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695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导学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杯水车薪

1、一贯措施:

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1932年措施:

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

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

(主要目的是维护)

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他依然实行政策,削减,反对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

3、特点:

政策,反对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

1、和信用危机

2、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额急剧下降

4、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

【课堂达标训练反馈】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

③市场普遍推行分期付款方式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4.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

这说明()

A.各国都存在着生产过剩与市场缩小之间的矛盾 

B.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有着决定性影响

C.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在加快    

D.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

5.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

6.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7.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采取的相同措施有

①加强对经济的干预②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③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④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8.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9.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10.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上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来势迅猛

B、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C、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力强

D、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了工业生产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某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简表:

工业生

产下降

对外贸

易下降

失业

人数

46.2%

75.5%

1700余万

40.6%

70%

近600万

8.4%

50%

近300万

资本主

义世界

1/3以上

2/3

3000万以上

材料二:

下图为《胡佛村》

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

这种经济状况有何特征?

(2)材料一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课题名称】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出台;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分析其特点;

(2)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1)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认识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

(2)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第二目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自读预习知识梳理自我评价】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施行新政

1、目的:

①直接目的:

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

2、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933年3月到1935年初(特征:

,,。

(2)第二阶段:

1935年到1939年(特征:

3、新政的内容

措施

内容

目的

《紧急银行法》

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

《农业调整法》

稳定农产品价格

《联邦紧急救济法》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社会保障法》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作用

⑴特点:

⑵实质:

⑶作用:

①经济:

使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②政治: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制度:

开创了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三、渡过难关

1、1939:

重新回升

2、二战期间:

彻底摆脱

3、二战后:

繁荣发展

【重难点互动探究】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结合材料和教材,从实质、积极角度看)

“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材料三:

在新政的实施过程中,当行政权与司法权、立法权出现冲突时,罗斯福并没有让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司法权之上,仍在宪法的权限范围内,充分利用了宪法赋予的权力,结果却使总统的权力日益扩大。

而这一点也正是罗斯福新政的一大特色,对后来美国政治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票数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上帝。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罗斯福()

A.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

B.打败分裂势力,维护了美国统一

C.实行新政,渡过经济危机

D.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

罗斯福读后批注:

“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3.“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

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我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惟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利,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历史》)该段话主要表明了()

A.美国要全面实行计划经济

B.美国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对付危机

C.总统要扩大权力,以利备战

D.美国要实行战时经济动员,对付危机

4.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5.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能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6.针对右图出现的经济危机中美国人民排队领救济的现象,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社会救济”的内容,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的在于消除阶级差距

B.减少社会矛盾

C.促进消费和生产

D.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7.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8.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使该地区变成富庶地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美国政府

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

B.通过兴办公共工程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9.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0.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

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由此说明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C.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解析:

C“守夜人”形容国家对本国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罗斯福新政之后国家开始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成了“二老板”。

11.罗斯福说: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

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这话集中体现了()

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2.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在维护资本主

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

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1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

,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

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这种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对“福利国家”的评价,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

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认识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

通过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世界的新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自学导引】

本课的灵魂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变、新”,概括为经济政策的新调整、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新变化,以此带动全课,引用较多贴近现实、耳熟能详的材料、图片,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福利国家宣传画、漫画和新闻照片、微软的广告片等素材。

【自读预习知识梳理自我评价】

(一)战后美国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2)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

2、表现: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政府,维持高出口水平;

③政府大力,。

与西欧不同,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4、实质:

虽然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

5、影响: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时间阶段

代表总统

应用理论

主要政策

主要成就

存在问题

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杜、艾

肯、约

凯恩斯

主义

减轻危机、控制失业、稳定社会

巨大的

财政赤

字、高额

国债和

严重的通货膨胀

20世纪

70年代

尼克松

福特、卡特

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

一时见效

严重的“滞

胀”,凯恩斯

主义失灵

80年代

里根

货币学派

供应学派

①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大规模来和加大国防开支医治生产停滞

美国经济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

里根政府大幅度

增加国防开支,

造成高赤字、

高国债、高利

率和高贸易逆

差并存的局面

90年代

克林顿

结合二者中间路线

“、”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逐年走低,美国进入

富裕与贫困、

竞争与垄断

并存的两极社会

三、美国的“新经济”

1、时间:

20世纪90年代

2、背景:

政府扶持,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成功

3、具体措施:

①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

②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

③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4、成就:

①经济持续以4%左右的速度增长;

②巨额财政赤字消失;

5、局限性

克林顿政府的确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因此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着国家政策,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的两极社会。

【难点互动探究】

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不同

经济思想

货币投放量与社会消费需求

政府开支

税收

国家干预力度

凯恩斯主义

通货膨胀

赤字财政

高税收

加强国家对

经济干预

控制货币发行

反对扩大政府开支、预算赤字

减少政府对经

济的过度干预

供给学派

扩大供应而不是消费需求

减税

(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一、各国模式与特点、内容

国家

模式

特点

结果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⑴让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⑵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⑴限制,保护竞争秩序

⑵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

⑶用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60年代中期,超过

英国,成为欧洲第一

经济大国

政府主导型经济

政府对远远大于市场经济

①实施,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②制定,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

③采用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1987年,日本超过

苏联,成为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

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奇迹”?

1、内部原因:

①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推行,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局势比较稳定;

③实行,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注意;

⑤联邦德国人民。

2、外部原因:

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

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

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分析并认识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并扩大到服务业以外的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就业人数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问题探究】

一、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相似原因

①政府正确的决策;

②合理运用外来的力量援助;

③较高的人民素质;

④国家对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视。

⑤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二、比较联邦德国、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异同。

据此你认为战后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相同点: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各国都把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相结合,重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不同点:

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怎样处理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或者说,国家或是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扮演何种角色,实际上成为划分和评定经济模式的一个基本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