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610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文档格式.docx

缘中,我们如果不是愚昧无知,看不见眼前的前景和机会的话,无疑是悲观主义的;

作看不见危险,则是不道德的。

我们要看到危机的存在,然后认识怎么来复兴。

复兴源

于危机意识,这是总结历史而来的。

关于危机和复兴的关系有一种说法,世界上到目前

为止,有过两次文艺复兴,一次是本来意义上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发生在15到17世纪,

来源于当时的黑死病的危机、黑死病的恐怖。

当时欧洲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

于这个危机从而使人类摆脱了宗教的蒙昧,开始走向科学,开始寻找人性,去寻找理

性。

当然还有其他的危机,也正由于这种生命个体的生存危机和全社会劳动力缺乏的

发展危机,最终成为工业革命和后来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原动力。

另一次文艺复兴

来自20世纪初的美国。

美国当时受到的危机是来自与纳粹和法西斯的战争危险,和后

来前苏联的冷战威胁,包括核威胁。

唤起了那种国家面临毁灭、地球面临毁灭、人类面

临毁灭的危机意识。

由于这样的危机意识,导致了美国人发明了许多高科技,包括从雷

达开始,一直到后来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导致信息时代的到来。

这次复兴最大的特点是

把人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现在看到的硅谷,沿着美国西部101公

路,两边都是高科技的企业,拉动了整个美国的经济。

要知道,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最大

订单都曾经来自美国军方。

所以这第二次文艺复兴也源于危机,这种危机是国家和生

命的安全危机。

中国的复兴可以认为是第三次文艺复兴,好多人有这种说法,包括胡适当年就开

始说中国的文艺复兴要到来了。

现在我认为是真正的将要到来了,但它必须有的前提

是中国人意识到中国当代面临的两大危机,如果认识到了,它就可以产生具有世界意

义的第三次文艺复兴,真正的中国的文艺复兴。

意味着中国的大国时代、平民时代和自

由时代的到来。

那么,这两大危机是什么呢?

二、两大危机:

民族身份与人地关系

与中国城市有关的第一大危机是当代中国民族身份的危机:

我们到底是谁?

我们

能否“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

第二个就是人地关系的危机:

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地球

上继续待下去?

(一)民族身份危机

首先我讲一下民族身份,所谓的民族身份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中华民族与文化“以

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与特性。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重新回答这个问题。

在150年

前,我们没有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我们民族的身份很明确,我们是黄种人,我们有康熙

大帝,有乾隆大帝,有故宫,有长城,这都象征着这个民族是中华民族,是个封建帝国,

身份是很清楚的。

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民族身份是形成国家、现代化民主政治过程的政

治资源,表现在国家的核心情感和象征上。

从文化景观和人文地理学意义上说,它是指

一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地理特征,即认定自己属于某一个地方。

那我们是不是认

定我们自己属于某一个地方呢?

有没有物理特征来表明中华民族这群人有他的个性?

我们的景观、城市是我们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出现什么样

的建筑,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城市。

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城市和景

观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身份证,也就是说,我们盖的每一栋楼实际上就象征了、代表

了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现在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出现了身份危机。

“我是谁?

”这是街道上大家到处可以看到的一幅广告。

韩国美女广告或者是美女

用的是韩国形象,然后用韩国人的技术来造中国的美女。

这个美女之争最近已经很多

了,包括选美、选模特之争。

最近还有一宗法律案件,有一对夫妻俩结婚好几年了,老婆

很漂亮,结果生了个孩子,很丑,丈夫就怀疑老婆的贞洁问题,后来一查老婆倒是很忠

贞,只是她做过整形手术,是假的美女。

这个时代连美女都是假的了。

所以说身份没有

了,人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身份。

好在人的基因还没有作假,所以,儿子暴露了母亲

的真实面目。

我们日夜与之为伍的城市也是这样。

象征我们自己和民族身份的城市被化妆了,

看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景观能够代表我们身份的话,那么,

我们是如何在滥用“景观化妆品”来伪装我们的身份的?

第一种城市景观化妆品:

古典的西方帝国。

曾经是辉煌的罗马柱、浴池和斗兽场,

早已成为废墟,后来欧洲人又重新发现了罗马,然后用当时罗马的建筑语言:

罗马的柱

廊、罗马的广场来营造欧洲。

那就有了类似我们经常去参观的圣彼得广场这样的欧洲

巴洛克景观。

因为当年的罗马教皇感叹古罗马帝国是如此宏伟,恺撒大帝的权力如此

巨大,这么有钱。

因而想在中世纪之后再造罗马的辉煌。

但是殊不知当时古罗马是靠掠

夺邻国的资源来维持很小一帮罗马公民挥霍和消费的。

当时罗马统治了整个地中海地

区,包括几乎整个欧洲,还有非洲和亚洲的一部分,掠夺了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它手里,

然后供少数人来消费。

它的城市确实是宏伟巨大,但它的背后是什么呢?

背后就是肆无

忌惮的财富掠夺和造就无数的奴隶。

所以当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人重新发现罗马的城

市之辉煌和壮丽以后就开始仿造罗马,就有了像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教堂这样的巴洛

克景观。

我们到欧洲到意大利肯定是要去参观圣彼得广场的,但是可能不知道背后的

故事是什么,我要告诉大家背后的故事:

这个广场是当年(16世纪上半叶开始)罗马教

皇希克斯图氏五世以及后来的几个教皇靠卖赎罪券来掠夺信徒的财富而建造的。

所谓

赎罪券就是由信徒付钱,教廷给你在上面盖个章,就给你免去一切罪过,你的下辈子就

不再下地狱了。

所以搜刮了大量的财富,修建了这个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教堂。

因此,

导致德国人马丁·

路德为代表的宗教革命和新教的发展。

他们质疑教皇凭什么卖赎罪

券就可以把这个人的罪恶赎掉,所以就导致了宗教分庭抗礼,出现了战乱,导致整个罗

马教皇的削弱,最后只剩下梵蒂冈一个小地方了。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宏伟巨大的广场

和建筑背后的故事。

同样后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想再造古罗马的辉煌。

他也是觉得古罗马是如此宏

伟,所以他仿造了罗马城。

路易十四用同样的巴洛克语言,建了凡尔赛宫,这是个最完

整无缺的巴洛克式的宫殿和园林。

然而,这个辉煌宫殿同样是路易十四靠侵略和掠夺

欧洲邻国财富建立的。

同时还让他的后任君王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政治及社会债务,

以至于最终使后来的路易十六走向断头台。

这就是我说的古典西方帝国城市景观的历

史。

但它留给我们的形式确实是宏伟的、巨大的、震撼人心的。

但是它的背后,我刚才说

了,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而恰恰是这个恶魔,在当代开始潜入中国。

上海的世纪大道,是一条巴洛克式的景观大道,也是请法国人设计的。

两年前我们

就批评。

这种设计显然是一大错误。

一个城市中间有一条10

00米宽的大路,对解决城市

交通问题有什么用处呢?

实际上没什么好处。

第一,城市两侧这么多人需要横跨这条大

道,走10

00米的路,要躲避来往的滚滚车流,你可以想像有多么的危险,有多么的不方

便。

第二,这个城市原来有非常致密的肌理,有像人体的血脉一样的道路系统,像毛细

血管一样的交通结构,结果横拉一条伤疤,相当于把所有毛细血管都切断了。

这实际上

对整个城市的功能是有很大影响的。

所以说为了展示和纪念而修建的一条景观大道,

实际上,它解决不了城市的基本功能问题。

广东某地有一个广场,恰恰就是圣彼得广场的翻版:

高大的罗马柱廊,围合一个大型

的城市广场,全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

一个每平方公里一万人的高密度城市,何以在这近

半个平方公里的广场上空无一人?

尽管这个广场叫“人民广场”,但它不是为人民修建的。

它是一种政绩与权力的展示和摆设。

我在这里声明,这不是某个市长或城市领导的问题,

这是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烙印。

我们的城市领导们不光从国外学习,也从国内所谓好的

城市去学习,但学到的是什么?

他们不知道背后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造这样的景观。

而这

样的城市能给我们彰显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呢?

这是一种古典西方帝国的身份。

第二种城市景观化妆品:

封建的中国古典。

我现在批了半天西方的古典君主,那是

不是我们就用中国古典,是不是中国古典就能代表中国人的身份呢?

前几年,北京曾经

兴起“夺回古都风貌”的运动,结果所有的房子都要盖上大屋顶,所以长安街上好多房

子都有大屋顶,认为这便是代表中国的。

那实际上是把自己认同于封建的中国古典。

的源头就是我们的紫禁城,似乎紫禁城就象征中国。

但是我要说,那是中国的过去,那

是封建的中国古典。

似乎苏州园林就象征我们中国的园林,但那也是过去,那也是古典

的过去,是封建士大夫的。

它们都不是当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身份证。

但我们现在

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古典的、封建的中国拿来装点我们的城市。

经常可以看到,

把华表和龙柱、宝鼎当成广场上的装饰。

实际上我们是在认同于康熙、乾隆,认同于秦

始皇了。

我要说的是,封建古典的中国,那是过去不是当代。

第三种城市景观化妆品:

现代西方帝国。

我批判了半天,又批判中国的古典,又批

判西方的古典,那有人就说我们来个现代的。

但是我要说,有一些城市建筑看上去很现

代,但如果我们用民主的、科学的精神去衡量,它未必具有现代性。

也就是说,它只模仿

了西方的形式,并没有西方现代的精神。

在传媒时代,央视大楼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央视大楼一盖起来,这个民族基本

上就以它为身份证了。

如果新央视大楼盖起来以后,你可以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姿

态。

这样用公共资源建造的公共建筑在一个倡导民主科学的时代是不应该被盖起来

的。

它悬挑70米,整个楼的造价估计花费近80亿人民币。

可以说,如果我们用十分之一

的造价来盖这样的房子,完全可以盖出同样功能而更漂亮的一个大楼。

但是,为了一种

心态满足——跨越城市,凌驾于城市于大众之上,有人却愿意为之挥霍十倍的代价。

悬挑出的最顶端的办公室可能将来就是某位总裁坐的办公室,他可以俯瞰全城,可以

看到自己的非凡。

所以这种心态,恰恰就是西方帝国建筑师所理解并迎合此时的中国

“甲方”的。

我为什么把这样的建筑师叫“西方帝国建筑师”呢?

因为他希望他的建筑凌

驾整个城市之上,成为永世的纪念物。

这是一种帝国建筑师的心态。

像当年英国殖民主

义建筑师到印度去建帝国的城市和建筑一样。

他们想在印度盖一个英帝国的形象,所

以有了新德里的国王大道。

当时他们就高呼:

”它实现了建筑

“帝国主义万岁!

为什么?

师的一个梦想,建筑师本身心中就有一个帝国的梦想,他希望他的建筑是统治一切的。

现在中央和北京市政府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指示,正在调整奥林匹克场馆,这完

全正确。

奥林匹克的精神就是和平的精神、人人参与的精神、强身健体的精神,但我们

把这一精神的展示看得过于重要。

所以你可以看到有好多奥林匹克场馆,都把形式看

得过于重要,把功能反而弱化了,形式至上,我们花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现在国

务院和北京市开始调整政策,我认为非常正确。

第四种城市景观化妆品:

异域的景观。

奇花异卉,被当作美化我们城市的灵丹妙

药。

到处都是这样,“大庆”一到、,摆大花坛,

一搞、“十一”“五一”广场上,摆了一两个星

期就撤掉了。

每一次摆都要上百万、上千万的代价,为了装点一下,但且看它装点出什

么样的东西呢?

尽是这样一些所谓代表中国特色的东西:

龙、凤、长城、亭台楼阁。

有的

花坛倒很像一个大型生日蛋糕,鲜花做的,一年比一年大,品位之低可想而知。

各大媒

体也年年如此大肆渲染,鼓动全国各大城市争相模仿、攀比。

你可以看看,用巨大花费

来造布景式的城市景观,把我们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城市身份不知道是什么。

所以说身份问题,是中国城市面临的一大危机,实际上它背后都是有根源的。

有人

问我长安街上哪些建筑好,哪些建筑坏,有人说妇联怎么样,交通大厦怎么样。

实际上

都是这个身份问题没有解决,我们都是在追求某种奇异的东西,在标榜某种向往的身

份,结果导致了我们失去真实的身份。

就像某少女想把自己化妆成韩国美女,结果失去

了自己的美的特质。

(二)人地关系危机

第二大危机就是人地关系的危机,这也是中国当代面临的最大危机。

人地关系的

危机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球籍危机,是你能不能在这个地球上继续待下去的问题。

而民

族身份问题是从文化层面上讲这个民族是不是能独立存在的问题。

所以这两个问题都

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20

003年我们的神州5号上天,当然这是非常荣耀的

事情,我们的宇航员上天了,50

000年的飞天梦想实现了,这是值得举国欢庆和全球华人

自豪的事。

但是欢庆之后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看看这幅据说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亲眼

看到和拍到的中国大地的影像。

我们看到了什么?

黄色的祖国大地上,绿色的地方几乎

是很小很小。

而再看看我们的邻国,北面的俄罗斯,南面的东南亚,都是充满绿色,生机

勃勃的绿色。

所以说50

000年了,中国这块土地已经不堪重负,经不起再折腾了。

只要你

到高空去看看就知道了,土地的生态危机是何等的严重。

认识这个危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把这个从宇宙飞船上拍到的景象在某一点放大,你就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土地上

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一个景象,放弃祖宗的荫护:

在湖南乡下的一个村寨前面,几个农民正在从他们的祖坟上面挖掉一棵古樟树。

因为村头有倒卖商正在等着,他要出60块钱买这棵树,倒卖到城里去。

于是,村民便连

祖坟都不要了,这是风水树啊,连风水都不要了,连祖宗的荫护都不要了。

挖掉这棵树

的同时,他挖掉了整个生态系统,树上的乌鸦窝没了,喜鹊窝没了,树底下的蚯蚓没有

了,黄鼠狼没有了栖息之地。

同时,水土流失又染黄了这条本来是清澈的河流。

我跟踪

了这棵树好久,从挖出来开始,然后被运走,苗木倒卖商把60块钱交到农民的手里,然

后运到城边,可以看到苗木商又把它种在一个专门用来倒买倒卖大树的苗圃地里。

到苗圃地里的时候,上百年的一棵老樟树只剩个光杆,所有的枝叶都没有了。

然后房地

产开发商要花两万块钱将它买去。

种到高档的住宅区,那是被他破坏了的山,砍掉了山

上的树木建起来的一个房地产项目。

他想拿它来装点,打出广告说,我这个小区里头有

两万块钱买的古樟树。

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畸形的城市美化过程。

城市正在掠夺我们的农村。

这种掠夺方式是以美化和发展的名义进行的,是“正当

的”,法律上是很健全的,完全是一种商业交易形成的。

但是它带来的灾难也是史无前

例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里好像一夜之间绿化美化起来了,

好像都种上了大树。

但是它们的山川河流都污染了,都变成黄的了,它们的郊野乡村再

也没有了诗意。

第二个景象,哭泣的母亲河:

南方的河和北方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他们都在哭泣。

哭泣什么?

可以看

到,大江南北没有一条河流是完整的了,没有一条河流是自然的了。

我都看遍了北京的

大大小小的河流,在整治前是绿树掩映。

但整治之后没有任何改善,而是整个恶化了。

原来是绿柳夹岸,现在都变成花岗石水泥护岸,甚至拿水泥衬底。

原来是杂草丛生、茂

密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现在就变成了虚假的河道。

这是个非常悲惨的改变。

你到长

江去看看,到钱塘江去看看,20米高的水泥防洪堤岸,哪有诗情画意啊?

我跟建设部仇

保兴副部长交流时,做过市长的他深有同感,建议我要大声疾呼。

好端端的一条钱塘

江、汉江、松花江、长江,甚至海南省的大小江河,做了拦水坝已是大错特错,为什么两

岸还非得要用水泥把它们捆绑起来?

防洪堤做得比城市还要高好多。

这是工业时代早

期的做法,源于农业时代对洪水的恐惧,我们这个时代不应该这么去做了。

应该用新的

生态的方式、新的土地系统的理念来对待我们的河流。

必须认识到,高堤防洪不是好的

做法;

必须认识到,在全国普遍缺水的情况下,洪水是资源。

洪水之所以变得如猛兽豺

狼,只因我们没有善待河流水系。

防洪之道决不在高筑河堤,而在建立一个滞洪的湿地

系统,从区域尺度上解决水资源的蓄留。

关于河流问题我一会儿还要讲,它有多种的功

能,不仅仅是防洪的功能,我们现在仅仅把它变成渠道来做了,变成排洪沟了,抽水马

桶似的,洪水一来,一抽水,马桶里的水全跑光了,全抽走了。

剩下的干旱还是干旱,下

游的洪涝更厉害。

第三个景象,离开土地的中国:

当代中国城市的扩展过程可以做如下比喻:

一块石头抛到水里,水波不断地扩开。

城市的扩展使人不断离开土地,与此同时,外面的人不断涌入城市。

但我们城市给了他

们什么呢?

连个座位都没有。

可以到各地广场去看看,有多少个座位是留给老百姓去坐

的,没有,席地而坐。

离开了土地,但城里又没有给我们土地。

怎么办?

这就是离开土地

的时代,城市里的人离土地越来越远,农村的人在匆忙地放弃土地,反正大家都在离开

土地。

这使得整个城市在无序地蔓延、扩张。

而我们的理想恰恰又是想离开土地,我们

的理想是纽约,是香港、新加坡。

我们去参观、模仿的对象就是这些。

但是我们不知道纽

约已经没办法了,纽约人留给我们多少惨痛的教训可以吸取,而我们不去吸取,却只看

到它表面的辉煌的高楼大厦,这是我们现在正在追赶的。

我们就像三毛当年想像的城

市那样去追求城市,我们是在用农业时代的城市理想去追求一个工业化和后工业时代

的城市,而不是站在更高的城市时代或者后工业时代来想像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

子。

所以我们所建造的城市是落后的。

第四个景象,土地的挥霍:

这是一个挥霍土地的时代,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土地撂荒。

我们在挥霍,包括挥霍土

地,同时在建造一个不属于我们自己的城市,是一个化妆起来的城市。

第五个景象,鄙视土地:

这是个鄙视土地的时代。

一旦这块土地划为开发区以后,推土机就来了,毫不顾及

这块土地上有没有其他的生命存在,毫不顾及土地上有没有其他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存

在。

然后把房子安上去,山是破的,河是破的,历史一点都没了,重造一个新城。

这是鄙

视土地,鄙视土地上的历史,鄙视它的文化、它的自然的过程。

但我们的土地曾经是什

么样的?

《史记》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晋文公重耳为逃避夺得了王位的弟弟的迫害,落难

荒野,走到乡下,饥饿难忍,向乡下人讨吃的。

乡下人说已经好长时间没下雨了,土地不

长粮食,没什么能给你充饥,我只有这块土地。

所以老农就把一块黄土放在一个器皿

中,送给重耳,重耳当时很愤怒,我向你要吃的,怎么你给我一块土啊?

他的大臣赵衰就

告诉他:

有土也,”你就有了社稷,就有了

“土者,君其拜受之。

有了这块土,就有了国家,

你的王位和权力了。

重耳就跪下来,把这块土捧在手里。

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土地伦理,

对待土地的敬畏:

土地就是社会的全部,土地就是财富,土地就是权力,土地就是一切。

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我们现在对待土地是因为土地仅仅是金钱,没有任何其他的含义。

所以说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土地,回到土地的完全价值。

我本人信仰土地,所以我自

己叫土人,我的研究所叫土人景观设计研究所。

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叫我在我们村

前面风水林里头挖了一块土,带到北京来,这块土后来一直跟着我到美国,到欧洲,后

来又回来,回到北京来,现在我还是珍藏在箱子里头。

土就是一切,是人的寄托,是一个

民族的寄托。

它的意义不光是实用的,还有更多的意义,包括其象征意义。

而我们现在

正在践踏它,所以加剧了人地关系的危机。

除了刚才讲的这个土地危机,除了我们不恰当地、不科学地在使用它以外,主要是

我们失去了对待土地的信赖和热爱的态度,土地的伦理堕落了,这是最可怕最危险的。

它是人地关系危机的根源。

三、危机产生的主观根源

前面我讲了两大危机,认为关于这两大危机的意识是中国未来的振兴和崛起的最

根本的源动力。

在认识危机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危机背后的主观根源是什么?

客观原

因很多,比如说中国50

000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人口多,这都可以归结为客观的东西,当

然最初也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但它们的存在已是当代人所难以回避的、不可克服

的、难以改变的事实。

但是主观的根源是可以改变的。

主观的根源我把它归纳为三种根

本的意识,应该说如果认识到,就可以克服。

封建集权意识、暴发户意识和小农意识,这

三种意识综合作用构成这两大危机的最根本的主观根源。

第一种意识:

文化的积垢——封建专制意识。

关于封建专制意识,马克思很早就批判过。

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

泽民都批判过我们社会中的这种封建专制意识,号召应该把它彻底铲除。

尽管从20世

纪初开始,中国整个封建体制已经没有了,但是在文化的潜层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

种意识,这是文化的积垢。

这不是任何一个人的事,而是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必然存在

因为中国过去50

000年的封建帝王制度培育了这种意识。

这种封建专制文化积垢反

映在两个面:

一个是长官意志,谁官大,谁说了算,惟官是从。

长官意志下的一切的衡量

标准就是权力。

第二个是草民意识。

这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是同一个根源的。

在封建

专制时代,君主和官僚治理民众就像放牧一样,把管理民众当成牧羊,当官的就是牧羊

人,其他人都是羊。

“牧”《淮南子》说:

犹畜禽兽也!

所以古代把官称作。

“夫牧民者,”

事实上汉、魏、六朝所设的州郡长官就称为“牧”。

所以中国封建时代历来就把长官作为

牧羊人,而把平民当作无知和不足为道的草民来对待。

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一语道破: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

法国当年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是独裁君王,肯定他可以用他的想像来建他的城

市,所以他建凡尔赛宫是为了在平民的、混乱而贫穷的汪洋大海中建一个壮丽的天堂

之岛。

康熙、乾隆大帝当然也是牧羊人,所以有了紫禁城的恢弘和圆明园的壮丽,是为

了让人参观崇拜。

但我们现在是人民的政府,而不是牧羊的政府,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