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7725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

《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巴菲特面对面Word文档格式.docx

  地震将影响核电产业前景

  问:

你怎么看待日本大地震(的影响)?

  答:

短期内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但也要看到有些其他积极的刺激,比如灾后重建可以创造机会。

海啸过后一周我去日本参加一个公司的开业庆典,这个公司距离福岛核电站大概25英里。

在我看来,日本经济在今后三年会变得更强。

这正像是美国在“911”之后,虽然暂时瘫痪,但不久就恢复过来。

我不认为这次灾难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复苏。

但这个事件,可能会对美国核电产业的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核电工业花了30年才从三里岛核泄漏事件造成的影响中摆脱出来。

本来反对发展核电的声音逐渐减少了,但是这个时候再次点燃了人们的担心。

  我不认为全球的生意价值会因为这个事件而减少。

这样的灾难事件还会发生,我经营保险业务,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大约300年前,那次地震曾经造成了密西西比河倒流。

我们向加州的一位修女出售了地震保险,我对她说,如果你看到周围有地震的异常现象,就尽快给我打电话,我就好尽快把地震险这个产品取消掉。

总体而言,我认为日本地震是一次悲惨的事件,是人的灾难,但是不会是影响全球的经济灾难,我并不会因为这个事件而改变我的计划。

  楼市供过于求会慢慢改善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在改变人们的习惯。

这对未来投资策略和投资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大众恐惧的时候会不买房子车子,经济活动冻结了,解冻却需要一段时间。

然后我们会看到,政策和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慢慢起作用,信心会慢慢恢复,虽然恢复的进程不是均等进行的,例如住宅房地产就还没有恢复,但我们已经不在悬崖的边缘了。

美国政府可能动作有些笨拙,但是当需要速度、力量和想像力的时候,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做到了。

长期来说,一切都会慢慢的稳健的恢复过来。

能预测一下明年住房情况吗?

住房六七年前就出现了不平衡,供给两倍于需求。

2005年我就卖了旧金山的两处房子。

那个时候人们觉得房价会涨。

现在美国各个地区的情况也都不太一样。

但我觉得人为的去刺激需求是不对的,这样只是在拖延问题。

民用住宅建筑情况会慢慢好起来,也会大大改善失业状况。

  中国30年转型激发活力

您能谈谈市场经济体系对现代民众价值观的影响吗?

美国仍然有至少三个特点:

1. 

我们相信每个人能做任何事,机会无处不在。

2. 

我们相信法律的原则。

3. 

我们相信市场体系。

这三个特点,虽然并不完美,却需要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果你把今天的新闻和18世纪90年代的新闻比较看看,或者比比看220年左右的历史,人是一样的。

而在中国,过去30多年就有非常快速的发展,你能看到那种转型。

虽然两个国家的体系不同,但因为中国人的观念发生改变,因此激发了潜能,大家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

  世界上有些国家看到美国的发展,会做一些模仿照搬,但我始终认为市场经济的体系可以激发个人的潜能,做出巨大的改变。

中国就是个神奇的例子。

我的衣服都是中国产的。

3年前我在中国遇到一位李女士,她30年前使用缝纫机,现在却雇佣了50000人。

她的故事代表了中国的发展。

  谈倡捐缘由

能告诉我们”Giving 

Pledge 

(捐赠承诺)”行动是如何形成的吗?

  答:

我们三个创始人并不记得有一个确切的时点创想了这个行动。

  首次聚会邀50人说自己的故事

  大概是几年前,我们在谈慈善,当时想,把一些知道他们也关心慈善的富豪朋友,找到一起也许很有意思,一些朋友可能我们认识并不是最了解的,在一起聊一聊慈善哲学,聊我们是如何成功的,聊他们是如何做慈善的。

  于是我们找到了大卫-洛克菲勒,他是国内慈善方面的权威,问他能否帮助安排一个在纽约的晚餐,我们来建议邀请那一些人,来谈一下这个话题。

他非常欢迎这个想法,我们发出了50份邀请,有些携带夫人出席,有些就一个人来,其中包括Ted 

Turner,Bloomberg等一些可能对慈善感兴趣的人。

  就在两年前,我们在纽约见面了。

当时我对于事态会如何发展也没有把握,担心有些人有自大的心态,有些人很注意隐私,但是这些人多少原来都相互认识。

所以我们在一起晚餐,我要求每个人都解释他们的是如何获得财富的,以及他们慈善哲学。

你知道有些人是生来就是巨富,有些是后天努力获得的财富。

  我先讲了我的故事来打破气氛,然后大家受到鼓励,就开始纷纷发言,结果讲了整整2个半小时,大家分享了一些非常个人的故事,比如是否计划在去世前把钱花掉,还是捐给慈善,是否让孩子参与这些慈善,他们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这些慈善。

结果谈得非常精彩,大家对于彼此的故事都很感兴趣。

故事很有说服力。

大家决定下次再来一次这样的晚餐聚会,后来在西海岸和纽约又各有几次这样的聚会。

  形成松散组织开始走访海外

  总之,大家自愿慢慢形成了这样松散的一种组织,共同从道德上给出了捐赠的承诺。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则我们可以经常聚会,相互学习,避免在做慈善上可能犯的一些错误。

二则这些行为公开化,有可能逐渐上规模,促成社会规范形成,这将会影响社会下一代人的慈善行为。

  特别是当Mark 

ZuckerBerg也签署承诺的时候,影响力就更大了,他有完全不一样的听众,这些人现在大概只有20多岁,现在可能还没有太多财富,也没有想未来会如何捐赠,但是他们年老之后也会思考这个问题,所以这些都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人不愿意思考死亡,以及如何处理后事,所以倾向于推迟这个思考,我们希望触动大家早一些思考这个问题,我问一个已经75岁了的朋友,你觉得你的理性思考能力是现在强一些,还是在95岁身边有个金发女郎的时候,更强一些呢?

这样一说,他就明白了。

  我们的Giving 

pedge组织现在有60多个人,我们在中国见过50到60位富豪,在印度见过约70个富豪,我们不强求别人也加入我们这个组织,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我们只是告诉他们我们在做的事情,然后回答他们的问题,他们也许会选择不同的做事情的方式。

  倡议10亿美元富豪捐出一半财富

  大家都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这让我印象深刻。

在中国我们需要一个口译员,她翻译得很棒,在印度我们不需要。

虽然在中国需要通过翻译交流,而且我认识的人不多,但是当他们发言的时候,他们和美国的富豪讲得一样精彩。

谈到做慈善的时候,他们担心什么,他们会为什么感到骄傲,他们的慈善计划是什么,政府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们的慈善行为,他们讲到了慈善的方方面面。

  今年几个月后,我们会再次聚会,如果有些其他国家的朋友非常希望来美国参加这个活动,我们会非常高兴邀请他们。

你们可以上givingpledge.org 

去了解更多,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读一读他们的承诺信,你会发现他们发自心底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

  我们主要向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发出呼吁,希望他们捐赠50%的财富,也就是说他们至少还剩下5亿美元的财富,我不觉得我是拿着枪在逼他们捐钱。

拿我来说,我有所有我想要的东西,孩子们也都过得很舒适,所以我有非常多的剩余的财富,如果我把这些对于我而言不是最有用的钱,变成对于其他人很有用的捐赠,这其实是非常理性的行为。

  我并不赞成设立永久基金会的方式来捐赠,我赞成在当下找到我信任的有能力的人去实施捐赠,而不是留给后人,等待50年后有一个子孙也和我有一样的慈善之心,然后再由他去捐赠。

  谈投资标准

  选择看得到未来的企业

  问(南大提问):

在像中国这样新兴经济体里,您寻找“好公司”来投资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不选择在小的经济体寻找机会,因为我们的生意比较大,而中国机会很大。

在那儿我们的标准和其他地方差不多。

我们会寻找那些能让我看到五年、十年、二十年未来的行业,并且要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我也会观察那个公司在行业里的位置。

我会看管理团队和投资价格。

  大约八年前,当我决定投资中石油的时候,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坐在办公室里读来自中国的研究报告,当然,是英文的。

我读完报告就发现这家公司是与众不同的,值得投资。

然后我看了看市场的价格(先看公司财报,后看股票价格)。

  同时有一家俄罗斯的石油公司也在备选投资,我依然选择了中石油。

可惜中国政府有90%多的控股,而我们只有1.4%,所以我的看法是我和中国政府共同控制中石油,我们一起投票就能控制这家公司。

请描述一下您的投资评估,有什么数据吗?

不靠别人去评估,也不依赖那些冗长的数据,我凭自己做评价。

我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很多年了,如果你是可口可乐,你会发现一直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人希望推出各种产品来打败可口可乐。

  所以为了保护这个经济城堡,我需要非常好的骑士,我有非常优秀的团队在镇守这些城堡,而且我看到护城河每天都在加宽,对手越来越难出售有竞争力的产品。

当时我买的时候企业值8000万到9000万美金,现在奥马哈单店价值4亿美金。

  好公司一定有信心提价

您如何判断哪个行业或者哪家公司有没有得到充分估价?

给你举个例子吧,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叫See’s 

Candy 

(注:

巧克力品牌),赚了很多钱。

我们在1972年买的这家公司,自从那以后到现在30多年,每年12月26日,我们就提高一次价格。

不管原料涨跌我们都涨价。

  但是人们还是会买,因为男孩子从16岁的时候就买See’s 

Candy送给女孩,那女孩会亲他一下,这形成了种习惯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时候价格并不是决定左右的因素。

我每年秋天都去镜子前面问问:

镜子镜子,今年See’s 

Candy涨多少呢?

在确定公司是否属于估价较低以前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

对于定期提高公司产品的价格有没有信心。

也要了解提价后竞争者采取的行动。

  顶尖的商学院是不用担心提高学费的影响的,虽然对于各个学院的教育价值无法做定量,但父母都会觉得学费越高,教育质量就越好。

您的成功能为其他企业提供的最好的榜样是什么?

除了保险业,还有哪个行业您觉得是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流呢?

对的。

保险业是个好的例子。

我们卖的是哪怕你不想买也得买的产品。

我们选的模式都是大家需要的。

我们在美国铁路上的投资,建铁路非常贵,但是相对于汽车,火车的速度快。

我们有各种模式,比如合作模式、个人模式。

我也买过那些根本没有任何模式的公司。

  谈人生理念

  做事业一定要自己喜欢

对现在年轻学生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建议?

如果说建议的话,唯一一个就是要顺着你的热情走。

我有三个孩子,他们做的事情都不相同。

找一个你愿意全身心去做的工作,这就是我正在做的,我都八十了,当然也可以去做其他事儿,但我选择继续我的事业。

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我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但你们能想清楚也能找到。

我23岁时找到了份工作,我不会太关心薪水问题,只对我做的事感兴趣。

  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

您觉得哪种特质能够让人的潜力都发挥出来?

如果你和我玩过这个游戏后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想象你身在一个20人的教室里,我给你一小时选择购买班里的一个人的余生,你观察身边的19个人,你以什么做选择标准呢?

智商最高的?

分数最高的?

老爸最富的那个?

我会让你列举选择的标准,不是智商,也不是成绩。

你会选择让你最有认同感的那个,你愿意和他工作的人。

这些特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如果从高中开始,你就养成了让人愿意和你工作的特质,很多事就会改变,所以尽早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正确的崇拜对象能帮你走出迷失

说说哪些经历影响了您的成长呢?

职业上的或者个人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的父亲和第一位妻子的影响很大,他们是我的老师。

职业上,Ben 

Graham,Charlie 

Munger和Tom 

Murphy三位的影响最大。

我非常非常幸运我崇拜对了人,这很重要。

父亲是第一个影响我的人,人们的最重要的职业之一就是抚养孩子。

有很多关键的时刻,我知道父亲相信我,这对于我有巨大的影响。

我的妻子对我也是。

而在遇到Ben 

Graham之前我并没有形成投资理念。

Ben是旧约,Charlie是新约,Tom 

Murphy教我如何运营(备注:

巴菲特老师本.格雷厄姆、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美国广播公司总裁汤姆.墨菲)。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人。

在您的一生中有没有一瞬间迷失了自我?

我倒不认为那是个瞬间。

12岁的时候举家迁到华盛顿,原有的生活都被打乱了,我有点变坏。

那段时间我比较叛逆。

我结婚5年里,也有变化。

但是都是个过程,而不是某个突然的瞬间发现世界改变了。

因此时时要向别人学习,幸运的是我遇到很多有趣的人,选择正确的崇拜对象很重要,会帮你走出迷失。

有那么多写你的传记,哪部是你最喜欢的?

或者说你把哪部推荐给年轻的投资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你的投资哲学呢?

如果想知道我的思维方式,我推荐由Larry 

Cunningham写的(劳伦斯·

坎宁安,作品有《巴菲特:

从100元到160亿》及前者的新版《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什么是价值投资》应该也是他写的)。

这本书将我40年的思想组织起来,很好读。

有关于投资的思想和管理的思想,Larry 

Cunningham的书最好。

而就传记来说呢,可能Roger 

Lowenstein(罗杰?

罗文斯坦,作品《沃伦·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比尔.盖茨作序)的更好,Alice 

Schroeder(爱丽丝施罗德,作品《滚雪球:

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长了一些。

有些人喜欢隔一两年就写我一两本自传。

Janet 

Lowe(珍妮特.洛,作品有:

《价值投资胜经》、《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

格雷厄姆》》、《战胜标准普尔——与比尔·

米勒一起投资》、《查理·

芒格传》、《沃伦·

巴菲特如是说》、《本杰明·

格雷厄姆论价值投资——华尔街教父的投资锦囊》)。

  本报记者 

顾燕

  特别声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委托本报声明:

“南大商学院精英海外修学行——赴美直面巴菲之旅”为纯粹的游学活动,不涉及任何商业行为,若有出现任何以此活动或者以巴菲特先生的名义进行的商业炒作行为,南京大学商学院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会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世界上最贵的午餐是多少钱?

  答案是211万美元——2009年,中国基金经理赵丹阳,为获得与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他花了这么多钱。

事后赵丹阳说,他得到的东西“无法用金钱价值来衡量”。

  可是你知道吗,巴菲特说不定哪天也会“和你一起午餐”,让普通人梦想成真!

  3月27日至4月6日,由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带队,南大“巴菲特财富之旅海外游学团”在美国西点军校、华尔街、纳斯达克、纽约证交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参观学习。

4月1日,包括本报高级记者,扬子晚报壹财经主编顾燕在内的团员们幸运地获得了和巴菲特同桌共进午餐的机会!

  股神宣布 

要和我们共进午餐

  南大商学院院长赵曙明与巴老同车前往

  4月1日上午,在巴菲特的家乡奥马哈,一百多平方米的活动俱乐部(Omaha 

Club)里,来自全球8所高校的100多名MBA、EMBA学员济济一堂,聆听股神巴菲特的演讲。

南大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活动,被安排在最前排就座。

  81岁的高龄,站在台上连讲两个多小时,巴菲特不但没有一丝疲惫,反而似乎越讲越兴奋。

  在演讲结束前,股神老爷子突然说,“我邀请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与我同车前往餐厅进餐。

还有一个消息是,午餐时,我将坐在南大的餐桌上!

”动作最敏捷的是南大商学院院长赵曙明,他作为“男生”上了巴菲特的车与他一同前往餐厅。

让赵院长感到意外的是,巴菲特不仅没有任何保镖前呼后拥,竟然还自己充当了驾驶员。

是他亲自开车,而且开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2006年凯迪拉克小轿车,外观很小,车内也不是很宽敞。

  我们要和巴菲特共进午餐了!

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南大团员们迸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餐厅里 

扬子晚报大出风头

  本报记者和“世界上最鼓的钱包”合影

  到达餐厅后,股神没有食言,立即坐到南大的餐桌上。

这么近距离地面对世界股神,本报记者和南大精英们都兴奋不已。

  本报记者拿出了刊登有巴老照片的扬子晚报,巴老非常高兴,和本报记者一起,扬起登有他照片的扬子晚报合影。

当记者要回自己座位时,他大喊一声:

“姑娘”,让记者留在他身边,同时从身上掏出钱包,示意合影纪念,这一举动让在场的人惊喜不已,好多双手都同时“伸向”巴老的“钱包”合影,希望能沾上这位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的“财气”。

  午餐中 

股神非常“孩子气”

  镜头一 

自曝和103岁女工签“长寿协议”

  巴菲特先生向赵院长了解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情况,了解赵院长的情况,赵院长邀请他有机会到南大,让更多南大学生有机会听到像这样的演讲。

巴老高兴地说,有机会一定去。

赵院长称赞巴老身体好,老爷子说,有一位一直活到103岁还在哈撒韦公司(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工作的罗斯女士,他在罗斯99岁时跟她签了一个“互不竞争”的协议,希望比她多活五年。

  镜头二 

单膝跪地向南大女老师“求婚”

  拍照时间到了,巴老对中国学生热情有加,摆出各种POSE和大家合影。

组织此行活动的南大商学院老师吴宜真,更是被巴老“情有独钟”,他对吴老师的英语大加称赞,在合影时忽然单膝下跪,做出“求婚”动作,让在场所有人士开怀不已。

  镜头三 

明明不喝酒却作豪饮状还装醉

  午餐中,巴菲特举杯祝福。

就在我们以为他要说些睿智的投资格言,巴菲特却说起了大白话:

“我从小喝可口可乐,吃巧克力冰沙,到现在这些习惯一直没变。

  一阵窃窃私语后,南大学生林劲峰拿出了一瓶中国白酒要赠给巴菲特。

老爷子虽然不喝白酒,但他对这份礼品非常“领情”,举起酒瓶做豪饮状,然后放下酒瓶又装作喝醉状,那股与他身份很不配的孩子劲让全场大笑。

  这顿午餐,很多人太激动忘了吃

  和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一起吃饭,吃了啥?

  其实很简单,一开始上来的是开味面包,然后沙拉,主食有鱼和牛排,每人点其中之一,最后是甜品。

甜品就是巴老所说的巧克力冰沙,每个人都是中杯,巴菲特的杯是特制的,比每个人的大了近一半,他笑着说,这是他从孩童时代就喜欢吃的甜品。

由于每个人都兴奋异常,同桌的南大同学都想着和巴菲特在餐桌上照相,很多人竟然用餐结束了主食还没动一口。

一位学员说,太激动了,这顿餐的意义就在于我和巴老一起进餐,而不是吃了啥。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股神的房和车很低调

巴菲特的房子什么样呢?

  午餐后,本报记者和全体学生慕名前往巴菲特住所:

没有围墙,没有铁门,也没有大院子,灰色的小楼,离路边也就三五米远,与周边邻居的一些别墅比,并不特殊,就像是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房屋,按照美国一些媒体的估算,巴菲特这栋房子现在的估价约在40万-50万美元。

这与巴菲特富可敌国、坐拥数百亿的财富相比,大不相称。

  但巴菲特对这栋小楼不离不弃。

这套别墅是他1958年花3.15万美元购入的,以后一住就半个多世纪,在这里,他生儿育女;

在这里,他也逐渐成为叱咤世界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

  巴菲特开的是什么车?

  巴菲特邀请的和他同车赴餐厅的“南大男生”是南大商院赵曙明院长。

赵院长后来对本报记者回忆说,本来以为这么大身价的人物,一定是豪车开道,保镖围绕。

结果很意外,巴菲特不仅没有任何保镖前呼后拥,竟然还自己充当了驾驶员。

  巴菲特开的是什么车呢?

大家也很好奇。

还是赵院长揭开谜底: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2006年凯迪拉克小轿车,“虽然是凯迪拉克,但看起来很小,车内也不是很宽敞。

  

巴菲特说:

“我们在中国的投资标准和在全球其他地方的标准是一致的。

我们寻找这样的投资机会,首先,我们应该能够理解这个生意,也就是说我能够对于这个生意5年、10年、20年后的经济前景做出评估,并且这个评估有相当水平的确定性,虽然不需要100%确定。

”我发现过去几十年对于类似的问题总是给出同样的回答,甚至一个字也不变。

尽管环境在变,但巴菲特说的基本不变,做的基本不变,因为他的基本原则从来不变。

他有句名言:

如果原则会过时,就称不上原则。

巴菲特的投资真经和所有宗教真经一样,都是最基本的原则。

坚持基本原则,一百年也不动摇。

巴菲特零距离传授投资真经

2011年04月08日01:

23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作者:

张峰

①南京大学商学院EMBA学生与巴菲特合影。

②巴菲特向南京大学EMBA学生、本报杨江瀚女士赠送特色礼物——钱包。

③巴菲特高兴地抱着南京大学商学院EMBA学生、华泰证券李莉赠送的涨乐玩偶。

股神投资标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

我们这里有19位来自中国南京大学的EMBA学生,我的问题是您在“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投资的标准是什么?

巴菲特:

很高兴和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