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99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

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

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

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

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类型

 

绕转中心

 

方向

速度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

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公转

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自转→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黄道(平)面(23°26′)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大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晨昏线:

A.判定: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

B.特点:

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

b.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如果昼弧>夜弧→昼长夜短,昼弧<夜弧→昼短夜长,昼弧=夜弧→昼夜等长。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

c.只有在二分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6点日出,18点日落。

d.二至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e.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3.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时间23时56分4秒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交替的时间24时

(2)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①规律:

A.经度相差3600,地方时相差24小时,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

B.东早西晚

C.东加西减

②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加西减)

2.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为同一个时区,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就相差1小时。

②区时的计算步骤:

a.求时区:

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余数部分<7.50,取商;余数部分>7.50,取商+1)

b.求时差: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c.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的选择,根据“东加西减”原则)

3.日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向。

(左右手定则)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记忆课本19页图1.23三幅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简便计算:

太阳高度=900-两地的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的划分

①我国的传统四季划分:

四立

②欧美国家的四季划分:

二分二至日

③气候四季的划分:

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2.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

1.划分依据:

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分类

特点

传播物质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横波(s波)

较慢

固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改变

纵波(p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2.分层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地震波的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4.岩石圈=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过程示意图

 

2.结论:

①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成因:

地面冷热不均

根本原因:

地球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3.形成过程:

由图得出的结论:

①近地面,高温低压,低温高压,水平方向上,气压由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控制的天气为阴雨天气;高压为晴朗天气。

②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

③某一地,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值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值。

④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

4.几种现象的解释:

(注意结合图)

①海陆风

②山谷风

③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三种情况:

一力: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二力:

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这种情况只在高空中出现。

 

三力:

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这种情况在低空中出现。

 

3.风力大小的判断: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4.识记: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大小。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从图上可知:

(一)形成:

(1)气压带

1.分布规律:

共7个气压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2.成因:

①热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原因:

气体受热膨胀上升)

极地高气压带(原因:

气体受冷收缩下沉)

②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风带:

共6个风带,00-300为信风带;300-600为西风带;

600-900为极地东风带

(3)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随太阳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冬季)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北美高压冰岛低压600N(副极地低气压带)

断块状

(2)7月份(夏季)分布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北美低压亚速尔高压300N(副热带高气压带)

备注:

1.总的而言,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的原因在于:

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相间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呈条带状分布就在于: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性质比较单一(均匀)。

2.亚洲低压形成的原因:

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亚洲高压形成的原因: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补充:

季风:

1.概念:

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称为季风。

2.分布地区夏季冬季成因

东亚地区东南风西北风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南亚地区西南风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因: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特征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压带

和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对气候

的影响

夏季:

炎热干燥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成因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冬雨型)冬季:

温和多雨冬季:

西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2)锋面: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锋线:

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一般把锋面和锋统称为锋。

 (3)类型: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过境前天气

晴朗

晴朗

晴朗

过境时天气

阴天、刮风、下雨、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天气

气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气温、湿度升高,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

降水位置

锋后

锋前

降水时间、强度

时间短,强度大

时间长,强度小

代表性天气

夏季的暴雨、沙尘暴、寒潮

一场春雨一场暖

梅雨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类型

高压(反气旋)

气旋(低压)

气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