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8961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Word格式.docx

的目的、性质、过程和影响,而且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和谐发展、关爱人类等正义感的前提基础。

【学生分析】

本节课位于《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是高二上学期所学内容。

此时的学生对历史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相当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

但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

所以就课标要求而言,还需教师在课堂上以典型的例题积极引导。

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力求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始终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再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另外,在学习战争史的时候,学生普遍对战争中的某次战役或某个人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以及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理解大战的性质;

整体把握战争过程和结果。

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和解读文本,有效利用教科书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以及史论结合、论证问题能力;

启发诱导学生有效迁移前面学习的内容,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这个广阔的历史视野之下,理解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是全球化的产物;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累寻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可利用相关的文字、图片、表格等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第一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战争带来灾难,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重点难点】

重点:

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法:

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教师巧妙设置情景与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分析、阅读与图示相结合。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图片"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提问一:

你知道画面中的"

项庄"

和"

沛公"

指哪两个国家吗?

(回答:

"

指德国,"

指英国。

)提问二:

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的什么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的时候就确立了世界霸权,那时德国还四分五裂,长期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公开向英国的霸主地位挑战,那统一后不久德国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和具有了怎样的力量从而敢公然挑衅?

挑衅的结果怎样呢?

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又会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幻灯片打出本节课标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设计说明):

本课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导入新课,以一张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是连续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化。

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幻灯片展示出教学目标)

教师作简要说明后:

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与这样的目的来学习"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时板书)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指出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并说明这些矛盾产生的具体来由。

1、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板书)

(此时同学们已经回忆预习并准备回答)

xxx同学,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xxx同学:

?

师:

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下面让我们再通过图示来对这个问题深化记忆和认识。

(幻灯片打出图示)

德国的"

三b铁路"

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相关内容。

如巴尔干半岛复杂的问题和

我们知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

那么,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实质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回忆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史实,分析作答。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板书)

再给大家一些资料

英、德、法、美比较

列宁说:

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倒挂现象,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由此可见,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的根源。

这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有什么关系吗?

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对新技术的态度不同,各国发展速度有较大差异,体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力量对比。

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这些后起国家对到挂现象不能容忍。

从而产生矛盾。

很好,那根据列宁的话总结一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实质吧?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非常好。

我们到此知道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具体缘由以及其根源和实质,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些矛盾越来越严重产生的结果吧。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板书)

结合刚才的那个图给出说明。

德奥"

同盟条约"

具有反俄性质,表明欧洲开始出现军事集团;

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具有反法性质,表明三国同盟的形成;

法俄军事协定具有反德性质,表明欧洲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具有反德的性质,表明三国协约的最终形成,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也最终形成;

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最主要矛盾;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的形成表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的扩军备战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很好,下面我们再用另一个图示直观地看一下。

(幻灯片显示)

师过渡: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笼罩战争阴云。

可以说世界大战爆发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那么,点燃战火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生齐答:

萨拉热窝事件

展示一些图片并创设情境。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

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

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加夫里诺·

普林西普刺杀的是()、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文中"

暴虐"

是指()这段话对"

他的子弹"

事件()

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波斯尼亚的首府、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作

出了高度的赞扬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板书)

1、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板书)

萨拉热窝事件正好点燃了欧洲的"

火药桶"

,如果没有这个事件,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战争,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战争不可避免。

现在,大家来总结一下一战爆发的原因吧?

2、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3)直接原因:

除此之外,现在一些学者又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一战爆发的一个原因,我们来看一个材料。

(幻灯片显示材料)

在20世纪初的欧洲,"

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

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

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问题:

概括材料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师生共同探讨作答:

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背景: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实际上这个题是从狭隘民族主义产生背景角度设问,但我们从材料中明显感觉到狭隘民族主义在战前就已产生,而一战又使狭隘民族主义愈演愈烈。

所以确切点说,狭隘民族主义应是一战爆发的一个原因。

还有,大家一定知道一战时战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式武器,如坦克、飞机等,

说明了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新式武器(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

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扩大了战争的规模。

总之,科技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光明,也可以毁灭人类文明。

只有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使人类世界有个真正美好的明天。

看下面一题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

科学万能说"

时,认为它"

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下面几个问题比较容易作答。

同学们根据预习自己归纳一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板书)

作战双方都是为了殖民地和霸权,因此都是非正义性的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一国丝毫不能改变整个大战的性质。

下面大家通过了解一战的经过,思考一下战争后期有利于结束战争的因素?

4、战争的经过(板书)

(幻灯片演示一些图片和战争经过示意图)

战争第三阶段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等因素,加速了一战结束。

战争带来灾难,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俄国十月革命一节进一步论述,这里不再展开说明了。

那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如何呢?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板书)

从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和启发?

学生的不同答案:

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泛滥;

(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更好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一战的历史,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认识。

下面我们做一个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军事集团--→一战--→一战影响

【课后作业】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个问题是新课标课本的一道思考题,在这里引入并作为学生课下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整体上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

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

4、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成果

5、高考历史试题

【设计思路】

1、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

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3、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灵活把握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5、体现史论结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新课程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