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51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7.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过去十年中国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为0.474。

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专业委员会受托掌管。

紧凑型城市: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功能紧凑、规模紧凑和结构紧凑。

10.TOD模式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即公共交通导向模式,利用了运输与土地使用之间的一个基本关系,将开发集中在沿轨道交通线和交通网络的节点上,把大量人流发生点设置在距公交车站很久的步行距离内,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

选择题

11.城镇化

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现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再城市化:

也称“再城镇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连续过程的第四个过程

12.行政建制

行政建制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单位或者依照行政管理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划分等级的制度。

第一阶段自1949年至1954年,地方政府机关实行大区、省、县、乡四级体制。

第二阶段自1954年至1966年,地方政府机关实行省、县、乡(人民公社)三级体制。

第三阶段自1966至1976年,行政区划和各级地方政府遭受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一元化”的革命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召开。

第四阶段自“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地方政府机关实行省、县、乡三级制和省、市、县、乡四级制同时并存。

(总的来说,省市县乡)

13.设市镇的标准

希波丹姆模式:

p23

也是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法学家希波丹姆斯提出了深刻影响后来西方两千多年城市规划形态的方格网思想,强调以严整的棋盘状正交路网作为城市骨架,将城市用地整齐均匀地切割为若干街区,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美,历史上称这种理手法为“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

 

14.诺瑟姆曲线

美国城市学者诺瑟姆(Ray.M.Northam)1979年提出了“城市化过程曲线”。

经过实证研究,可以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即呈现出一条“逻辑斯蒂”曲线,并把城市化过程分成3个阶段,即城市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和进入高度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初始阶段:

城市化水平达到10%就表明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该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低于25%,第一产业和乡村人口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占很大比重,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阶段,因此城市发展水平低,速度缓慢,经历的时间长,区域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状态;

加速阶段:

在加速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30%以上,工业化速度的加快推进人口开始大量进入城市,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技术进步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70%,但可能会出现地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交通便利后,许多人和企业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稳定阶段:

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60%以上后,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人口增长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趋缓甚至出现停滞,城市人口增长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区域空间一体化,并有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5.建国以来城镇化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0年到1955年。

这一时期,人们对城市的认识是积极的,认为城市是进步的,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55年的13.5%。

  第二阶段是1955年至1960年。

这一时期的城市化理论主要是反映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上,要求基建战线厉行节约,限制非生产性投资,致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城市化却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提高到19.7%。

  第三阶段是1961年至1964年。

这一时期,由于受国际环境恶化以及连续三年的灾害的影响,国民经济严重萎缩,粮食困难。

理论界认为,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商品粮的供给能力,我国城市发展已超越了农业的承受能力,产生了反城市的观点。

因此,1962年决定减少城市人口,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

这时期的我国城市化水平下降到14.02%。

  第四阶段是1965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由于受三线建设和干部下放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影响,反城市化观点成为主流,城乡一体化发展学说成为指导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思想,因而,城市化水平徘徊不前,反倒下降到12%。

第五阶段是1979年之后到现在。

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各种新的认识、新的理论、新的学派也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走的是一条独特的城市化道路——农村城镇化。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分天下有其一”,与此相适应,农村城镇化战略大行其道,一直到90年代后期,农民仍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到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乡镇企业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信息不灵、配置不优等弊病进入了一个总爆发期。

乡镇企业被迫进入调整,农村城镇化战略开始难以为继。

“十五”期间,“城镇化”提法占主调,但从2000年以来,各地普遍启动并呈现出极大活力的,恰恰是大中型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以及与此相应的城市建设加速和城市经济活跃,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于是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把以经济区发展为内容的区域规划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

从而使我国城市化发展从追求数量到提高质量的变化,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大约为45%左右,而且城市化进入了加速时期。

16.匠人营国

指匠人营建都城

出自《周礼,考工记》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1)《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中国古代大多数都城都是按此思想修建的,最典型的有曹魏邺城、元大都等。

(2)管子认为城地选址应是“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其具体内容详见第6题)收管子影响的城市较明显的是南京城,南京地形较复杂,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四面环山,只有中部地形较平坦,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的都城。

城内有规则方整的宫城区及反映商业及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肆区。

17.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比较

18.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城市职能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从联系性而言,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从区别而言,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而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的目标和方向;

城市职能可能有几个,作用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的确定只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而城市性质明显带有规划发展意向。

1、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规划和区域规划。

  

(2)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

  (3)城市发展现状。

  (4)城市发展远景。

  (5)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

2、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1)定性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4)综合分析法。

19.7线指代

“红线”主要针对道路控制;

“绿线”是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

“蓝线”规定城市水面,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及护堤;

“紫线”规定历史文化街区;

“黑线”规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

“橙线”轨道交通管理;

“黄线”地下文物管理;

城市用地的分类标准(大类)

代码

用地类别名称

范围

R

居住用地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C

公共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

W

仓储用地

仓储企业的库房、场堆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G

绿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林和林地。

D

特殊用地

特殊性质的用地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用地

20.城市空间与城市形态的结构关系

城市结构是:

城市各组成要素间及要素内部诸特征的组合关系。

包括自然、产业、经济、人口、劳动力、政治、生态环境、地域和土地利用的结构。

城市形态是:

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

地震基本烈度、设计烈度、震级:

1,通常以一百年内在该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

2,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内的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

3,指地震的大小;

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

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21.道路横断面。

各种横断面适用于哪几种形式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形式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1.按通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的断面形式分有一块板断面、二块板断面、三块板断面、四块板断面,以及五块板断面之分。

1)一块板断面一般用于区干路和支路,断面宽度不大于24m,车行道宽度在9~15m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如上海浦东福山路。

2)二块板断面主要用于交通干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或只允许机动车通行,而道路断面为保证车速在双向车行道之间采取隔离的一种道路断面。

一般断面宽度在25~35m之间,中问的隔离带宽度一般为3~8m,单向车道为9~12m。

3)三块板断面适用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

道路断面宽度一般为35~-50m。

4)四块板断面适用于快速干道,既要求使双向的快速交通有隔离,又要使同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的道路。

道路断面宽度一般为40~60m。

5)五块板断面一般很少采用。

只有当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交通量很大,同时客运公共交通线路很多,或不可避免兼有过境交通功能的路段,可以采用。

如杭州市的天目山路就是五块板断面的形式。

道路断面宽度一般为50~70m。

22.客运站选址考虑要素

一、便于旅客集散和换乘,尽可能地节省旅客出行时间和费用,减少在市内换乘次数。

二、与公路、城市道路、城市公交系统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站场衔接良好,确保车辆流向合理,出行方便。

三、具备必要的工程,地质条件,方便与城市的公用工程网系(道路网、电力网、给排水网、排污网、通讯网等)等连接。

四、具备足够的场地、能满足车站建设需要,并有发展余地。

23.排水有哪几种形式

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

25.防洪有哪几个标准

根据防洪对象的不同,分为设计(正常运用)一级标准和设计(非常运用)二级标准两种。

26.消防区的责任范围有多大

4-7千米

什么是钟摆式交通

一天当中人们往返与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的交通象钟摆一样,故称钟摆式交通

27.城市的下部结构

28.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有哪几种模式

29.西方古代城市的几个典型格局

古希腊希波丹姆模式米列都城巴比伦城新帕尔马城提姆加德城卡洪城

30.田园城市的主体思想是什么?

通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中心城区:

31.卫星城的发展历程?

第一批卫星城是卧城,以哈罗,斯特文内几为代表。

第二批卫星城是半独立新城,以德国的魏林比为代表。

第三批卫星城是独立新城,米尔顿∙凯恩斯为代表

卫星城:

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卧城:

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邻里单位:

“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33.柯布西耶与赖特规划思想的比较

广亩城市

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规划思想。

他认为,随着汽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已经没有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必要;

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

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

他的城市规划观点有四:

①传统的城市已出现功能的老化,重视使用功能。

②城市拥挤问题可用提高城市密度解决。

③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④城市的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布局系统。

34.雅典宪章对于城市功能的阐述

提出四大功能分区: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形成功能主义城市理论思想。

①将城市空间按特定的功能要求分为若干领域;

②每个领域内部追求均质与纯化。

③领域与领域之间的关系建构在特定计划的通道联系上。

36.哪一种规划由哪一级单位承包。

审查

37.一二三产业的分类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8.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p268

1,城市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城市的聚集规模。

广义的城市规模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生产力规模、消费力规模等。

2、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及更大的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的,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职能所体现的。

39.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自然增长率通常是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人口总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的增长速度。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的变化量。

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机械增长率表示机械增长的速度,即一年内城市机械增长的人口数与年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

(机械增长率=

1000‰)

40.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

它包括常住该地而临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临时寄住的人口。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

暂住人口,是指常住户口不在其生活所在地的外来经商办企业、探亲、旅游、从事劳务和生产经营,以此谋取职业,年满16周岁,在暂住地超过三日的人员。

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

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

城市用地的评定分级

Ⅰ类用地:

适合建设用地。

用地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能适合各项城市设施建设的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须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Ⅱ类用地:

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Ⅲ类用地: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现代工程技术几乎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答: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对区域健康城镇化未来的发展起着控制和引导的作用。

三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和核心在于处理好三者规范和调节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象之间的关系是这些规划之间关系的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重叠和交叉,但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更注重于区域整体范围的经济

社会发展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则主要集中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安排,相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更注重总量的控制,可以说,三者由于规划目的的不同,还是存在着比较明确的分工。

在以后的工作中,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加强对空间领域上的倾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应该在考虑城市规模增长的基础上,加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研究,保证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42.热岛效应

在中大城市,由于建筑密度,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43.地震烈度,设计烈度,地震震级,基本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今后一段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44.逆温层

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45.风玫瑰的解读

风玫瑰图(windroseplot)用来简单描述某一地区风向风速的分布,可分为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

在风玫瑰图的极坐标系上,每一部分的长度表示该风向出现的频率,最长的部分表示该风向出现的频率最高。

46.一类,二类,三类用地的评估和分级

生命线系统:

城市生命线系统是指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交通、能源、通信、给水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一方面,保证生命线系统自身的安全十分重要,道路、电力、煤气、通讯线路、给水管道等设施,在大灾发生时很容易受到破坏,城市高架路和液化土壤区地铁的灾时安全也是严重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防灾对生命线系统的依赖性极强,城市消防主要依靠城市的给水系统,城市灾时与外界联系和抗灾救灾指挥组织主要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