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605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Word下载.docx

然而非没有。

孔子说“天何言哉”,以及“罕言命与仁”,其实是示范弟子进德修业,达于明诚,由人道进而天道,自己去感悟。

所以翼《周易》、修《春秋》等,其实是为了垂范后世。

道本不二,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登高必自卑”,孔子所明示,于人道之中,道即是“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

李炳南:

“道即本心,亦即真心,寂照湛然。

寂者不动,此是定力。

照者光明,此是智慧。

性是人人本有,故云‘天命之谓性’,此即人之本性。

本性不动,故曰安。

行是动念,行曰性之,即是率性之义,动念自然合乎本性。

循性不变,即曰道,是谓性体。

就循性不变而言,道即是性,性即是道。

据:

执守、坚守。

《正义》:

“据犹守也。

《中庸》言颜子‘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即据德矣。

”得之于心者,据守之则不失。

德:

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

朱子:

“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钱穆:

“道行在外,德修在己。

求行道于天下,先自据守己德,如行军作战,必先有根据地。

”《注疏》:

“(郑康成注)德,三德也:

一曰至德,二曰敏德,三曰孝德。

《周礼·

师氏》:

‘掌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道为本;

二曰敏德,以行为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注云: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至德,中和之德,覆帱持载,含容者也。

孔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敏德,仁义顺时者也。

《说命》曰:

“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孝德,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

“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是德有成形者也。

夫立身行道,唯杖于德,故可据也。

“不动谓之性,动则谓之心,此心正直,故曰德。

本性不动,动须省察修持,修不失正,是谓之得。

依:

倚也、因也,也可进一步释为“不违、不离”。

仁:

心德之全而能博爱亲近。

钱穆:

“仁者,乃人与人相处之道,当依此道不违离。

“《说文》:

“仁,亲也,从人二。

”《广雅》:

“竺,竹二也。

”《尔雅》释训:

“竺,厚也。

”按二为加厚之象,从人二曰亲,从竹二曰厚。

凡是对人亲切加厚,即是依于仁。

”(可备一说)另一说认为,依仁即“亲仁”,《正义》:

“谓于仁人当依倚之也。

游:

优游、沉潜涵泳。

“游于艺者,《韵会》:

‘艺,才能也。

’又‘术也。

’《尔雅》释言:

‘泳,游也。

’《尔雅》释水:

‘潜行为泳。

’”

艺:

即六艺,朱子:

“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谓之六艺,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

“此六者,所以饰身耳,劣于道德与仁,故不足依据,故但曰游。

”游于艺,不仅可以成才,亦所以进德,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

艺,由六艺可扩充延伸至所有艺术。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及百工技能,皆艺术也。

一切艺术不离乎仁。

艺是行仁之工具。

【先贤精义】

《论语正义》曰:

此夫子诲弟子进德修业之法。

道者,明明德、亲民,大学之道也。

伊藤仁斋曰:

此孔门学问之条目,当时弟子所常佩服者也。

道者,人之所由行,故曰“志”;

德者,人之所执守,故曰“据”;

仁则近而见于行者,故曰“依”;

艺,不可不讲,亦不可泥,故曰“游”。

此四者,虽有大小之差,然道之本末终始,一以贯之,故夫子次第言之。

朱子曰:

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

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

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

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

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

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钱穆曰:

就小学言,先教书数,即游于艺;

继教以孝弟礼让,乃及洒扫应对之节,即依于仁;

自此以往,始知有德可据,有道可志。

惟就大学言,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即志于道。

求道而有得,斯为德。

仁者心德之大全,盖惟志道笃,故能德成于心。

惟据德熟,始能仁显于性。

陈祥道曰:

据德,所以立己;

依仁,所以行己。

礼,体此者也;

义,宜此者也;

智,知此者也;

信,诚此者也。

言道德仁,则义智信举矣。

道德仁,君子之务本;

艺,则君子之余事。

刘宗周曰:

学要于求仁,而其功必始于辨志。

才志便以道为的,则进学有其基矣。

艺非道也,而其理即道之所寄返而证之,德在是,仁亦在是。

实履其事者,据德之功也;

虚泳其趣者,依仁之功也。

此内外合一之学也。

(有方向,又要有具体操作)

《四书恒解》曰:

吃紧在志、据、依三字。

人孰无志,而不志道则已失为人之理。

志者,专一向往也。

果志于道矣,则凡立心言行必求合理,而日用伦常便不敢怠肆,必日有所得矣。

于此加持守之功,凡得善即拳拳服膺,而不善者亦必改可知矣。

据之如据城池自固,以为己有,勿使或失,即中庸固执意也。

固执之久,始而勉强,继而自然,久久天理纯熟。

仁即我之所以为生,一息不能离,如依物而立,失之则倾。

学至此,几于成矣。

但其功夫次第,非明师不授,非有志不立,非恒久不成。

李炳南曰:

此章书为儒学之总纲,圆该中国文化之体相用。

志据依游是孔子教人求学之方法,道德仁艺是孔子教人所求之实学。

道是体,德是相,皆是内在。

仁艺是用,皆是外在。

仁是用之总,喻如总根,半内半外。

艺是用之别,喻如枝干,纯属于外。

孔子学说以仁为本,由仁发艺,以艺护仁,仁艺相得,喻如根干互滋。

仁原于德,德原于道。

道德非中人以下可解,然行仁艺,道德即在其中。

如此由体达用,用不离体,中国文化之精神即在是焉。

又曰:

《雍也篇》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上四所列曰博,而须约之以礼者,礼为道德仁义之后,又为六艺之首,道德仁义暨诸艺术,待礼而成。

伦常、政治、军备、祭祀、婚丧、教法,非礼皆乱。

《礼运》篇云:

“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故学道德仁艺,必自学礼始。

学礼必以学习敦伦修睦辞让为根基。

(用礼贯之)

《论语后案》曰:

《周官》之法,教万民以艺,养国子以艺,党正之所校比,州长之所考劝,乡大夫之所察以宾兴,皆以艺。

士固有滞于艺而不闻道者,要未有不通于艺而遽高语道德者,此实学之以出也。

今六艺之学微,其中易于复占而济于时务者,则有如射御与数;

其复甚难者,则有如乐;

而犹可考正是非、厘定得失者,五礼与六书耳。

(五礼)细而起居出入之微,亦有所持循,使人庄敬日强,而非僻之心无自入。

学者高言志道、据德、依仁,而不亟呕于礼,其能不违道贼德而大远乎仁也邪?

(按:

即今日之时弊也。

)(六书)学者不留心于此,臧氏玉林所谓“不识字何以读书,不通诂训何以明经”也。

后人以冥悟为仁,以虚无为道,以清净为德,离训诂文字而言理义,弊遂至于此。

君子博学无方,六艺之学皆宜遍历以知之,故曰游于艺。

张栻曰:

艺者,亦以养吾德性而已。

《四书反身录》曰:

志道则为道德之士,志艺则为技艺之人,故志不可不慎也,是以学莫先辨志。

古之所谓艺,如礼乐射御书数,皆日用而不可缺者,然古人不以是为志,必体立而后用行。

《论语经正录》曰:

船山谓志道、据德、依仁,有先后而无轻重;

志道、据德、依仁之与游艺,有轻重而无先后。

许白云曰:

游艺即志道据德之方,而防其违仁之隙。

游艺与士三者不可全然作两段看。

江谦曰:

道德仁艺,只是仁耳。

行之,谓之道;

得之,谓之德;

守之,谓之仁;

取之左右逢源,著于事物,谓之艺。

读书须将圣贤言语就自身上做工夫,方见字字是实用。

今看道是甚物事,自家如何志之,以至据德依仁游艺,亦莫不然方始有得。

【附录】

今之所谓艺,诗文字画而已,究何关于日用耶?

或问枫山何不为诗文?

枫山笑曰:

“末技耳,予弗暇也。

”庄渠先生《答唐应德书》曰:

“闻开门授徒,无乃省事中又添却一事。

谁始为举业作俑,不知耗了人多少精神,心中添了多少葛藤蔓说,纵斩绝之,犹恐牵缠,况可引惹乎?

朱子谓举业是一厄,诗文是一厄,簿书是一厄。

只此三厄,埋没了天下多少人才。

愿应德卓乎万物之表,莫以此等撄心。

若谓此是正业,是指寻花问柳与力穑同也。

”按先生此书言言警切,辨志者不可不知。

艺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按《内则》:

生六岁,教之数与方名;

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岁,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岁,教之数目;

十岁,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十有三岁,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敦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

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

然则游艺之学,古人生而习之耳。

游之则曰艺,溺之则曰能曰鄙事。

扬子之言道德仁,则合异以为同,故曰道德仁,人得之以人之天也;

老子之言道德仁,则散同以为异,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其实一也。

盖道则无体,故志之而已;

德则有体,故可据。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全解》《论语讲要》《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古义》《论语稽》《论语学案》《论语会笺》《论语点睛补注》《论语经正录》《癸巳论语解》《论语后案》《四书反身录》《四书恒解》。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

尊重文化道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

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应圣贤气质:

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易经 

论语 

管子四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