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102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1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

申报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申报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

项目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高产多抗节水型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8选育与应用

二、项目简介: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物新品种选育。

2、主要技术内容:

西农538、西农55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分别于2010、2011年通过陕西省审定(陕审麦2010003、陕审麦2011002)。

3、主要技术指标:

西农538半冬性,株高75-80cm,耐旱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干热风,成熟黄亮。

籽粒白色、角质,中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分析:

籽粒容重806克/升,蛋白质(干)14.8%,沉淀值58.3ml,湿面筋38.2%,吸水率61.4%,稳定时间2.4分,最大抗延阻力158,拉伸面积52,角质率98%,降落数值253s。

2006-2007年高肥组6点,平均亩产514.8公斤,比对照增产7.1%。

2008-2009年高肥组7点中,平均亩产477.0公斤,比对照增产6.0%。

西农558半冬性,分蘖力较强,株高75-80cm左右。

籽粒白色、角质。

中熟。

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抗赤霉病。

经省种子站送样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分析:

籽粒容重780克/升,蛋白质(干)13.7%,沉淀值42.2ml,湿面筋29.6%,吸水率56.1%,稳定时间5.7分,最大抗延阻力321E.U.,拉伸面积75cm2,角质率94%,降落数值209s。

在2009-2010年生产试验6点次,5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西农558平均亩产463.9公斤,比对照增产3.7%。

三、客观评价:

(包括该项目科技成果鉴定意见、国内外对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引用情况)

1、品种创新:

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8遗传上使多个相关优良性状得到协调统一,将高产、多抗与节水特性有效累加与组合,获得了品种高产,增强了品种综合抗病性,提高了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育成了高产多抗节水型小麦新品种。

2、技术创新:

在优良变异的创造中,利用优性结合体进行集优交配,优化和强化了优性重组,调控了性状变异方向,提高了性状变异质量;在优良变异选择中,利用改良系谱法充分发挥优性结合体优性基因广泛的遗传重组,提高了优性重组率;利用协调性选择缓解了负相关性状间的矛盾,达到目标性状的良好结合。

在旱地,进行品系抗旱性鉴定,开展水旱轮选,加大品系抗(耐)旱性的选择压力,提高抗(耐)旱节水品种的育种效率。

在F3代,对单株开始品质检测,提早确定品质优系,促进优质定向选育。

把产量高、品质好、抗病强、耐旱好、适应广等对立性状实施于同一选择过程,西农538在籽粒和面粉品质方面表现较好,籽粒角质透亮,群众喜爱,面粉制作的馒头、面条和凉皮,品质尚佳,消费者喜欢。

品质检测表明,西农538在籽粒容重、蛋白质(干)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等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强筋标准指标。

主要原因在于西农538遗传了小偃6号父本具有的优质强筋14+15亚基,其亚基组成为1,14+15,2+12。

西农538、西农558产量潜力都在600公斤。

成功解决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耐旱节水等育种目标的有效聚合。

3、产业化创新:

对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8开展馒头、面条、面皮的研究和产品的工厂化加工,使品种种植、产品加工和销售形成产业链,加快了品种的利用与推广。

4、实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

在多年试验总结的基础上,制订出了西农538、西农558标准化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四、推广应用情况

西农538、西农558通过审定后,经过在适宜区域分点分片示范种植,大力推广。

西农538于2010-2016年度在我省关中地区累计推广种植面积885万亩,西农558在2011-2016年度年累计推广种植480万亩,两个品种合计推广1365万亩,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同时西农538辐射到河南、湖北、安徽等省示范种植。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限10条)

知识产权

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

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小麦新品种

西农538

中国

2010

陕审麦20100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翔等

有效

小麦新品种

西农558

中国

2011

陕审麦2011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翔等

有效

植物新品

种权

西农538

中国

2015

CNA20100236.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翔等

有效

六、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小麦新品种西农538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董剑,赵万春,高翔等,2011,v.30;No.12,105-106.107-109.

2、小麦新品种西农558的选育与栽培研究,董剑,赵万春,高翔等,种子,2012,v.31;No5.107-109.

3、添加冻干无花果粉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崔勇,董剑,杨明明,赵万春,高翔;食品科学2016,Vol.37,No.09

4、沙棘果粉和酸枣粉对面粉特性的影响,崔勇,董剑,杨明明,赵万春,高翔;,食品科学,2016,Vol.37,No.11

5、西农538馒头制作工艺的初步研究,崔勇,高翔,蔺晓伟.农产品加工,2016(404):

30-31.

6、三个小麦新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性的综合评价,张龙龙,杨明明,董剑,赵万春,高翔,陈冬阳,麦类作物学报,2016,36(4):

426-434。

7、水氮耦合对陕西关中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董剑,赵万春,高翔等,华北农学报,2011,v26(6),154-157.

8、小麦品质指标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要燕杰,高翔等,华北农学报,2014,28:

147-154

9、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对优质小麦HMW-GS的分离鉴定,邱玉亮,杨明明,董剑等,麦类作物学报,2015,35(5):

638-644。

10、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的多元分析与评价,要燕杰,高翔,吴丹等,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

(1):

38-47。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排名

行政/技术

职务

工作单位/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高翔

1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

总负责

董剑

2

副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

选育、示范推广

赵万春

3

副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

选育

张宏军

4

高级农艺师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

宣传示范推广

杨明明

5

讲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

试验

张玉杨

6

副研究员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

河南示范推广

李晓燕

7

副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

后期选育、示范

杨茂胜

8

高级农艺师

陕西三原县种子管理站

陕西省东部示范推广

李增社

9

农艺师

陕西省农牧良种场

陕西省西部示范推广

陈西

10

农艺师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

示范推广

施艳春

11

助理农艺师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

示范推广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表

序号

合作方式

合作者/项目排名

合作起始时间

合作完成时间

合作成果

1

共同立项

董剑/2

1999

2016

品种、论文(1-10)

2

共同立项

赵万春/3

1999

2016

品种、论文(1-10)

3

示范推广

张宏军/4

2011

2016

示范推广

4

论文合著

杨明明/5

2013

2016

论文(3、4、6、9、10)

5

产业合作

张玉杨/6

2011

2016

示范推广

6

论文合著

李晓燕/7

2010

2016

论文(1-10)

7

示范推广

杨茂胜/8

2011

2016

示范推广

8

示范推广

李增社/9

2012

2016

示范推广

9

示范推广

陈西/10

2012

2016

示范推广

10

示范推广

施艳春/11

2012

2016

示范推广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限1000字)

董剑、赵万春、杨明明、李晓燕同志是课题组的成员,协助主持人选育出了西农538、西农558小麦新品种,并进行了栽培试验,进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并开展了实验室品质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

张宏军、陈西、施艳春同志是从事农作物种子生产、新品种试验推广,在项目中负责西农538、西农558大面积示范推广方案落实和检查验收,并进行品种布局及宣传推广工作。

张玉杨同志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科长,负责西农538、西农558在河南省的示范宣传推广工作。

杨茂胜、李增社同志分别负责西农538、西农558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示范推广工作。

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排名

主要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在本项研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人力、物力。

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提供了实验室、实验设备以及试验地等,保证了人员的配备,积极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经费,并严格审查材料、组织申报品种审定等。

申报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

项目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芥菜型油菜陕北黄芥的研究与应用

二、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黄芥是西北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陕北黄芥是我国西部特有的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其具有黄色种皮、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低、耐旱、耐瘠薄、抗裂荚等诸多优点,是研究油菜黄籽形成机理、创制油菜黄籽优良种质、选育黄籽油菜品种的宝贵资源。

针对我省陕北优良黄芥品种缺乏,我国油菜种质资源尤其是黄籽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甘蓝型黄籽油菜黄色种皮性状难以稳定遗传、黄色种皮形成机理不清等关键问题,该项目历经10余年,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基金和杨凌示范区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助下,系统深入的开展了陕北黄芥的种质评价、创新和利用研究,获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明确了陕北黄芥是我国芥菜型油菜的一个特殊的遗传类群。

陕北黄芥是不同于我国关中、黄淮、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芥菜型油菜的另一种群,表现为芥酸含量低(26%左右)、黄籽、高含油量、抗逆性强、抗裂荚;明确了陕北高原及其邻近的晋、冀北部和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部分地区是类似于青藏、云贵高原芥菜型油菜的高含油生态区。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将我国西部芥菜型油菜划分为5大类群,陕北黄芥和其邻近的晋、冀、甘、蒙一带的春播芥菜型油菜聚为一类,并表现高遗传多样性。

2、选育出我省第一个低芥酸纯黄籽芥菜型油菜新品种——靖油1号,使陕北地区长期以来生产上种植的古老油菜地方品种得已更新换代,使亩产提高20%以上,含油量提高近5%,菜油品质改善(芥酸小于1%)。

该品种为早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00-105天。

幼苗半直立型,生长势较强,丰产性好。

株高145.2cm,分枝多,平均分枝数8-10个,分枝部位较低,为20.3cm。

全株有效角果数381个,千粒重2.7-2.9g。

纯黄籽,含油量37.17%,硫苷164.48umol/g,芥酸含量0.00%。

抗倒,早熟,且抗裂荚,对不良气候适应性好,抗虫性好,较耐白锈病和霜霉病。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陕北地区进行区域试验,10个点全部增产,水浇地平均亩产140公斤,比当地农家种平均增产15.1%。

旱地平均亩产107.4公斤,比当地农家种平均增产24.6%。

2008-2009年在陕北地区进行了多点生产试验,包括水浇地5个点和旱地5个点,该品种在全部试验点均表现增产,在水浇地中,平均亩产140.8公斤,比当地农家种平均增产12.9%;在旱地中平均亩产105.8公斤,比当地农家种平均增产20.3%。

3、创制了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