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76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x

在大连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在大连高新区2018年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靳国卫

2018年2月2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2018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总结全区2017年工作,安排2018年任务。

下面,我代表党工委、管委会报告工作。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7年,全区坚决贯彻“又高又新”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年初确定的“稳”“活”“优”并举的工作思路和各项工作任务,“全区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走上快车道”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

我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等荣誉;在市委、市政府工作实绩考核分阶段评测中,我区在全市各区市县、先导区中一直保持前三名。

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4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6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增长10%。

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活的状态。

表征我区主导产业发展状况的几项服务业发展指标持续两位数增长,全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1.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7%;全区新注册各类企业2429户,增长7.7%,外资企业新增39户,增长21.9%,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453家,增长58.3%;各类人才劳动合同备案净增3105人;消化房地产库存面积136.1万平方米,增长18.1%,销售额169.3亿元,增长24.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较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指标进一步提升。

全区R&D占GDP比重由3.1%上升到3.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4家,增长28%;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3918件,增长2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59件,增长18.35%;技术合同交易额60.2亿元,增长33%。

(一)在全区上下深植“又高又新”发展理念

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尤其是结合高新区特点,把坚决落实“又高又新”发展理念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四个意识”“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的重中之重。

多次召开党工委(扩大)专题会议,举办纪念总书记视察大连高新区四周年座谈会,深入开展“学习讲话、对标上海、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制定《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核心区的工作方案》,在全区各个层面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推动“又高又新”理念落地生根,进一步强化了“主业观念”和“高新思维”。

(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入快车道

全面修订《大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大连高新区创新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梳理确定了“2+3”重点产业方向(即“两大主力产业”智能科技和洁净能源,“三大协力产业”生命科学、海洋科技和数字文创),围绕这几大方向做了几项谋篇布局的工作:

一是与中科院达成共建科教融合基地合作协议,将共建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和大科学装置,为争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打造洁净能源领域创新高地储备条件;二是与沈阳自动化所签署建设水下智能研发测试和产业化基地合作协议,为打造海洋科技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三是与东软集团签定建设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东软信息学院南校区合作协议,与大连医科大学签署共建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引进落户臻溪谷干细胞、博奥基因检测项目,为建设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积蓄了力量。

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项目进入实质性论证阶段。

“双创”热度有增无减。

新增众创空间4家,总数达34家;全区共有企业孵化平台54个,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创业中心新入驻企业223家、团队243个;开展各类创业活动1500余场次。

我区被授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业中心在“2017互联网+科技孵化机构TOP100”排行中位列第九;“知你创业基地”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微企业创新示范基地”。

6月28日,李克强总理视察东软信息学院SOVO,再次为我区双创工作点赞。

2017中国海创周吸引487名海外学子携带347个项目参会,组织路演项目198个,分别较上届增长12%、47%和18%;大连设计节、黑科技体验展、创客嘉年华等配套活动人气旺盛;升级“海创工程”政策,资金扶持额度由最高2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为59个入选项目兑现扶持资金3230万元。

实施了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科创工程”,与14所高校院所签署创新合作协议;仅两个月时间就吸引市内外28所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携带107项科技成果前来注册企业;为首批入围的30家企业兑现扶持资金600万元。

人才与金融两大要素保障能力提升。

组织40场校园招聘活动,在市内外23所高校为区内430家企业招聘人才,达成就业意向5000余人;人才服务大厦设立了外籍员工服务中心;高级经理人学院颇见成效。

科技金融大厦新增科技金融机构8家,双创金融小镇入驻金融及服务企业26家,全区金融服务机构总量达103家;吸引大连半岛创投基金、上海泓典投资公司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和生命健康产业基金落户,大连金融投资集团确定增资至50亿元;50家企业完成拟上市备案,新增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40家,占全市的42.6%。

全区又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芯冠科技填补国内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化领域空白;秘阵科技研发的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入选“国家品牌创新工程”;英特仿真入选“2017年度中国工业软件十大优秀企业”;中冶焦耐、新源动力等5家公司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

(三)扶持优质企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加大面向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召开科技扶持政策兑现大会,为295家企业506个项目兑现“创新十条”等扶持资金1.71亿元;面向103家企业兑现IT企业社保补贴政策资金2.9亿元;实现加计扣除额3.5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落实离岸服务外包“零税率”,为121户企业免抵税4.1亿元,同比增长99.1%。

全年赴国外招商5次,开展国内招商活动35次,又引进落户了一批优质项目。

IBM设立了其中国区第二家创新中心;中国火箭研究院设立了大连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世界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科文斯医药研发大连公司、南美最大的IT服务公司巴西斯蒂芬尼信息科技大连公司落户运营;爱尔兰世界领先的旅游科技及产品服务提供商OpenJaw入驻;58企服、呱呱财经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先后设立区域总部。

存量企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文思海辉、埃森哲等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呈现高速增长,软银科技将其大连公司升格为中国总部;华为软件云项目发展迅速,国家工信部将其定义为“大连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华信计算机荣获省长质量奖;新源动力成为全国唯一商业化量产氢燃料电池的企业,全年产值增长60%;贝斯特公司生产的船桥系统成功列装我国海军;华录集团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博涛文化荣获中国最佳旅游产业创新奖,4家企业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天呈公司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占地3.6平方公里的中捷天呈工业园签约。

与上海对口合作取得良好进展。

管委会与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4个项目在上海大连对口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落户。

(四)区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品质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是高新区历史上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一年。

七贤岭隧道、红凌路交通综合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为区域交通环境的根本性改善打下了基础;风采路隧道复建工程完工;山英路拓宽改造完成1.1公里路面施工。

磨盘山山体公园二期工程和“两街一区”建设如期进行;完成5.7公里高压线落地拆除;实施凌水湾综合整治修复工程并完成一标段施工;亮化二期工程完成21栋楼体亮化;横山寺景区被评为大连市最佳乡村旅游景点;英歌石植物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建停车泊位4184个;科技交流中心投入试运营。

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区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扬尘防治、污水治理、扰民小场所整治、生态修复“四个专项整治行动”。

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浓度改善程度分别达到13.7%、16%、18%,均列全市第二位;对7个入海排污口进行了分类整治,结束了高新区污水直排的历史;责令整改小场所77家,关停23家;完成生态修复项目13个。

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专项督察各项工作。

加大区域规划编制、土地整理开发力度。

推进“多规合一”,完成主城区外5个单元分区规划和辖区内20个单元控规初步方案。

完成土地收储7宗,实质性推进收储11宗,挂牌交易4宗。

英歌石棚改项目主体竣工,小龙王塘回迁区项目部分封顶。

英歌石科教融合基地用地、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迁建项目选址等取得重要突破。

(五)行政管理改革和软环境建设深入推进

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区党工委、管委会机构改革方案获批,编报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

完成区法院设立工作,全年收案近2000件,审限内结案率100%。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申请下放省级管理权限67项、市级管理权限81项;向社会公示政务服务事项300项,公开各类政务信息1171条。

完成行政服务中心扩建,增加办公窗口23个;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通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手机客户端和行政服务公众号。

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整合汇交工作顺利完成。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制定推进国企改革与发展工作方案。

引入央企大有数字资源公司对万融集团增资扩股,壮大了资本实力,引进了先进管理模式,拓宽了业务领域。

积极探索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推进广源热力与中节能、上海协鑫、河北新奥等企业探讨合作。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了八个领域专项整治,录制播放营商环境暗访片2期。

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借鉴“信用张江”建设经验,编制高新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继续推行为民服务“三级代办制”,全年代办事项8万余件。

12345市民服务平台受理群众诉求3713件,按期办结率99.39%;民心网平台受理1990件,按时反馈率99.95%,满意率90.58%;民意网平台受理3962件,按时回复率99.82%,满意率92.83%。

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大力倡导“海纳百川”的区域文化、“敢为人先”的创业文化和“创优争先”的机关文化。

打造“七贤荟”创新文化和思想交流平台,组织了“在路上——创业之声分享会”等感人活动,启动建设海纳百川国际雕塑公园。

全年5次对在综合执法、消防救援、十九大维稳安保、重大工程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举办机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

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区荣获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凌水医院朱丽莉被评为“大连好人”并荣登“中国好人榜”;凌水街道民俗文化节、龙王塘街道海灯节被媒体誉为“最炫民俗风”。

(六)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全年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7%;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动态为零;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670元/人/月;对15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家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942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910元/人,居全市首位。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嘉汇外国语学校开学,普罗旺斯学校、伊顿国际学校封顶,凌水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