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5295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日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从3月初开始,每天有超过1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

好公仆。

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目不暇给,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扬的处理决定:

孙扬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

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B.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7小时内有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

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

C.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已父亲的,那么,陶

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太阳黑子酝酿着破坏性的太阳风暴,这种风暴会突然让带电粒子经过遥远的空间距离奔

向地球,导致地球卫星短路、手机信号中断甚至电子系统损毁。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

①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②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

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

③好人品是优秀员工、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

④能力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

⑤好人品是和谐社会、和谐组织的心灵润滑剂

⑥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A.④⑥③⑤②①B.③⑤①②④⑥C.①②⑤③④⑥D.②①③⑤⑥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每题3分,共9分)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节选)

郭莹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

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

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

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

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

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

正是因为具有“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

“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

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

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

对“中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人与人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流风格。

更重要的是,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

7.下列对“和”与“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其中包括宇宙自然、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B.贵“和”取向与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落后的生存条件有

密切关系。

C.“中”既是认知事物的态度与方法,又是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认为它是天下

之根本。

D.“和”与“中”存在着密切的逻辑的关联,二者相互包含,只有“贵和”才能“持中”。

8.下列各项不属于“贵和尚中”思想在处世中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以和谐为取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

B.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

C.不把事情弄到极端,几乎对所有过激言论和过激行为产生厌恶。

D.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一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中心

正反对比,层层展开论述。

B.“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范畴,“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

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古人的经典论述,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

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作者认为,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

与开拓意识的匮乏,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

三、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

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

入太学,有声一时。

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

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

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

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

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

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

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

“考校尽心,宁复有此?

”特改宣教郎。

耀监察御史。

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

帝奖其介直。

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

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

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

“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田法行,受牒按境内。

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

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

汝明日:

“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

浸病赢,行辄踣。

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

张汝明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太学,有声一时声:

声望。

B.更数医不效效:

见效。

C.犹虞其复用虞:

担忧。

D.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按:

根据。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②未尝出一语于进

③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

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

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张汝明为官清廉。

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张汝明非常孝顺。

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

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第II卷(主观题共11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5分)

(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

”(5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

杨柳枝

刘禹锡

(一)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二)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14、分析第一首“数株残柳不胜春"

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表现力。

(5分)

15、历代评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6分)

(3)16、名句默写:

(每题1分,共8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2),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3)楚天千里清秋,。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4)过蒙拔擢,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6)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

长沙》)

(7)伏清白以死直兮,。

(《离骚》)

(8)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

4、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

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

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

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

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

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

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

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

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

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

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

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

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

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

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

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

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

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

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

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

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

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

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

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

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

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

(摘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相关链接】

①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

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

“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

②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

拒不做官。

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③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

(孙起盂1988年l1月6日题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B.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D.《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E.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4)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分)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

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

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得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1.10)

1、D2、B3、C

4.A[B项“置之度外”意为“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错对象。

C项“不堪入耳”意为“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

D项“目不暇给”意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用错对象。

]

5、选D(A.成分残缺,在“比赛后”加“资格”;

B项“突然猝死”重复赘余;

C项逻辑混乱,应该是“陶渊明可能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

6、选B

7.D(“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

8.D(不是表现,而是影响)

9.B(A,“正反对比”不当C主要是为了增强说服力D“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曲解文意)

10、D(按:

巡视)

11、D12、选C(“献给他”应为“献给皇上”。

13、

(1)江阴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时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

(“不时”、“直”、“绳”各1分,句意2分)

(2)安抚使询问缘故,众人想把责任推到下属官吏身上,张汝明说:

“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

”(“故”“委”“诡辞”“为”各1分,句意1分)

14、(5分)“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

(2分)“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的样子。

(2分)“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

(1分)

15、(6分)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

(2分)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郁葱茂盛、景色迷人,但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表现隋宫的破败荒芜。

(2分)

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败,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

16、略

17、

(1)(5分)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A项强加因果;

B项到各地是了解教育情况,到美国是注重考察职业教育;

D“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不准确。

(2)(6分)①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

②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

③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④培养了大批人才。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3)(6分)①实用主义。

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

②大职业教育主义。

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

③平民化。

黄炎培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爱国主义。

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拯救国家。

②生活简朴。

从不添置家产,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

③淡泊名利。

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坚辞不就。

④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在川沙小学时,只尽义务,不领薪水。

亲自上讲台讲课;

创办浦东中学时,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都冲在第一线。

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要亲自把关、拍板;

抗战后,把杜月笙资助自己的两千大洋,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生活。

18、【题意解读】首先要注意“得”前面的限定语:

“学习时”“成功后”“失败时”,这三个限定语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如“学习时”),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一些诸如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态度方面的问题,体现江西卷命题基本思路。

其次,为了防止学生以材料为纲而拼凑成文,只要求学生写其中“一得”,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

如果写第一“得”,只要是写学习时要沉得住气,如记叙学习时沉住气的表现或具体做法(如能拒绝诱惑,能心无旁骛,能放下包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等),或论述为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沉得住气的原因、意义等;

如果写第二“得”,只要限定在“成功后”这个特定的语境下讲“弯得下腰”,第“二得”实际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对待成功的问题,“成功后弯得下腰”可以理解为“不过分沉醉于暂时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仍需‘弯得下腰’继续前行”,或成功后不能自负、自傲,甚至功劳独揽,否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如果写第三“得”,只要限定在“失败时”,论述为什么要“抬得起头”,或阐述如何“抬得起头”,或记叙“抬得起头”的表现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来移居真州。

张汝明小时候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言。

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

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

考中进士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

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

江阴县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

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替他偿还了债务。

华阴县修建岳庙,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

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

张汝明严格约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