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80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ocx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双峰县“十二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探讨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与消费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本文就“十一五”期间双峰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状况与“十二五”期时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以及对策建议作些初步探讨。

 一、双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现代服务业内涵

 现代服务业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他认为工业社会的服务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和零售业,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应该是现代服务业。

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

现代服务业有别于诸如:

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

其基本特征体现为“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发展态势。

目前的国内现代服务业大致划分为四类:

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行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及社区服务业等。

与服务业概念一样,现代服务业至今没有统一定义和范围,依据2002年版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本文所指现代服务业包括以下九个方面内容由于资料的限制,现代服务业九大行业中,包括极少量的传统服务业,为分析的方便,一并计入现代服务业。

1、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2、金融保险业;3、房地产业;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科研技术服务业;6.、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9、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双峰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制造业、服务业的龙头作用,对双峰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双峰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1、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增长快速稳健。

  2009年,双峰县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8.7%,进入新世纪以来,双峰县服务业平均增长12.3%,超过GDP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00年27.4%提高到29.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48.6∶24∶27.4变化为35.9:

34.8;29.3。

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经济效益和效率,缓解了资金资源供求矛盾,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2、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并壮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双峰县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特点为:

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上升,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2009年,以信息传输、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娱乐等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99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达39.4%,比重比2000年提高5.6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7%,增速快于同期全部服务业2.1个百分点,快于同期传统服务业2.4个百分点。

2009年双峰县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0年3.1%提高到5.3%;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5%提高到3.8%;科技服务、教育、卫生、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组成的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1.3%增加到19.6%以上。

 2、贡献日益突出,功能不断增强。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加大。

“十一五”期间前四年双峰服务业增长12.3%,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比200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

   吸纳劳动力就业功能增强。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包括的门类多,渗透面广,随着服务业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第一、二产业劳动力不断向服务业转移,全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呈稳步增加之势。

2009年,全县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8万人,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30.5%,占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60.4%,比重比2000年分别提高8.2和4.1个百分点。

   整体经济效益提高。

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服务业税收收入已成为双蜂地方税收来源的重要渠道。

2009年全县地方税收收入1.44万元,比上年增长9.71%。

其中服务业税收收入达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6%,比2005年增长62.3%,增速分别快于地方税收收入2.3和5.6个百分点,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38.2%,比2005年提高6.2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双峰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客观地说,仍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够充分等问题。

与全国、全省、全市比,与先进城市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比差距更为悬殊,其突出表现为:

   

(一)两低。

一是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明显落后于全县经济和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全省、全市同期服务业发展水平。

2009年,全县经济高速增长,达到12.1%,服务业虽然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其增速仍低于全县经济增速3.4个百分点,低于全县工业增速15.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速已连续五年低于全县经济和工业增速,低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市场的开拓,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加速发展。

二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

目前全球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已达60%左右,发达国家在70%以上,2009年双峰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29.3%,比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3.5个百分点、11.6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比,更是明显偏低。

   

(二)两个不足。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企业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盈利率、高附加值“三高”特征。

近年来,双峰生产性服务业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仍显不足。

2009年全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低于同期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2009年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实现增加值10.0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9.6%,仍是双峰服务业的主导行业,相当多的新兴行业如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业、社区服务业等还处于稚嫩的起步阶段,规模小、行业协调发展能力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究其原因:

一是体制制约。

部分服务行业如银行、保险、电信、邮政、铁路等仍处于政策性垄断经营的状态之中,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准入门槛,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竞争力弱,市场化程度低,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观念制约。

各级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服务,重第二产业,轻第三产业的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发展滞后。

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双峰是一个农业县,城镇化、工业化起步晚,基础簿弱,就经济发展阶段来说,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这一阶段重化工业的发展可以而且必须快一些,因而服务业发展会相对滞后。

也正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导致了双峰城镇化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

2009年,双峰城市化率为26.2%,比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8.6个百分点、14.9个百分点、2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8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2973元和4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26元。

城镇化水平不高,使服务业发展空间受到局限;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同样也制约了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影响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依托制造业产业集群,科学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挥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着力强化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特色和地位;紧抓民生改善契机,积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水平。

强化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联动发展,全面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构建二三产业协调互动、文化产业、旅游景区协作互赢、特色区域紧密互助、城乡充分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1、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三次产业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工业和农业为重要支撑,并服务于工业和农业,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现代服务业中的旅游、房地产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动其它服务业的发展。

 2、结构优化,均衡推进。

既要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既要优化提升消费性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角色,制订优惠政策,规范行业环境;又要明确确立企业的主体角色,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4、重点突出,全局带动。

既要发挥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进行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突出重点发展区域,又要发挥现代服务业的联动效应,突出重点发展行业,以重点区域和行业为突破,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双峰县服务业发展目标:

  ——总量增长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7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

基本形成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重点行业发展为龙头,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服务、其它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乡镇区增长目标:

永丰镇、荷叶镇、三塘铺镇、经开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青树坪镇、洪山殿镇、杏子铺镇、井字镇走马街镇年均增长15%,甘棠镇、花门镇、梓桥镇年均增长13%,、蛇形山镇、锁石镇、印塘乡、沙塘乡、石牛乡年均增长10%,.

 ——重点行业增长目标:

批发零售、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交通运输、邮电业年均增长14%,旅游服务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信息服务业互联网用户年均增长1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社区服务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四、“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围绕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狠抓整合,加快发展物流运输服务业

 在加快交通体系建设的同时,以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以络勘铁路、上端高速、320国道、娄衡省道为依托,整合优质资源,改造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双峰经开区物流园区和三塘铺、太平寺物流园区,加强重大物流设施建设,提高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

支持发展专业物流,促进都市配送物流,突破行业界限和地区限制,加强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

到2012年,初步建成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双峰县城建设成为湘中区域性物流中心,力争“十二五”末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以上。

 2、优化环境,着力强化投融资服务。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

加强金融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拓展各类金融服务业,鼓励和引导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等在面双峰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直接融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