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425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docx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施工方案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万北路工程

(环岛西路-万顺路)

 

综合管沟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单位: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3年月日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7、《市政道路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8、本项目施工合同、施工图纸、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内容及当地项目文件及政策。

1.2编制原则

1、遵守合同条款要求,认真贯彻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指令和要求;

2、严格遵守合同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3、坚持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实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4、自始自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5、实施项目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技术、资金、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的优化处理,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效益。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工程范围:

万北路(环岛西路-万顺路)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中部,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2010-2030)》中,是综合实验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竹屿组团、岚城组团和潭城组团内城市路网中的一条重要的生活主干路。

其综合管沟工程西起平岚一路,东至平岚二路,全长约1.18km。

综合管沟内收纳的市政管线有:

110kV及220kV高压电缆、10kV中压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中水管以及直饮水管,其中中水管和直饮水管为预留管位。

管沟采用矩形箱涵的结构形式,分为双仓,其中给水管、通信电缆、中水管设为一仓(综合仓,净空尺寸B×H=3.1×3.0m),高压电力电缆、中压电力电缆设为一仓(电力仓,净空尺寸B×H=2.6×3.0m)。

综合管沟纵断原则上与道路辅道纵断保持一致。

管沟正常段按照覆土不小于2.5m设计。

本项目纵断面主要控制因素:

北侧非机动车道K4+541.38处过路污水管,管底标高-1.09m;K5+343.6处的过路污水管,管底标高-0.99m及各电力、通信、给水出沟管道标高。

纵断面在满足相交管道要求的情况下,设计标高尽可能的高,以减少土方开挖及降低基坑支护成本。

管沟最大纵坡为8.27%,最小纵坡为0.30%,最小坡长为19.5m。

设计综合管沟从K4+541.38处污水管底通过,沟顶标高-1.59m,离管底0.50m。

K5+343.6处污水管底通过,沟顶标高-1.62m,离管底0.63m。

2.2工程地质

本区地基岩土分布种类较多,结构及分布变化较大,地质构造较简单,属中等复杂类型。

上层主要类型为淤泥河淤泥质混沙,工程性质较差,承载力很低。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场地上部的孔隙潜水,场地中下部孔隙承压水,以及基底不同风化程度岩石中的孔隙-裂隙水。

三、施工部署

3.1布置原则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及核实的工程量,以及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数据,合理划分施工区域,编制施工机械及施工队伍进场计划,明确施工队伍及各种机械的进场时间,避免出现窝工现象。

3.2平面布置

万北路综合管沟设计于北侧非机动车道及两侧的分隔绿化带下,设计范围为万北路K4+495~K5+394、平岚一路K4+280~K4+378、平岚二路K4+220~K4+343,全场约1.18KM。

其中万北路K4+500~K4+600、K5+140~K5+260、K5+300~K5+400、平岚一路K4+260~K4+396、平岚二路K4+220~K4+343段基坑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需做基坑支护,具体见设计施工图。

3.3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路基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及工程特点,建立由项目经理主管,各部门全力配合的组织机构,详见组织机构框图。

组织机构图

3.4资源配置计划

3.4.1人员配备计划

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一览表

序号

岗位名称

人数

备注

1

现场负责人

1

执证上岗

2

施工员

1

执证上岗

3

质检员

1

执证上岗

4

专职安全员

1

执证上岗

5

资料员

1

执证上岗

6

测量员

2

执证上岗

7

电工

1

执证上岗

8

机械操作人员

12

执证上岗

9

钢筋工

40

10

焊工

8

执证上岗

11

模板安装工

40

12

砼工

24

13

普工

30

3.4.2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机械设备配备一览表

编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质量状态

备注

1

挖掘机

PC220

3台

良好

2

钢板桩打桩机

CAT325

2台

良好

带振动锤

3

自卸汽车

10T

20台

良好

 

4

混凝土输送泵(汽车泵)

46m

1台

良好

5

混凝土罐车

8m3

8台

良好

6

钢筋弯曲机

7.5KW

3台

良好

 

7

钢筋切断机

4KW

2台

良好

 

8

钢筋调直机

4KW

2台

良好

9

电焊机

U-75

6台

良好

 

10

电动打夯机

HW60

2台

良好

 

11

GPS测量仪

中海达

1台

良好

12

全站仪

中纬ZTS-602

1台

良好

 

13

水准仪

D2S3

3台

良好

 

14

插入式振捣器

50型

8台

良好

四、施工进度计划

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和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工期计划2013年9月1日开工,2013年12月10日完工,工期为101天。

五、施工工艺流程

 

六、施工方法

6.1施工准备

6.1.1组织有关人员全面认真地熟悉、核对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地质资料,制定合理可行的现场施工方案。

6.1.2按专业划分,系统地编制材料计划、施工进度、机械进场、测量、试验、技术值班和质量、安全检查各项工作细则。

6.1.3对施工区域内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种地上、地下管道、管线、文物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并积极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协商解决并协助移除或保护。

6.2基础处理

本工程综合管沟段地基处理的方式主要有:

CFG桩

(1)采用CFG桩法处理的范围,CFG桩桩顶设置桩帽、垫层和土工格栅,其技术要求同路基段。

桩顶的褥垫层设置在管沟基底,相应降低该范围内的CFG桩设计桩顶标高,桩底标高及桩间距同路基段,设计桩顶标高以上部分采用空桩。

综合管沟标准段CFG桩设计桩顶标高=综合管沟设计底标高-1.49m。

(2)在设计图纸中未设计基础处理的地方,待基坑开挖后邀请业主、设计、监理、地勘进行验槽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处理。

6.3测量放线

在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现场交接测量控制点后,已组织对交接桩点的复核测量,建立测量控制网,并在施工区内设立导线点,对最先开工的沟槽放出中线、边线、做好中线、边线、导线点保护措施。

6.3.1根据控制桩采用全站仪测定管道中心线,在控制桩之间按照图纸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设置相应的纵向变坡桩、百米桩等。

6.3.2放线:

采用设计图纸放出管沟中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桩。

6.3.3施工作业带占地宽度根据设计文件计算。

6.3.4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复测管沟开挖的几何尺寸,高程等。

在管沟回填后立即进行竣工测量。

6.4沟槽、基坑开挖与支护

6.4.1一般沟槽开挖

综合管沟沟槽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车开挖,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人工配合清理坑底。

为了防止出现塌方,按设计适当放坡开挖,根据地勘报告揭露本工程箱涵施工土属细中砂层,根据规范要求按照1:

1放坡进行开挖。

基坑底部两侧各加宽1米,方便工人安装模板和绑扎钢筋等。

为了避免超挖,测量随时跟进,留20cm由人工清理,全站仪中心定位,防止中线偏移。

根据实际情况,在一般开挖段可直接放坡开挖到位装车外运,当不能一次开挖装运时,则进行甩运,具体操作为:

沟底一台挖掘机纵向开挖,将土方甩至沟顶一侧,上边一台挖掘机装车外运。

沟槽开挖方法详见我部沟槽开挖施工方案。

 

(单位:

cm)

6.4.2支护段沟槽开挖

综合管沟位于万北路K4+500~K4+600、K5+140~K5+260、K5+300~K5+400、平岚一路K4+260~K4+396、平岚二路K4+220~K4+343段基坑根据设计图纸需进行基坑支护。

支护方法主要采用“钢板桩+钢管内支撑”支护方法,钢板桩采用拉森III型,等支护稳定并且基坑顶开挖临时截水沟之后才可进行基坑开挖。

拉森钢板桩的施工方法具体见设计图纸及我部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案。

基坑开挖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即先支撑后开挖。

钢板桩打设优先采用先静力压桩,打设困难时再考虑采用振动沉桩。

6.4.3注意事项

1)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m;

2)为保护基坑底土体的原状结构,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挖土机械的类型,在坑底以上保留20cm土层由人工挖除。

3)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业主单位、设计、监理、地勘单位检查基底的地质情况,土质与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进行基底验槽,并办理隐蔽工程检验手续,符合要求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

6.5降排水措施

(1)一般基坑(槽)降排水

①基坑(槽)开挖深度小于3m,地下承压水位在坑(槽)底标高以下,地段采用明沟集水坑进行降排水。

基坑(槽)开挖前在开挖线两侧1m处砌筑水泥砖截水沟,截水沟宽0.5m,高0.5m,纵向坡度5‰。

在基坑底两侧距偏坡0.3m,设置砖砌排水沟,排水沟宽0.5m,深0.5m,每50m设置一个边长为0.5m的正方形砖砌集水坑,坑深1m,坑底防渗布。

②基坑(槽)开挖深度大于3米且不大于5m,地下潜水在坑(槽)底标高以上,地段采用轻型井点方法进行降排水,沟槽分段长度为长×宽=120m×9m。

计算简图如下:

1)基坑等效半径

矩形基坑:

ro=0.29×(A+B)=0.29×(9+120)=37.41m

2)潜水含水层厚度计算

S'=H1+sw-dw+ro×i=5+0.5-0.2+37.41×0.15=10.912m

S'/(S'+l)=10.912/(10.912+1)=0.784

H=1.85(S'+l)=1.85×(10.912+1)=25.752m

3)平均渗透系数

k=∑(ki×hi)/∑hi=(1×5+0.1×3+4×7)/(1+3+4)=4.163m3/d

4)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

S=H1+sw-dw=5+0.5-0.2=5.3m

潜水含水层:

R=2S(kH)0.5=2×5.3×(4.163×8)0.5=61.169m

R0=R+ro=61.169+37.41=98.579m

5)井点管的长度

Hd≥H1+sw+ro×i+h+l=5+0.5+37.41×0.15+0.2+1=12.312m

6)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远离边界:

hm=(H+(H-S))/2=(8+(8-5.3))/2=5.35m

Q=1.366k(H2-hm2)/(lg(R0/ro)+(hm-l)/l×lg(1+0.2hm/ro))=1.366×4.163×(82-5.352)/(lg(98.579/37.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