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772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

2013年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决策权力 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集权制 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分权制 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行动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组织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

(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

(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

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

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公共政策评价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正式评价  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完全理性思维 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

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经济合理性思维 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渐进思维 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顺序决策思维 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剧烈变革思维 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

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

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头脑风暴法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

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系统 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系统方法 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系统分析 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

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

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知识经济 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扁平式组织 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公共政策案例 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公共责任意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B)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D),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C)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5.(C)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D)。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C.被统治者   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A),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权力B.利益C.关系D.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B)两种具体形式。

A.个人不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D)。

A.秘书B.助手C.领导者   D.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C)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利益群体   B.压力集团C.行政     D.社会团体

11.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D)。

A.补充B.协调C.一致D.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C)。

A.理解B.选择C.共识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C)的失效。

A.终结状态   B.特殊状态C.正常状态   D.起始状态

14.(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C.西蒙   D.拉斯韦尔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C )。

A.对策模型   B.互动模型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16.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 A )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五C.二D.三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D )。

A.响应   B.深入C.反映   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 B.事实C.价值 D.可行性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B)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A.理智    B.理性C.情感    D.有限理性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A)所做的判断。

A.效果 B.方案C.结果 D.结论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A)”。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C)

A.创造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