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58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

《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

精品文档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

P2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

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

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

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

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

区别:

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

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

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

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

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

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growth)

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

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中国?

2、无声的增长(voicelessgrowth):

少有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意愿。

3、无情的增长(ruthlessgrowth):

收入分配不公平,尤其是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4、无根的增长(rootlessgrowth):

泯灭传统的优秀文化。

5、无未来的增长(futurelessgrowth):

自然资源的耗损和环境的恶化。

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

(一)经济增长的衡量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即GNP(GDP)的总量或人均量的增长为尺度。

(二)经济发展的衡量P3

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

一般认为,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增进,因此,表明发展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

1、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2、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3、识字率;

4、健康水平;5、就业状况。

五、洛伦兹曲线

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直线OL。

六、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physicalqualityoflifeIndex)P3

1977由莫里斯(M.D.Morris)提出,是一个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识字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三项组成。

该指数以瑞典水平为基准,识字率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发展程度的反映;预期寿命指数由营养、公共卫生、收入和一般环境等指数综合而来;婴儿死亡率则反映饮用水的净化程度、居住的环境条件、母亲的健康状况等。

2.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16项综合发展指标

(1)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2)2万人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人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质;

(4)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

(5)职业教育入学比例;

(6)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

(7)每千人中读报人数;

(8)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使用电、水、煤等的百分比;

(9)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

(10)农业中成年男性劳动力的百分比;

(11)人均消费电力的千瓦数;

(12)人均消费钢的公斤数;

(13)能源消费(折合成人均消费煤的公斤数);

(14)制造业占GDP的百分比;

(15)人均对外贸易额;

(16)工薪收入者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其中,

(1)——(7)属于社会指标,(8)——(16)属于经济指标。

3、人文发展指数

最有影响的发展度量指标是“人类发展指数”(HumenDevelopementIndex),它是由联合同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

其后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一些修正。

这个指数也是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人类发展指数分为三组,低人类发展指数(0—0.50)、中等人类发展指数(0.51—0.79)、高人类发展指数((0.8—1)。

4.其他量度指标

(1)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应当是首先保证基本需要,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改进卫生、营养和教育条件以直接对人力资源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要注意采用减少浪费和改进现有技术效率的简易方法去提高生产率,而不要一味追求技术的迅速变化。

这种主张被称为“基本需要思路”或“基本需要战略”。

根据前国际劳工局(Internationallaboroffice)局长布兰查德(FrancisBlanchard)的定义,基本需要“是一个社会应当为最贫穷阶层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满足基本需要意味着满足各个家庭对衣、食、住个人消费的最低需要,意味着可以获得清洁饮水、下水道卫生设施、运输、保健以及教育等方面必不可少的服务,意味着使一个能够工作并愿意工作的人得到适当的报酬的工作,还意味着应当满足更具有质的规定性的需要:

健康的、人道的和令人满意的环境以及对足以影响人民生活、生计和个人自由的决策的广泛参与。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提出的“社会指标”体系由人均GNP、社会结构、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四个部分组成,分解为16项指标。

P4

(3)中国小康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从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建设再到“全面实现小康”,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

小康社会指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与发展趋势,同时也要考虑已有统计数据中的现成指标,或经过简单换算就能得到的指标,以体现指标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

《中国统计年鉴》的现成指标为基础,经过筛选、换算合成,确定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生态环境五大类共36个指标。

第三节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

一、发展经济学兴起以前的经济发展思想P6

(一)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被称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也是由重商主义向古典学派过渡时期的经济学家。

十分重视商业和对外贸易,认为人口稀疏是贫困的真正原因,主张国家应合理地干预经济生活。

主要思想有:

1.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财富的增长;

2.财富的物质形式是劳动产品,价值形式是纯收入,财富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因而,人口稀少是贫困的原因,增加人口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土地和劳动两个因素,“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4.国家应干预经济生活,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

5.配第关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比重变动的看法,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比起从事工业的人数将相对减少,从事工业的人数比起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又将相对减少。

即“配第——克拉克命题(法则)”。

(二)重农学派:

魁奈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农业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

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

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实质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

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

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

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三)亚当·斯密

他是将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分析中心的第一位经济学家。

1.强调国民财富增长决定于专业化分工、人口、资本积累,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和资本的增加引起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的增加。

2.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国民财富的增长要受资源与技术条件的限制,但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利用外部条件促进增长。

3.经济增长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长期过程。

他认为,经济增长一旦开始,便会持续地进行,但受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稀缺的限制,资本和劳动投入到一定程度,边际报酬从而利润会下降,资本积累减慢,最终会停止,经济发展也会停止。

因此,如何突破这种停滞状态,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4.“自由放任”是斯密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斯密说“由于每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付国内产业,都努力管理国内产业,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达到最高程度,他就必然竭力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

确实,他通常并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

……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

(四)大卫.李嘉图(D.Ricardo)

1.经济增长即生产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主要看经济剩余的多少。

经济剩余多,用到再生产上的资源多,生产能力扩大就快,生产增长得也快。

经济剩余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扣除付给最低工资后的差额。

2.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不同于斯密的经济理论之处,在于他把研究的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配。

3.关于报酬渐减规律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李嘉图认为,由于土地有限而质量有异,农业生产的报酬是渐减的,而这将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约束作用。

他认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可能抵消或延缓报酬的渐减,这种情况在工业生产中表现比较明显,就农业而言,技术的进步只能短期地、间歇地提高生产,但在长期不能扭转报酬渐减的趋势,生产发展的长期趋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