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012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以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两大部分。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做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有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含表内除法的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策略:

1、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2、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能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解决问题

课时分配:

课序

课题

课时

1

有余数的除法

1

2

除法竖式

2

3

解决问题

2

总课时

5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

单位

东戴河实验

主备教师

陈雪

负责

领导

耿艳梅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养成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核心问题

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呢?

怎样列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出示

2’

1、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6÷2=3

2、出示问题:

7个草莓,可以摆几盘呢?

怎样列式?

比较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

思考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探究

5’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问题,整理答案;若有疑问,与小组成员讨论。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

掌握学生自学的动向,及存在的问题。

小组为单位,先商量分法,再每人动手分一分。

边分边组内汇报分法和结果。

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初步丰富对有余数的认识,促进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交流完善

8’

组织学生汇报、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教师点拨。

1、汇报并板演

17÷2=3剩1

27÷2=3多1

37÷2=3

师:

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板书如下)

7÷2=3(盘)……..1(个)

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叫它余数。

2、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完善表格

分数物品

几个一份

分的结果

算式表达

6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

7÷2=3(盘)

7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1(个)

3名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来摆一摆。

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讨论,汇报。

 

学生回顾分草莓的过程,根据表格汇报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

基础训练

5’

教材60页1.2题

圈、连、填

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

问题出示

1’

摆1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

(4根)

如果有8.9.10.11.12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摆摆看,,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探究

5’

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边摆边列式计算

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交流完善

6’

1、指名汇报: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8根□□8÷4=2(个)

9根□□│9÷4=2(个)……1(根)

10根□□││10÷4=2(个)……2(根)

11根□□│││11÷4=2(个)……3(根)

12根□□□12÷4=3(个)

2、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并板书:

余数<除数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出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拓展反思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指名说一说

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基础训练

5’

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延展提升

2’

A÷6=5…….()

师:

()里可以填几?

 

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互相学习,进一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

摆了3盘,正好摆完摆了3盘,还剩1个

6÷2=3(盘)7÷2=3(盘)……1(个)

余数

余数<除数

 

 

课题

除法竖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

单位

东戴河新区实验学校

主备教师

陈雪

负责

领导

耿艳梅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平移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现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的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核心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出示

 

出示例3: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

1、指名读一读,并说说都知道了什么?

2、13根小棒指的什么?

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出示问题:

结果会怎样?

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读题

思考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探究

5’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问题,整理答案;若有疑问,与小组成员讨论。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

掌握学生自学的动向,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小组内交流

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初步丰富对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认识,促进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交流完善

10’

汇报交流:

预设一:

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13÷4=3(组)……1(根)

预设二:

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3÷4=3(组)……1(根)

(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

(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汇报交流

 

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观察竖式

 

沟通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下一步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点拨深入

6’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1、教师板书:

“”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2、继续板书:

“”,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

“”表示什么意思?

3、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明确竖式与横式的不同之处

借助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书写除法竖式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感知书写除法竖式的方法

拓展反思

4’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

学生回忆分小棒的步骤

说一说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

 

基础训练

8’

1、完成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

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3题。

3、改错。

独立完成习题,并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习题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延展提升

4’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教师板书16÷4=4(组)

3、比较交流。

(1)竖式中的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各表示什么?

(2)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学生分一分,并列出横式

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算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把1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有余数的竖式书写迁移到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提醒学生注意在竖式计算中,避免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情况。

除法竖式

3……商

除数……413……被除数

12……4乘3的积

1……余数

 

课题

试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

单位

东戴河新区实验学校

主备教师

陈雪

负责

领导

耿艳梅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的概括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