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637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目录

一、发展形势4

(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任务4

(二)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对首都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5

(三)三地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6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1

(三)发展目标12

三、主要任务12

(一)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部署13

(二)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化协作网络14

(三)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重要作用14

(四)开展首都经济圈科技与金融试点工作14

(五)共建首都经济圈科技产业孵化和示范园区15

(六)搭建区域科技经济合作交流平台15

四、保障措施15

(一)建立首都经济圈政府间科技协作机制15

(二)建立首都经济圈科技合作公共研发专项资金16

(三)引导和支持科技资源合理有序流动16

(四)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和培养17

(五)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业面向首都圈的服务能力17

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是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这一任务要求首都发展要实现两个转变,即:

从注重功能集聚为主向疏解、辐射并重转变,从服务首都自身为主向服务区域、服务全国转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经济圈的战略规划制定工作,提出要加强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分工,努力将首都经济圈打造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行区、全国文化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承载区。

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是北京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措施,也是推动首都经济圈合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贯彻国家和北京市的战略部署,结合河北省、天津市的相关部署,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述首都经济圈主要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和秦皇岛市,部分工作将辐射到河北省全境,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形势

(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任务

国务院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要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国中心城市地位,通过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强化其创新功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强化首都功能的重大决策,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首都科技、人才优势,把北京发展成为全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源头,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核心支撑作用。

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是做好“四个服务”、强化首都功能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发挥首都科技智力优势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

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若干重要城市特别是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以及围绕这些城市形成的区域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科技、文化创新的中心区,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区域的支撑,国家已开始在京津冀三地进行战略布局,首都经济圈的提出将进一步冲破传统行政区划的束缚,使京津冀三地真正实现区域一体化,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而堪当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的历史重任。

(二)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对首都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打造首都经济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核心任务是举区域之力强化首都的功能,满足首都发展要求。

北京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国家创新中心,要实现从国家科研中心向创新中心的转变,需要与天津、河北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首都经济圈具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北京是全国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最为密集的地区,是全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头。

天津是全国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河北省环抱京津,是京津两个特大型城市的发展腹地,为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京津两市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建设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中心,可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功能,为周边省市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并将成为首都经济圈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助于实现区域互补共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首都创造一个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发展环境。

通过推进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北京在科技、信息、金融、人才、总部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促使京津冀三地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协同、快速发展;有助于首都利用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效解决交通、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向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

(三)三地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国家的相关部署和性质、功能定位,十一五期间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呈良好发展势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依存互补、探求合作的工作格局。

1.北京、天津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

北京集中了我国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专业领域齐全,基础科研力量强大,技术研发实力雄厚,科技竞争力在全国居第一位。

北京地区拥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500多个,211高校占全国的21%,985高校占全国的23%,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占全国的32%,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占全国的46%。

北京还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两院院士,其中科学院院士占全国的56%、工程院院士占全国的52%,高端人才比重居全国首位。

此外北京还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

天津和河北也拥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布着众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在一些领域具有一流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京津冀是我国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具体表现在R&D经费和人员投入较大、专利产出较多、技术市场交易相对活跃。

2009年,都市圈R&D经费内部支出981.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6%,高于全国(1.7%)和长三角都市圈(2.1%)的水平,北京明显高于天津,天津明显高于河北,差异梯度十分明显。

R&D折合全时人员30.1万人年,占全国的13.1%。

获得专利授权3.7万件,占到全国专利授权量的7.4%,其中发明专利占全国的18%。

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1359亿元,占到全国的44.7%,是全国技术交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首都经济圈区域内技术转移活动日趋活跃,三地之间科技合作力度不断增加,合作范围继续扩大,合作形势更趋良好。

2、区域间的技术转移活动活跃。

2008-2010年3年间,北京与天津、河北之间(不含河北与天津之间)共开展技术转移项目14,512项,累计成交额298亿元,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位居技术成交项数的前5位。

2008-2010年3年间,北京输出到天津和河北的技术领域排序前四位都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反映了北京的技术优势领域。

同时也可从表2、表3看出,北京从天津、河北引进的技术领域也基本相同,只是存在较大的规模差距,三地之间重点领域之间交易十分活跃,为打造区域产业链奠定了有力基础。

3、高新区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首都经济圈(河北仅计算石家庄和保定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数量占全国的38%,从业人员占全国的18.2%,总收入占全国的21.3%,总产值占全国的11.5%,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2%。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

开发区

企业数(个)

从业人员(人)

总产值(万元)

总收入(万元)

出口总额(万美元)

全国

53692

8153213

6.12E+08

7.87E+08

20072181

北京

16948

1096562

41930219

1.3E+08

2082335

天津

2779

247612

15684620

23219339

350676

河北省

石家庄

500

80673

7338863

9353047

51281

保定

159

59171

5509480

5235691

164451

京津石保总计

20386

1484018

70463182

1.68E+08

2648743

占全国比重%

38.0

18.2

11.5

21.3

13.2

4、国家改革创新的战略任务高度聚集。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全国部署了一批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试点任务。

京津冀三地被委以重任,呈现三足鼎立、互相依存的工作格局。

国务院2009年同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中关村肩负引领全国走创新发展道路的重任,需要先行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支持中关村先行探索,在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教育经济有机结合、强化创新支撑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发挥中关村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创新试点作用,积累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破解提升创新能力的瓶颈制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对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将其功能定义为: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河北曹妃甸是我国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曹妃甸将建立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5、政府间合作逐步展开,亟待进一步加强。

在科技创新层面,近年来三地政府之间有一定的沟通,北京市科委与天津市科委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制定实施了“京津科技合作议程”,在仪器协作共用、技术转移、农业、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开展了合作。

北京市与河北周边地区在大气环境、水资源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项目。

最近,河北省做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部署,河北科技厅会同三河、广阳、安次、涿州、涿鹿等5个县市区,计划各建设不小于10平方公里的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力求形成“研发在北京,孵化、生产在河北”发展格局,成立了孵化园区领导小组,并将其纳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开展了科技招商工作。

尽管首都经济圈政府间合作已经逐步展开,但是与京津冀三地非常活跃的市场层面合作相比,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巨大空间。

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经济科技合作相比,仍然不小的差距。

长期以来,政府间合作层面较低,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合作多流于形式主要局限于一时一地,缺乏长期、稳定具有实质内容的合作关系,政府引导和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围绕首都经济圈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创新合作模式,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促进首都经济圈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1、服务首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