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55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根据这几件事给课文分段。

2、理解句子:

A、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倒叙的方法告诉我们什么?

B、“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

出示合作探究,学生读、思、画、写、交流汇报,注意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思考,动口交流。

展示

交流

预设交流:

1、2——32自然段按顺序分四部分。

2——7自然段:

被捕前的情况

8——17自然段:

被捕时的表现

18—29自然段:

法庭上的情况

30——32自然段:

被害后全家人的心情

2、告诉我们父亲被害的时间。

3、说明局势紧张。

--

指导让学生划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批注。

达标

检测

本文是按()的顺序写的,作者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盘点

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作业布置

1、课堂《练习册》一、二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

2.通过合作学习记住课文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记住李大钊的被难日。

预习任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题。

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语文书,看学生是否将第二题做了。

合作

探究

1、找出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找出课文首尾呼应的句子。

并说说这样写突出了作者的什么?

师边巡视边指导,注意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思考,动口交流。

(可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当小组组长,组织各组成员学习)

一、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全班交流体会

1、学生汇报被捕前部分

被捕前:

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体会形势紧急,父亲仍旧忘我工作

课文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引导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说明时局的严重。

此处父亲被捕前后态度对比

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重点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2、生汇报被捕时的部分

被捕时:

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八自然段:

敌人的来势汹汹与父亲的不慌不忙形成

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可见敌人兴师动众,对付的却是我和父亲两个人,形成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对比。

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

父亲却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

3、汇报被捕后的部分

(1)从“乱蓬蓬”一词你想到什么?

(敌人残暴,对父亲动刑)

二、交流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句子,并谈体会。

 

交流品读重点语段,感悟李大钊的人格魅力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谈体会。

抓住“一拥而入”等词语来谈体会。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出全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假如你现在站在革命烈士李大钊同志的墓碑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完成《资源与学案》10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紧张紧张工作(忠于革命)

被捕时沉着冷静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被审时镇定自若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为国捐躯)

教学反思

11、灯光

1课时

一课时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

2、记住本文作者,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说出本文的写作方法。

4、体会郝副营长舍身引路的壮举,感受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

1、记住本文作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1、能说出重点词句的意思。

2、抓住主要线索说出课文思想内容。

灯是我们和平年代的普通物品,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灯光是黑夜的眼睛。

在战争年代,郝副营长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日子,不惜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却连电灯都没有来得及看一眼。

学生准备:

课前三分钟、

教师准备:

课件内容(阅读提示)

1、读通课文,让家长作评价。

2、我会读:

豫皖苏围歼战黑魆魆

千钧一发璀璨憧憬

3、搜集作者王愿坚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4、课文那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

那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灯光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试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灯光,会是怎样呢?

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王愿坚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词语“豫皖苏、围歼战、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憧憬”。

2、明确:

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回忆往事。

1、课文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2、本文运用什么的手法?

由具体事例引发联想。

3、“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动笔画一画相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4、4、我觉得文中这些句子让我感动?

说说我的感受。

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做好批注。

交流预设:

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2、学生汇报,明确:

回忆往事按战、前、战斗中、战斗后的顺序写的。

3、“多好啊”在文中共出现三次。

第一次:

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游人关灯时发出感叹。

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天安门广场千万盏灯照耀周围的宏伟建筑,想到的是今天我们的祖国富强了,人民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第二次:

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读书,而陷入思考,自言自语的。

想到的是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读书,是多么幸福啊!

而我却没用上电灯,要是也能用上,那该多好呀!

第三次:

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深情地说。

他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那本破书上的插图。

可能想到的是如果革命胜利了,我们也能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4、学生自由谈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引导学生回答

重点指导郝副营长的壮举:

郝副营长不顾个人安危,用壮烈牺牲换来了围歼战役的胜利,是为了全国人民的美好未来,是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

他的壮举非常令人

小结:

革命先烈有着宽广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只想着让革命胜利,让下一代过上幸福的生活,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不辜负钦佩!

郝副营长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1、灯光

一、深情回忆

战斗前看到的

二、回忆往事战斗中英勇献身——多好啊

战斗后想到的

三、又想起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12、为人民服务

1.能说出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记住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及历史专用名词。

2.通过自读自悟,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能说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反复朗读理解全文内容。

学会分析作者的演讲思路及表达方法。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的会议上所做的即席讲话。

虽然是即席讲话,但显然是有备而来,是经过长时孕育,有着深远思考的。

课前三分钟

课件:

课文重点句子。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下面的字音我会读了、也会写了,并能查工具书或联系课文了解它们的意思。

ishānhōngmá

o

()()

āisīlì

xīngwà

ngchè

3、理解词语。

死得其所:

———————————

精兵简政:

4、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1)读拼音,写词语,我最棒。

()()

3、检查自主学习第3题词语的意思。

1、我能找出本文的论点,并能说出作者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讲述了哪些内容。

2、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结构)?

1、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内容。

A。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B。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改正错的。

C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

3、第二自然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总分。

指导学生做好批注

指导让学生划出相关词句。

1、理解词语意思

固:

或:

于:

完全:

彻底:

鸿毛:

泰山:

2、理解句子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要问的?

1、课堂《练习册》一、二、三题。

1.分析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会文章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启发学生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反复朗读重点句子。

能说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句子的相关课件。

2、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说的对,我们()。

2、()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1.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

2.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

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我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的句子画画,简单做一下批注。

出示合作探究,学生读、思、画、写、交流汇报,注意人人参与,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交流,课件出示: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就是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鸿毛。

(固,本来的意思;

或,有的人。

这句话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里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联系实际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为人民利益而死,如李大钊、郝副营长、雷锋、张思德、周恩来等,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

相反,那些汉奸、出卖人民利益的人,他们的死就比鸿毛还轻)

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三层意思:

①总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怕别人批评②阐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或缺点③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这段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4、“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因为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要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人民团结起来。

交流重点

1、指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谈感受,师随机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再读句子,从读中感悟情感。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那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指导学生这句话讲了三层以思,并指知道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

(引用名言,举例子)

战争时期,聆听着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建国后,人民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那么作为新中国下一代的我们,学了本课,有什么收获?

(干好本职工作,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

1、完成《资源与学案》12课二、三题。

12、为人民服务

提出观点:

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

不怕牺牲

为人民服务做法不怕批评引用名言

不怕困难,加强团结举例子

开追悼会的意义

13、一夜的工作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记住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感受他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

2、能说出文章的脉络。

3、会运用叙述、描写、联想相结合的抒情方法练习写作。

4、分析重点词句,感受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

1、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

1、能说出文章的脉络。

2、能说出重点句子意思。

周总理是新中国第一位总理,他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于富强,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患病以后仍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他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课件(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准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完后让家长对你的阅读做出评价。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解下面词语意思:

废寝忘食:

——————————————

鞠躬尽瘁:

夜以继日:

日理万机:

1、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夜的工作》。

2、检查预习:

我能说出词语的意思

合作探究一:

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

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

合作探究二:

课文中用了哪些例子说明周总理工作劳苦?

又从哪些方面讲他生活简朴的?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结果

(1)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课件出示)

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

“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任务重)

b.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又是问我一两句。

(审阅细)

c.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的叫明了。

(时间长)

(2)看图导读:

此时夜很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认真的批阅文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句话?

出示课后“资料袋”,深化情感。

同学们,请将你此时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

(3)出示并分析描写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句子。

а、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房子,屋内陈设及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设备简单)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夜宵少)谈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培养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感受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看到这么一位好总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本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13、一夜的工作

任务重

工作劳苦审阅细

时间长

设备简单

生活简朴

夜宵少

口语交际

1、学生倾诉自己的理想,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观

1、学生搜集“名人”小时候树立理想的故事。

2、想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创设交际情景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了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人,我们说他的理想是崇高的。

2、师讲理想的重要性

理想是人生旅途路上的航标灯,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仁人志士从小树雄心、立壮志,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3、检查预习。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

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么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注意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思考,动口交流。

(1)学生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小组交流:

师点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

正确的理想即自己希望实现的,又是对别人有意的。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

教师谈自己儿时的理想,并说出为什么有这个理想,为实现理想都做了些什么?

学生倾听,评价老师的发言,强调:

听:

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作出反应。

想: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

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并参与。

(4)学生交流,运用技巧

组内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互听互评,互相修改,共提口语表达能力

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

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惹我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

让她伴随我们飞向生命每一天。

动笔写一写自己的理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

《资源与学案》中第三单元测评。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2、积累革命诗歌。

学习革命前辈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在习作中。

学习难点

理解《囚歌》的内容。

知识链接

叶挺的事迹。

课前三分钟教师准备:

课件(叶挺的事迹)

1、课前搜集叶挺的事迹。

2、找出学过课文中有前后照应的相关语句。

1、展示句子。

2.交流搜集的资料,师总结。

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中国物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早年参加革命,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将军率部浴血奋战,在与国民党交涉时被扣押,在狱中写下《囚歌》以明志。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共中央营救下,1946年3月获释。

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讨论。

(1)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写法上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我觉得很好。

(3)我觉得《灯光》这篇课文细节描写非常成功。

(4)《一夜的工作》一文用以小见大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5)《为人民服务》一文围绕一个观点,从多角度进行阐述,引用名言和例子,很有说服力。

看来同学们在本单元收获不小啊。

希望同学们能把好的方法用在自己作文中。

1.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交流:

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出不懂问题。

2.背诵《囚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