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9446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docx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

中国史部分有关各领域的海外研究著作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到民间去:

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美)洪长泰著

注:

该书属于域内外民俗学丛刊一种,根据哈佛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译出。

中文版序由钟敬文撰写。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民间文学的发掘、讨论和推广。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美)列文森著

注:

该书是一个天才人物写的一部天才的著作。

一部现代经典,西方“中国研究”一个时代的象征。

很少有哪一部著作能够引发如此普遍的关注,如此持久的讨论与讨论。

尽管七十年代以来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人们却始终无法回避它所提出的问题。

《五四:

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史华慈等著

注:

该书属于《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一种,收录了史华慈、周策纵、余英时、德利克、施瓦支、弗斯、林毓生、格里德、李欧梵、戈德曼等十位学者有关五四运动的文章。

《启蒙的价值与局限:

台港学者论五四》萧延中、朱艺编

注:

该书属于《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一种,收录了周策纵、胡秋原、周阳山、金耀基、张灏、余英时、谭志强、张玉法、周玉山、洪长泰、王自扬、周明之、汪荣祖、陈晓林、陈曾焘等十五位学者有关五四运动的文章。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英)冯客著

注:

该书是以作者博士论文为基础撰写而成的,研究了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

《天安门:

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美)史景迁著

注:

该书初版于1981年,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知识分子在推动中国改良和革命中的作用,根据这些知识分子留下的大量历史文献(主要是小说、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描述和分析他们的心路历程。

《现代中国的思想冲突:

民主主义与权威主义》(美)纪文勋著

注:

本书作者系美籍华人。

自从五十年代移居美国后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

作为他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该书于1986年在美、英两国同时出版。

这时作者已经去世两年了。

《救亡与传统:

五四思想形成之内在逻辑》(日)近藤邦康著

注:

谭嗣同、章炳麟、李大钊三位思想家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大救亡运动的思想代表人物,本书试图通过对他们思想的分析来说明中国的近代历史。

《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美)周策纵著

注:

在中国近代史上,再没有任何的主要事件像“五四运动”这样惹起各种的争论,这样广泛地被讨论,可是对它的正式研究却又是如此贫乏不足的了,再基于其他几点原因,作者写就这本书

新儒家

《最后的儒家:

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美)艾恺著

注:

作者在序中提到,为什么称梁漱溟为“最后的儒家”。

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

他一生的为人处事,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

《摆脱困境:

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美)墨子刻著

注:

1977年该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问世后立即引起美国及国际汉学界的普遍重视,美国亚洲学会,《哈佛亚洲研究》都曾组织对这部书的专题讨论。

《儒家思想新论:

创造性转化的自我》(美)杜维明著

注:

该书第七章有对新儒家的宗教信仰和人际关系的论述。

有关新儒家成员的基本介绍,可以参看李山等著的《现代新儒家传》(非汉学著作)

明清经济史

《纵乐的诱惑: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加)卜正民著

注:

连向来以文笔流畅著称的史景迁都称赞,这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充满了动感和细节。

《州县官的银两:

18世纪中国合理化的财政改革》(美)曾小萍著

注:

孔飞力在评论该书时说道,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学研究领域,建立在档案之上的对于制度的最好的研究。

它将为一代研究者树立标准——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扬州盐商:

十八世纪中国商业资本的研究》(美)何炳棣著

注:

该论文原刊载于HarvardJournalAsiaticStudies,17卷1、2合期。

由巫仁恕翻译成中文。

明清技术史(补充)

《长物志:

明代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美)柯律格著

注:

目前暂无中译本。

《技术与性别:

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美)白馥兰著

注:

该书力主将科技看作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的物质形式,并采取这样一种视角考察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技术”,从家庭空间与生活、女性的纺织生产、女性生育与保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与女性角色。

金文与西周史

《书于竹帛:

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美)钱存训著

注:

该书的第三者有关于金文的性质、类别、款式和用途的叙述。

《西周史》(美)许倬云著

注:

该书于再版前言中写道,本书出版迄今,已经逾年,去年并有幸获得两项金鼎奖。

受奖时,念及先母,不但语不成声,实因此书属稿时,领取预付稿费,作为先母家用津贴,而款为用尽,先母弃养,稿费余数,竞拨入治丧费用!

今日俸給稍丰,而一丝一忽不能奉养。

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子之恸,昊天罔极。

《thehermeneuticsoftheSpringandAutumn,accordingtoTungChung-shu》SarahA.Queen

注:

该书属于剑桥中华文史丛刊一种。

海外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美)施坚雅著

注: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将对中国农村的市场活动作出一些局部的描述和初步的分析。

这个被忽视的课题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严格的经济学的内容。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美)黄宗智著

注: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一直执着从史实到理论而再回到史实的认识程序,避免美国社会科学为模式而模式的陋习。

《中国农民经济:

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

注:

本书属于中国乡村研究专著系列,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

《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美)阎云翔著

注:

作为一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该书探究了一个以前从未被其他学者研究过的客体:

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人与情感问题。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美)弗里曼、毕克伟、塞尔登著

注:

该书属于阅读中国系列一种,叙述、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及革命胜利后在华北农村社会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分析了这些改革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社会及农民的影响,对战争及国家建设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明清医学史

CarolBenedict的《19世纪中国的鼠疫》、梁其姿的《中国麻风病史》以及詹姆斯·摩尔的《瘟疫与大火:

与鼠疫作战与1900年檀香山唐人街的烧毁》

注:

这三本书均没有中译本。

民国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美)史扶邻著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法)白吉尔著

《向公众呼吁:

1920年代中国报纸对情感的展示和评判》(美)顾德曼著

《毁灭的种子:

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美)郝延平著

《从韩国看的中华民国史》(韩)裴京汉著

注:

以上六本书分别从各个角度讨论了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