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2358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

《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眼中的职校生文档格式.docx

中职生没有读三年的高中,看起来是少学了一些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但从另一面来说,他们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有几年时间可以用来发展个人的天性和爱好。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真可谓天赐良机!

更何况现在的高中阶段的教育,除了应试以外,也很难谈得上什么文化熏陶和素质教育。

至于发展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那是普通高中生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提前几年融入了社会,为进入职场打好了基础。

中职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就开始接触到了专业、职业、就业、职场等概念。

不仅如此,由于校园环境、育人氛围的影响,他们在学校期间,有些人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因此也较早接触到了社会。

他们对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复杂、自立的重要性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而用人单位最欢迎的就是有实践经历、独立性强、能吃苦耐劳的应聘人员。

3.较早地开始了职业生涯,为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普高生相比较,中职生可以提前四到五年进入职场,而这四五年时间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是极为宝贵的。

如果我们的学生敬业爱岗,努力工作,那么,熟悉职场规则、认同企业文化、独当一面的工作、初步建立起人脉关系等在这四五年中都有可能得到解决。

因此,当普高生步入职场时,中职生已经是一个熟门熟路、站稳脚跟、有点资格的员工了。

说得直接一点,在起步阶段,中职生已经领先于普高生了,尽管他们的起点或许有所不同。

所以中职生完全有可能、也完全有条件走好自己的幸福人生路。

这是每一个中职生都应该清醒认识到的。

但是,要把“可能”变为现实,把“条件”转换为成功,显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至少要比明确了旅行的目标只要迈开双腿前进即可艰难得多。

另外,重学历、看**的社会现实并不是短期内所能改变的,这也是中职生的职业发展不容回避的障碍。

更何况,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这也是中职生职业发展中不可否认的一个软肋。

因此,中职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还必须担当起责任。

中职生要担当起什么责任?

我觉得最重要、最实际、最实在的就是,中职生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所看到的目前中职生存在的厌学情绪、不求上进、无所事事、贪玩成瘾、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等问题,都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说中职生的过去应该由家庭、学校、社会环境负主要责任,如果说中职生在职校期间,职教工作者责任重大的话,那么,中职生走出校门以后的人生道路究竟应该怎样走,只能由中职生自己负责。

道理十分简单,一个成年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担当责任,无论从生理、伦理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法律的角度,都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中职生在校期间,要经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重要转变。

遗憾的是,无论是中职生本人,还是学校,都没有把这个重要转变当回事。

其实,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区别,绝不是年龄的变化和选举权的赋予那么简单。

成年,意味着担当。

首先要担当的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随后的岁月里,还要担当对单位、对父母、对配偶、对子女乃至对社会的责任。

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

“从今以后,你们进入了社会,该轮到你们回报社会了。

作为社会人还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想法是不对的。

必须从‘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观念,转变为‘希望为他人服务’”。

客观地说,许多中职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实习企业,都在不停地抱怨,抱怨学校伙食差、宿舍差,抱怨企业待遇差、条件差、制度过于苛刻等,总之是在抱怨别人为他们提供的服务达不到自己的愿望。

他们很少考虑,为改善学习风气和生活环境,我为学校做了什么?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盈利水平,我为企业做了什么?

中职生的这些表现,说到底,还是要归结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来,再往大处说,就要归结到人性问题上来了。

2008年,马云在日本与稻盛和夫有一次对话,内容非常精彩。

他们之间的对话主要围绕着做人、做事来展开,两个企业界的巨头可谓英雄相惜、相见恨晚。

对许多问题,他俩有着惊人的共识和见解。

他们都认为,管理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弘扬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马云甚至为此还专门办了一个阿里巴巴湖畔学院,目的是要帮助无数的中小企业老板、总经理们沟通交流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

也许我们的学生会以为,像马云那样的成功人士距离我们太遥远。

其实,早年的马云,或者说求学时期的马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都算不上是一个“成功”、“优秀”的人。

重点高中他考了两三次,大学考了三年,大学毕业后,找了八九个单位都不愿意录用他。

同马云相比,我们的学生大概算是幸运的了。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为学生联系了众多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每个企业都为学生提供了生活补贴。

但换来的不是学生高高兴兴地上岗实习,而是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见异思迁、频繁调换实习单位,更有甚者,有的学生通过了企业的面试、参加了企业的培训,甚至穿上了企业定制的服装,然后不辞而别。

中职生的这些表现,让我无语、无奈,也使学校无颜面对热情来招聘学生的用人单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自己毫无责任感?

马云的话或许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人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一面,希望灵魂不断追求好的一面,但如果不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控制住,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起来,你不会成功的。

我一直在费劲地表达中职生如何才能担当起责任,读马云与稻盛和夫的对话录,让我有了意外收获:

“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控制住,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起来”这不就是对担当责任的最好诠释吗?

写到这里,我真想对我的学生大声说:

无论你们将来走向何方,无论你们将来成功与否,如果有一双眼睛既关注你们飞得高不高,又关心你们飞得累不累,那就是我的双眸!

 

不要小瞧中职生2011-10-0400:

05:

39|

在一个小理发店理发,理发师傅是个中年男人,一副社会经验丰富,饱经世事的样子。

他喜欢聊天,遇到陌生人可以很快熟悉起来(好像不喜欢聊天的理发师傅并不多见)。

他主动跟我攀谈,问这问那的,我也只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应着。

当知道我是职校的后,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

“职校,我知道,你们的学生都是垃圾!

”当时,理发店里还有几个人,我顾不上什么矜持和礼貌了,立刻厉声反问他:

“你怎么能这么说,你了解我们学校吗?

你了解我们的学生吗?

”谁知他满不在乎地继续说:

“都知道的,现在上职业学校的,全是垃圾。

突然间,我不想再跟他辩驳了,感觉很无聊。

说我的学生是垃圾的人,比垃圾还垃圾。

跟垃圾不如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尽管如此,“你们的学生都是垃圾”这句话仍然深深刺痛了我。

我爱我的学生,我不能容许任何人这样诋毁、侮辱我的学生。

我怒火中烧,但又无处发作。

我知道,社会上对中职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偏见,正是这种偏见,使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评价中职学生。

在相当一部分人印象中,中职学生是自己不争气,老师没办法,家长很无奈,单位不满意。

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我对我们的学生充满了感情。

在我的眼里,我的学生99%是可爱的,还有1%虽然不是那么可爱,甚至沾染了一些令人生厌的恶习,但这一小部分同学正是值得我们深深同情的。

我要警惕的是,因职业的原因,因对学生的感情,是否同样影响了我对中职生的客观公正的认识与评价。

因此,我必须去掉对社会上一些偏见的厌恶,必须去掉我对学生的感情因素,完全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客观地分析中职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其实中职学生的过去,是由社会、家庭、教育三方面共同铸就的。

无论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子,需要对他们的今天负责的都不应是他们自己。

婴儿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一直是父母(当然还有爷爷奶奶等)来养育的。

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就接触到了教育和社会。

到了上小学,家庭以外的力量就变得强大起来。

至于上了初中,家长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基本交给学校和社会了。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犹如小树,自身固然有成长的力量,但风雨雷电、水分营养、通风采光、周边环境等无不对小树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说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也是这个道理。

基于我对中职生的了解,在工作中我形成了一个观点:

与重点高中的学生比,我们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说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所有矛盾,父母下岗的、失业的、离异的、单亲的、贫困的、暴力的、虐待的、多子女的、疏于教育的等。

这些现象实际上中国社会矛盾在普通家庭中的曲折反映。

我们的许多学生就是在上述这些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这些环境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讲一个学生的故事:

有一次我出差在外,一个女生给我发信息,说不想上学了,并说我到她班去过,我不认识她但她认识我,觉得不告诉我一声对不起我。

我回信息告诉她,你既然不想上学,肯定有难言之隐,我能理解。

但你能等我回去我们见一面后你再走好吗?

她答应了。

回去后,我把她约到了办公室。

她一边流泪一边告诉了我以下内容:

我从小是跟着外公长大的,生下来没见过爸爸妈妈。

我的学习非常好,从来不让外公操心,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到了初中后,外公才告诉对我说,你的生身母亲现在有另外一个家庭,而且过得不幸福,希望我能够到那个家庭去生活,帮助妈妈缓解一些家庭矛盾。

我很感激我外公,外公的话我不能不听,我带着外公的嘱托来到了这个家庭。

这个家庭有一个弟弟,我们姐弟俩倒是能处得来,但是我母亲和那个继父的关系很恶劣,经常争吵打架,而且每次打架都要动家伙,都要流血。

开始时,我还竭力劝解,但劝解多次无效,我也就懒得去管了。

我和弟弟就是在这样“刀光剑影”的环境下生活的。

每次他们打架,我和弟弟都很害怕,害怕大人流血,害怕出人命。

时间长了,我就无所谓了,老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到了后来,他们在一边打架,动刀子,留着血,我和弟弟照样做作业,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我在初中,学习一点不费劲,一直很优秀。

直到有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我。

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几个男生打架,女生吓得乱跑,我木然地看着他们打架流血。

后来这些男生就注意到了不怕见血的我,认为我和其他女生不一样。

就这样,我和这些男生成了朋友。

和他们交往后,我发现,这些男生虽然学习不好,但他们真的很可怜,他们的家庭都是不幸的,都是没有温暖的,这些和我一样,我们有了共同点。

但从那以后,我的学习成绩就下来了。

所以,中考的时候,我没有考进重点高中。

到了我们学校后,我想好好学习,但心静不下来。

我怕好多事情,怕外公失望,怕每次交学费给家里增添负担,怕将来找不到工作。

在这期间,我做过家教,打过工,只要能挣钱的事情我都干。

她一口气说了很多,后来我问她,为什么要放弃学业呢?

她说,每年的学费都是个问题,更主要的是,就是毕业了又如何呢?

拿一个毕业证又能好到哪里去?

还不如现在就踏进社会挣钱呢,这样还能减轻家里负担。

我最怕的就是毕业后又没有好的工作,我会让外公很失望的。

这个社会如此现实,如此功利,文凭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我要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连我外公也不告诉,将来混好了,我再报答我的外公。

她的忧虑我无法解除,她对社会的看法也不是三言两语能矫正过来的,但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我说,你说的一切我都理解,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放弃读书,将是对你外公的最大伤害;

如果你到一个连你外公也找不到的地方,你外公将会如何,你想过吗?

难道这就是你对外公的所谓报答吗?

在我的劝说下,她终于放弃了辍学的想法。

就在前几天,她给我发信息,说下一步要自学大专。

她的变化让我十分欣慰。

在和她接触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她天资聪颖,智力过人,如果有好的环境和条件,她的未来实在不可限量。

这样的真实故事我还能讲很多很多。

在我们学校,在我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学生,她们都有自己难过、心酸、艰苦、艰难的成长史。

她们潜质优秀,成绩曾经很好,因种种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比试中掉了队,来到了职业学校。

她们的今天应该由谁负责,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当然,在中职学生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家庭情况良好,培养教育正常,但学业成绩就是上不去。

有人把这种现象归于智力、智商乃至基因问题。

无论是智力、智商,还是基因,是学生自己能决定的吗?

我把我的观点说给一个有着类似成长经历的即将离校实习的学生干部听,我满以为她会因我的观点而感动,谁知她却说出了不同意见,她说,你的观点有疏漏,家庭、教育、环境固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我们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小时候不懂事,上了初中还不懂事吗?

家庭、学校给我们的正面教育并不少啊,可我们自己没有听进去。

比如我吧,我恨我的爸爸粗暴,恨他经常打我,跟他根本就没有教育过我,但他生病的时候,我依然很心疼他。

我将来一旦有能力,我一定会回报他的,他毕竟把我养大了,养育之恩必须报。

这位女生的一席话,让我激动,让我泪眼朦胧。

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

你能把握职校生的切入点吗?

据我观察,与高中生(尤其是重点高中)相比,中职生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只有把握了中职生的特点,才能找准我们的教育起点,确定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才能实施更为有效的教育。

1.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要想让他们改变自己,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几乎所有的中职生都想做一个好学生,但学校的“好学生”标准与他们固有的习惯相冲突。

少数学生克服了自己固有的习惯,无论有没有学习兴趣,都跟着教师走,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于是,这部分学生成了“好学生”。

而大多数学生就让自己固有的习惯与学校的要求冲突着,成为不好不坏的、被纪律约束着、被老师看管着的中间学生。

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无视学校的纪律要求,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犯下了种种错误,成为被学校处理甚至除名的对象。

我说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但缺乏不等于没有。

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只是他们的上进意识被压抑了太久,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挫伤了太久,唤醒、激发都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问题是,我们给不给他们时间?

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他们进校前,就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要求等,一切都是整齐划一的。

当然,作为一所学校,这是无可厚非的。

问题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固有习惯呢?

如果不考虑这些,我们实施的教育又如何能入脑入心呢?

这就好比顾客进了饭店,只能吃做好的桌餐而不能点菜。

少数对口味的学生吃得满意,多数学生吃得不满意,甚至还有少数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吃。

当多数学生吃得不满意的时候,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教育究竟是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呢,还是让不同的学生都变得趋同?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中职生与教师的关系,有着天然的和谐土壤,因势利导,就能实现师生共生长。

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多数是被边缘化了的。

我参加过多次初中的家长会,班主任及各科老师说起几个尖子生和优秀生那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说到后进生的时候,表情、语气、措辞都变了。

尤其是到了初三,老师们对后进生基本上持放弃态度。

我有时注意观察家长们的表情,从家长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属于哪一类。

到职业学校后,他们惊喜地发现,从初中的挨批评、被训斥、受歧视、遭白眼,到职业学校老师亲切的笑容和热情的关心,自己在老师眼里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仅仅是受到老师的关注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们感到温暖了。

因此,他们对中职学校的老师顿生好感。

十分可惜的是,我们的老师对此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从而错失了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

我建议老师们对此作一番思考,比如,为什么你们一句十分平常的话,也能迎来学生的欢呼?

为什么班级的活动同学们总是积极踊跃地参加?

为什么他们对班级荣誉看得比我们还重?

为什么你们的喜怒哀乐他们都能敏感地感受到?

为什么他们对老师的优点从不吝啬掌声而对老师的不足却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

为什么他们对老师每天的服饰打扮都是那么留意?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职教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因为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教育契机。

我想对我们的教师说,你们知道吗,孩子们十分在意你们对他们的看法,你们一句随口的表扬,可以让他们激动、高兴半天;

你们一次不算严厉的批评,他们会自责、难受半天;

即使他们对你们产生抱怨的情绪,说到底,也还是一种对你们在意的表现。

不知道老师们是否认同我的看法?

如果老师的关爱是雨露,那么,他们的心田干旱了很久;

如果老师的关注是阳光,那么,他们的心灵封闭了很久;

如果老师的期待是春风,那么,他们的精神荒芜了很久。

因而,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可以也应该是严格的,但对学生的教育,必须是春风化雨的、润物无声的,而不能是简单的、生硬的、粗暴的。

3.中职生有表现的欲望,有丰富的情趣,他们需要表现的平台和发展的路径。

中职生的精力除了投在学习上一部分之外,还有很多的剩余,这也许是中职生与高中生的一个显著区别。

我认为,如何为中职生这部分剩余精力寻找出路,学校和老师大有文章可做。

在这方面如果学校不作为,中职生的剩余精力必然会放任自流,表现为无聊、谈恋爱、包夜**、打架斗殴,好一些的也会无所事事、无心学习、上课睡觉、绣十字绣、玩手机、玩游戏等。

因此,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上述行为的时候,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反思:

我们为学生的剩余精力做了些什么?

通常情况下,学校准备好开学必备的教室、宿舍、食堂、教师、教材等,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

其实,这些只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显性条件。

而隐性条件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价值追求、师资水平等。

对一所职业学校来说,隐性条件更为重要,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职业学校之间的显性条件相差无几,而隐性条件却是千差万别的。

换言之,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不是在显性条件上,而是在隐性条件上。

正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

很显然,当前的职业学校应该在改善隐性条件方面下功夫。

我参观过不少的职业学校,真正属于基础条件薄弱、学校硬件不足的比例并不大,更多的是大楼林立、实训条件先进,甚至有非常漂亮、非常现代化的新校区,但深入考察这些学校就不难发现,教师有职业倦怠感、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我认为,如果学校重视体育活动,不一定非要有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即使是简陋的运动设施,体育活动照样可以开展得有声有色;

如果学校重视文娱活动,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舞台,即使是露天场地的演出,同学们依然乐在其中;

如果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即使是办学条件十分薄弱的学校,也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4.中职生的生活本领、生存能力显然强于高中生,这是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最有利的因素。

我们经常用“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来解释人的能力、特长有所不同这种现象。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更是从理论的高度对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别做了阐释。

中职生所以成为中职生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作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中职生投入到学习上的精力不足却是客观事实。

那些没有投入到学习上的精力,无非是用在了娱乐和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娱乐,还是日常生活,中职生都比高中生更早、更多地接触到了社会。

而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是一个人生存能力最有效的“启蒙教材”。

进入职业学校后,如果学校利用专业教育的平台,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向职业,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业学校中一部分教师的授课所以受到学生欢迎,无不是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学生对这些教师的评价往往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补充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讲授的内容很实际,对我们很有用”等等。

然而,令人遗憾的另一个事实是:

不少教师照本宣科、只会讲一些空洞的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不能由浅入深,其结果就是我们在职业学校通常看到的“教师很流畅,学生很惆怅”的课堂教学状况。

因此,根据中职生的以上特点,我感到,他们的未来走向何方,我们的确责任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