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0007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Word格式.docx

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二、填空题:

1.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

2.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____。

4.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____、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5.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

6.体力主要指身体的____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7.学生的____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____的过程。

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____。

10.____,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1.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经验。

1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为基础。

13.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____。

14.____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5.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____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1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____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7.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____。

18.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____。

19.教学方法是师生为____而采用的方法。

2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____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1.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和讲演三种方式。

22.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____的能力。

23.谈话法可分为____和启发谈话两种。

24.____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5.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____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包含哪些方面?

2.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4.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5.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

6.普通中小学传授系统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7.怎样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任务?

8.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

9.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表现如何?

10.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那些?

11.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2.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有什么不同?

13.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1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5.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6.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何区别?

17.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8.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9.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0.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1.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2.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5.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3.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4.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有哪些?

6.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2B3C4A5D6B7C8D9B10D11C12A13D14B

二、填空题1教学2教学价值取向3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基本事实5心理特征6正常发育7创造才能8系统化9认识过程10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1间接12直接经验13基础14智力发展15赫尔巴特16组织者17基本准则18重要保证19完成教学任务20口头语言21讲解22语言表述23复习谈话24练习法25动手能力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2)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3)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1)教育目的;

(2)学生年龄特征;

(3)学科的特性;

(4)教学的时空条件。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能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体、美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素质;

(2)能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3)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创造发明奠定初步的基础。

(1)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

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

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1)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

(2)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

(3)选择的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5)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

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讲授要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

(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3)严格要求。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材料,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2)重视语言指导及教师示范的作用;

(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4)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1)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举例,略。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进行讲授。

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要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

第三,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可违反。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