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9332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蚌埠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

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

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

“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蠢民已甚,天固做之邪?

”兄惊曰:

“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

“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

“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耀上第。

”清臣曰:

“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

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

“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

”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

“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弧,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鹿压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悼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曰:

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伎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

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

指濮王。

②常平:

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者其蠢民已甚蠢:

损害

B.是必大吾门大:

光大

C.而羌夷之患未弧弧:

顺从

D.夫可则因因:

沿袭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耀上第”的“耀”指迁官,即升职。

与“耀”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遴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一一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贝曾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

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

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做戒;

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

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5分)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宜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遣悲怀①

元棋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草筐,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蕾,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体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棋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棋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

③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9、领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3)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老照片

申平

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

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

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妖怪”一一一个黑匣子。

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

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

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

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

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

他主动上前搭仙,还为他充当向导。

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流传。

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

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

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及照片,藏了起来。

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

他除了给人照相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一样到处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来。

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

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来。

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堆满了一间屋子。

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

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

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

这天她乘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照片,用它点火做饭。

正烧着,小五子的爸爸回来了。

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

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

这些老照片记载的就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

咱就是丢了性命,也要保护好。

当天夜里,全家人一起行动,转移那些老照片。

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

全家人一口咬定:

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

造反派不信,就把爸爸抓走了。

他们批斗他,可他就是一句话:

照片烧了。

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开始闹鬼。

不!

卜一个人看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来,端着照相机,到处飘荡。

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喊:

还我的命来,还我的照片来!

鬼影后来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大叫:

你不是要老照片吗?

我给你送来了,你出来拿啊!

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

古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一到黑天,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鬼也不再闹了。

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

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

小五子涕泪谤沱,连连答应。

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来找他收购老照片。

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

后来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来。

终于有一天,一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了古镇。

经过反复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

小五子带着他们来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

小五子指着这些东西说:

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来的。

这套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

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

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

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

这就是你们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

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烯嘘不!

卜。

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

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蜡像。

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在现场合影留念。

他说:

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慈禧看见火车连叫“妖怪”,作者这样写暗示了小说情节发生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古镇上的人们愚昧无知作了铺垫。

B.小五子的父亲临终前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

从文中看,这件事是要求小五子保护好老照片并在适当的时候无偿捐赠给政府。

C.“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烯嘘不!

卜”的原因,一是见到了先人的遗物,二是被围绕老照片所发生的故事而感动。

D.“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展览馆也会成为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小五子心中的悲凉。

E.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古镇人和小五子的太爷对照相机的态度、慈禧和古镇人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等。

(2)小说以“老照片”为题有哪些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了一个群体形象,这个群体包括小五子的太爷、爷爷、父亲及小五子。

请简要概括这一群体形象的性格特点。

(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角度多,跨度大,穿越时空,颇具历史沧桑感。

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刘盛佳:

轮椅上的传奇

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刘盛佳是一位“特别”的教授。

他右腿截肢,只能与轮椅为伴,可他奋发不懈,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编纂书稿大纲。

面对坎坷人生,刘盛佳用他的坚强与执着,写就了一段轮椅上的传奇。

1959年,勤奋善学的刘盛佳用两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提前从中山大学毕业。

1961年,他被分配到华中师大地理系任教。

1964年,在“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有人提出鄂西神农架林区40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种粮。

省里让刘盛佳在当年11月前往神农架考察,为次年3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供决策参考。

26岁的刘盛佳毫不迟疑,背上行囊出发了。

数九寒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神农架林区,一旦被封在山里,可能永远出不来了。

当地百姓劝刘盛佳不要进山,可他冒着零下21摄氏度的严寒,继续进山。

刘盛佳穿着一双解放鞋在冰天雪地里跋涉,脚冻得失去了知觉。

可缓过劲来后,他咬牙继续前行。

经过3个半月的考察,刘盛佳得出结论:

林区400万亩荒地每年生长期仅50多天,无霜期60天,不宜种粮。

返回武汉后,刘盛佳的右腿由冻伤转为脉管炎。

可他来不及治疗,忍着剧痛,第一时间向省里汇报。

原定40分钟的报告,刘盛佳讲了5个小时。

翔实的考察引起高度重视,省里做出决策:

保护神农架,遣散10万伐林队伍。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明珠得以留存至今。

脉管炎久治不愈,1979年,刘盛佳不得不右腿截肢。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脚步。

截肢后,刘盛佳开始写作《地理学思想史》。

他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收集资料,终于完成5篇共43万字的书稿。

然而,1987年他准备将书稿交付出版社时,发现书稿丢了3篇,共有30多万字。

他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声不吭,一根接一根抽烟。

几天下来他剧烈咳嗽,医生诊断:

肺癌!

书稿还没完成,刘盛佳不甘心这样离开。

他坚持不做化疗,抓紧有限的时间重写。

命运似乎被他的执着感动,复诊确认他患的不是肺癌,而是与其症状相似的炎性肿瘤。

刘盛佳仿佛得到新生,更坚定了写书的决心。

苦战3个春秋,《地理学思想史》终于问世。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说,刘盛佳的研究第一次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现代地理学思想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朱士光评价,此书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学术空白。

作为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刘盛佳学术上硕果累累。

他从教50年来主讲过20多门课程,先后指导了30多位硕士和博士;

他主编的《中国地理》,成为大陆和台、港、澳高校教科书,美、日等国也将其作为高校教学参考书。

1993年,刘盛佳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

1997年,在国家纪念师范教育一百周年活动中,他是全国受表彰的十人之一。

名师出高徒。

1995年,俄罗斯留学生卡嘉来到武汉,师从刘盛佳。

文章刘盛佳:

轮椅上的传奇在刘盛佳的悉心指教下,卡嘉完成论文《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研究》,此文获得1997年俄罗斯总统特别奖。

刘盛佳从未因身体残疾而离开讲台。

每次上课,学生用轮椅把他推进教室。

地理教学需要经常到野外,他从不拖后腿,坚持带学生到野外考察。

学生们都称他为“拄拐杖的教授”。

由于严重的心脏病,2006年刘盛佳的心脏安了5个支架。

2010年5月18日,他心脏病再次发作,但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他就急着出院。

原来,他要赶着在5月30日前完成一篇书稿。

他最“怕”住医院,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

2010年国庆节,刘盛佳本应好好体息一下。

可是,他又忙着为《地理学之美》编纂大纲。

10月3日凌晨,由于长期劳累,他的心脏病再次突发。

经抢救无效,刘盛佳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刘盛佳的书房里,方格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地理学之美编纂大纲”,前三章已写好,第四章只写了一个“4”...…他的藤椅已用了20多年,正中间磨出一个洞,用塑料带缝补上了;

书桌两侧放胳膊的地方,棱角被磨掉足有一指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年O1月12日06版)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61年,刘盛佳被分配到华中师大地理系任教,在当时“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有人提出鄂西神农架林区40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种粮。

刘盛佳主动要求前往神农架考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出神农架不宜种粮的科学结论。

B.刘盛佳的《地理学思想史》在准备交付出版时,三篇共计30多万字的书稿丢失,剧烈的悲痛让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声不吭,一根接一根的香烟,使他的身体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虽然肺癌是误诊,他还是因此患上了炎性肿瘤。

C.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借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朱士光的评价,高度赞扬了刘盛佳在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坚强与执着,显得真实可信。

D.心脏已经安了5个支架的刘盛佳最“怕”的就是住医院,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仍然在忙着编纂书稿大纲,终于因心脏病再次突发抢救无效而永远的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事业。

E.本文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教育和学术上都取得丰硕成果的地理学教授,更向我们展示了他面对坎坷人生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执着,刘盛佳用自己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写就了一段轮椅上的传奇。

(2)刘盛佳在学术研究上可谓硕果累累,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在作者笔下,刘盛佳都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本文通过哪些事书写了刘盛佳“轮椅上的传奇”,他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话,大家感到他是在回避要害问题。

②面对这不知何时又会来袭的敌人,战士们。

③诗人把竹子比作、高风亮节的君子。

A.闪烁其词翘首以待明哲保身B.含糊其辞翘首以待洁身自好

C.闪烁其词严阵以待洁身自好D.含糊其辞严阵以待明哲保身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B.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D.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曾经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

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

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一一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

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D.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16、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思想感情协调。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坍塌破败的大桥边;

美,

,;

美,,

生与死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

17、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霆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霆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霆天气的建议。

(3分)

18.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萧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假设关系不成立)

2.C(说法绝对化)

3.B(不符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

”)

4.C【解析】弭:

平息、消除。

5.A【解析】察:

考察后予以推举。

举:

推选,推荐。

“察”“举”与“擢“的含义不同。

6.C【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