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053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A.气温升高,降水变少B.气温降低,降水变多

C.气温升高,降水变多D.气温降低,降水变少

(2)对照图乙,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

(3)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1)C 

(2)D (3)A

解析 第

(1)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百年来丹麦的气温也在升高;

同时,中纬西风的势力增强,西风给丹麦带来更多的降水。

(2)题,丹麦气温的升高,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有关,该作用对应于图中大气指向地面的箭头④。

第(3)题,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人类可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还可通过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考向立意】

结合两幅图,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思维过程】

仔细阅读两幅图→把握各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调运所学知识→分析丹麦气候变化趋势及原因→总结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误区警示】

①不能理解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西风加强,使丹麦降水增多;

②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关停高耗能产业。

【预测展望】

结合多哈气候峰会,分析气候变化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1.阅读材料,完成

(1)~

(2)题。

中新网2012年12月8日电:

原定于11月26日至12月7日的多哈气候峰会,在经历了一天的“加时赛”之后,通过一系列决议,于当地时间8日深夜落下帷幕。

(1)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

A.A1和B1B.A2和B1

C.B1和C2D.A2和C2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

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

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

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自备购物袋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题,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C2)的能力增强;

同时,大气向外辐射,尤其是大气逆辐射(B1)的能力增强。

(2)题,此题目重在“公众参与”“抑制全球变暖”,而节水措施与多种水稻、自备购物袋都与抑制全球变暖无关;

利用太阳能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公众可以做到的。

 

考点二 全球变暖带来的深刻影响

             

2.2011年11月15日,科技部、国家气象局和中科院在北京联合发布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报告称,在近60年期间,我国陆地表面温度上升导致大部分冰川面积缩小一成。

据此回答

(1)~

(2)题。

(1)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D.增加了灾害危险

(2)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5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普遍变得干旱

B.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解析 第

(1)题,冰川加速融化会导致水量增大,增加了灾害危险;

水量增大,可以加速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当地地貌的变化;

冰川加速融化在近期内增加了某些地区的水资源,但随着冰川数量的减少,从长远来看,当地的灌溉条件会越来越差。

(2)题,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将改变各地区的干湿状况,某些地区将变得干旱,另一些地区将变得湿润。

结合时事材料,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仔细阅读材料和题目设问→调运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得出正确结论。

①不理解冰川加速融化是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长远来看,农业灌溉条件会变差;

②不理解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影响不同。

结合重大时事材料或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气候变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2)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不利:

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有利: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植物的生产率。

2.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2)对工业的影响

(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读“1960~2005年某地气候变化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B.地壳运动

C.大气运动D.洋流

(2)1960~2005年图中该地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和年降水量相反

B.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春季降水量增加趋势小于冬季

C.气候变化趋势以暖湿化趋势为主

D.气温不断升高,缺水现象日益严重

答案 

(1)A 

(2)C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年均温曲线的变化看,该地年均温逐年上升,这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

(2)题,从图中显示的降水距平曲线的变化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的降水有增加的趋势,结合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以暖湿化趋势为主。

全球气候变暖及对策

读“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图”,回答

(1)~

(2)题。

(1)如果人类继续任意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

A.荷兰国土的面积可能减小

B.中国农业区向北扩展

C.南极地区冰川增多

D.北欧地区山地雪线下降

(2)当前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使用矿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 ②森林减少,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③动物减少,动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④人口剧增,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A 

(2)A

知识联系法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原因

(2)应对措施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②植树种草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③适应气候变暖

一、选择题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1~3题。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CD.波动上升

2.安徽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中,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积极接纳沿海地区的各类产业转移,发展经济

B.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有色金属工业

C.大力发展科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D.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减少其他能源的输入

3.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1.D 2.C 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从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且高低交错分布,但总趋势是上升的,符合波动上升的说法,故选D项。

如果是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则气温不会出现下一年低于上一年的现象,因此B项错误。

A项的降幅、升幅大小比较和C项的升高约多少摄氏度都不属于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范畴,故均可排除。

第2题,应对气候变化,首先要节能降耗,结合安徽的实际,在接纳产业转移时,应有选择性地发展;

有色金属工业是高耗能工业,不符合节能降耗的要求;

安徽的煤炭资源丰富,应发展节煤技术,在利用能源时,应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第3题,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使得该省各地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故A项错。

由于气温波动上升,有的年份气温偏低,会造成严重的低温冻害,故B项错。

通俗地讲,极端天气事件指的是一种在特定地区和时间(一年内)的罕见事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

安徽省近些年来发生的特大雪灾、洪灾和旱灾等极端灾害天气增多,说明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安徽省气温波动上升现象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

随着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导致蒸发量增大,天然湿地面积会缩小,故D项错误。

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

据此回答4~5题。

4.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冰川融化B.全球气候变暖

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

5.人为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威尼斯是一座水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及气温升高,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上升,致使威尼斯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第5题,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积极措施。

下图为“孟加拉国在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过程中可能被淹没的土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 ②臭氧层的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毁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

A.更适于港口建设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

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大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造成的,因而与酸性气体排放和臭氧层破坏无关。

第7题,海平面上升使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造成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但不改变地表形态

B.维护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C.不断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促使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

D.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答案 8.C 9.C

解析 第8题,①为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②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③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④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

目前人类影响到的环节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以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

第9题,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并且水循环促进地表元素的循环。

新华网2012年12月8日消息:

2012年11月26日到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全体缔约方会议在卡塔尔多哈召开。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次会议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臭氧层破坏

C.全球变暖D.土地荒漠化

11.世界各国对此环境问题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第11题,应对气候变暖主要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

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

据此回答12~13题。

12.近30年来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

A.总体呈萎缩态势

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

C.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D.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最明显

13.近30年来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如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下降B.冰川退缩

C.过度引水灌溉D.降水减少

答案 12.C 13.B

解析 第12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近30年来冰湖面积呈净增趋势,但不同海拔表现不同,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第13题,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补给湖泊水量增加。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15.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答案 14.B 15.B

解析 第14题,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

对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会使农作物减产;

高纬度的国家则随着积温增加,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第15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北非粮食减产;

西亚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区,中亚多为温带荒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中亚粮食增产幅度没有西亚地区大。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世界局部区域图

(1)读图1,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读图2,简析B所在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B所在海域海运价值的影响。

(3)图2中A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答案 

(1)模拟值:

全球气温不断升降波动。

观测值: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原因:

人类生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植被的破坏。

(2)重要性:

B所在地区是联系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捷径。

影响:

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航行。

(3)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该地复种指数提升和农业结构改变。

解析 第

(1)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观测值呈上升趋势。

(2)题,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航道通航能力增强,其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3)题,全球变暖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复种指数提高。

17.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

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

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

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

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

下图为“我国近30年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带?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

试说明理由。

(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至少列举3点)

(5)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关。

可采用哪些措施以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

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

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

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

陆地污水排放受阻;

土地盐碱化;

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

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

节约使用能源。

解析 第

(1)、

(2)题,可直接利用材料和分析柱状图得出。

第(3)题,结合材料中信息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可知粮食产量会增加。

第(4)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气候变暖中主要会受到海平面上升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第(5)题,注意是考查“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