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892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docx

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加减法

(一)》单元主备教师:

肖荣娥

【单元教学内容】

1、小兔请客

2、采松果

3、青蛙吃害虫

4、练习二

5、拔萝卜

6、回收废品

7、练习三

8、我和小树一起长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1课题教学设计

课题

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0~21页。

三维教学

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具

准备

挂图、小棒、圆片

教学

方法

比较法、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流程设计

个性化调整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师:

(出示第一幅挂图)小图姐姐请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吃果子,她先拿来3盘果子,每盘10个果子,后来又拿来2盘。

咦,正当他们想吃果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出示图2)。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啊?

让学生看图说说。

二、提出问题,独立解答

1、师:

同学们,是否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呢?

那么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也许提出两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和“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边说师边板书。

让学生尝试解答:

每捆小棒是10根,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摆后,同桌之间说一说怎样列算式并算出得数,对于学困生应作适当的指导。

三、反馈交流

1、列出算式,师板书:

30+20=50(个)

50—10=40(个)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这结果。

可上来用小棒摆一摆。

四、巩固练习

练习1:

让学生学图中的小朋友摆小棒,通过这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加减法发关系:

“又拿来”——“用加法”;拿走——“用减法”。

边操作边说,最后独立列出算式解答。

练习2:

师:

观察这两组算式20+30=5040+20=60

50—10=4060—20=40

发现有什么特点?

(都是整十数的加减法)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问题做练习2。

总结算法:

同桌交流——个别提问——师小结

(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只要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都是0。

五、游戏:

谁先到家?

先讲清游戏规则“从下向上”计算,每道题都计算准确,小动物分组进行比赛。

可先指导第1小题,其余题放手让学生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

(课件显示情境图)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

板书课题:

小兔请客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师: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的问题。

(2)师: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

(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应怎样列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20或50-10

(4)师:

那么20+30=?

和50—10=?

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②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③用5个“10”减1个“10”是4个“10”;④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上5个珠子,再拨去1个珠子,剩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师:

那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学生交流。

2、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

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注意力下降、身体疲劳时,我设计富有童趣的练习题,又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把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

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比如在练习1中“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在解决“乘车”问题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教育。

 

第2课题教学设计

课题

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2~23页。

三维教学

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

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教具

准备

课件、1-5的数字卡片。

教学

方法

观察法

教学流程设计

个性化调整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

(媒体演示丰收图)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

"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

"小松鼠数了数说:

"哦!

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⒉师:

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用卡片贴出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㈡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小朋友拿出学具,(上面贴有一些松子具体数看不清,及松鼠妈妈和松鼠说的话)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

想一想怎么算?

同桌说说。

⒉交流汇报:

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该怎么算了吗?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教师逐个问:

你是怎样想的?

⒊师小结: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⒋师:

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5师:

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

25-4=21

教师逐个问:

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

㈢从生活中体验

⒈师: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媒体出示)

摆一摆:

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请同学列式。

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

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

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

第三题学生口算

拓展练习:

⒊想想填填的第4题:

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

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

……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师:

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①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②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③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④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25-4=(师板书)

2.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等。

3、师:

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

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科间渗透。

由于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相对较少(只有25和4),因此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就较少。

于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只能从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与别人有所区别,才会出现了一个减法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教师给以高度评价并全部展现。

这也体现当前的学科理念:

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

另外如编故事、阐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等,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已超越原来所谓“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

在算法的探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3课题教学设计

课题

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4~25页。

三维教学

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习兴趣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

重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

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

教学

方法

观察法、游戏法

教学流程设计

个性化调整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放录音):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却没尾

1、将青蛙拟人化,带来一组听算题:

20+3080-1047-530+250-20

6+4130+3082+653+540+50

2、(青蛙:

我最害怕什么?

),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思想教育

二、观察主题图,探究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2、讨论: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2)"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

3、探索计算方法

(1)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三、解决问题

1、第25页第1题"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

2、录音听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