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197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及答案

导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与时俱进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发展性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

A.工业革命

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

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马克思主义法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第

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实践性

C.发展性

D.人民性

三、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2、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3、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

D.二元论

2、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A.承认意识能动性

B.抹煞意识能动性

C.夸大意识能动性

D.有时承认意识能动性,有时抹煞意识能动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5、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A.物质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C.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过程

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8、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平衡的、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性质的变化

9、量变是指

A.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

B.事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

C.事物的显著突变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

11、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

A.人可改变规律

B.人可创造规律

C.人可消灭规律

D.人可认识和利用规律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

D.发展

13、“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命题表达的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15、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6、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

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8、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

A.事物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只有差异,后来才有矛盾

B.矛盾解决意味着矛盾终止

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D.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19、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于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20、矛盾是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辩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

D.源泉和动力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段话说明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2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出现时间的先后

24、“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

A.形而上学的方法

B.相对主义的方法

C.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

D.庸俗进化论的方法

2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B.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有否发展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26、循环论观点的错误在于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B.否定了事物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C.片面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只承认螺旋式上升否定了波浪式前进

27、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28、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为

A.显著变化状态

B.绝对静止状态

C.相对静止状态

D.飞跃状态

29、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

A.肯定和否定

B.量变和质变

C.运动和静止

D.同一和斗争

3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1、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它是指

A.新的全盘抛弃旧的

B.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C.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D.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继承

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34、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3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36、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

A.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B.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C.列宁的物质定义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

D.列宁的物质定义正确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3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9、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40、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运动就是一切

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变化发展的观点

2、意识产生经历的阶段有

A.有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

B.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与心理

C.由动物的感觉与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D.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规律是

A.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固有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必然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的联系

D.人们思维的逻辑规则

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规律不能认识

C.规律不能改变

D.规律不能创造

5、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6、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7、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完整含义是指

A.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B.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8、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自我完善过程

B.直线前进过程

C.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10、肯定和否定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表现在

A.肯定包含否定

B.否定包含肯定

C.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D.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11、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

A.既批判又继承

B.全部抛弃

C.全部保存

D.“扬弃”

12、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B.事物中所包含的肯定其为自身而非别物的方面

C.事物中所包含的促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D.事物中所包含的决定其基本趋势的方面

13、矛盾的普遍性质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转化的关系

14、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形式是

A.直线式发展

B.循环式发展

C.波浪式前进

D.螺旋式上升

1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C.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D.肯定普遍联系的观点

16、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的是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7、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9、辩证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的统一

C.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D.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2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