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692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

《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复习重点.docx

方剂学复习重点

1.现存医书中,最早记载方剂的是《五十二病方》

2.“方书之祖”一一《伤寒杂病论》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一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一一《普济方》

5.“八法”一一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6

7.散剂:

优点:

①制作简单缺点:

①口感较差

8.丸剂:

优点:

①药效持久缺点:

①吸收较慢

.汤剂:

优点:

①吸收快②迅速发挥药效③便于临证加减缺点:

①携带储存不便②口感差

②吸收较快③节省药材④便于服用、携带

②不便于临证加减

②节省药材③便于服用、携带

②不便于临证加减

9.服药时间:

上焦、刺激肠胃

下焦

补Ri、

泻卜

安神

急性重病

慢性病

治疟药

食后

食前

空腹

睡前

不拘时

按时服

发作前2小时

10.方药的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

11.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12.臣药: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并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13.佐药:

①佐助药:

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②佐制药:

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③反佐药: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4.使药:

①引经药:

引方中诸药达病所的药物

②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15.方剂的变化:

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1.麻黄汤:

组成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组成趣记

(蚂螭)心肝贵

 

2.桂枝汤:

组成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证

外感风寒表虚证

组成趣记

(桂枝)将找草药

其它

桂枝、白芍等量应用,调和营卫常用组合

 

3.九位羌活汤:

组成

细辛、黄岑、甘草、羌活、白芷、苍术、川茸、生地、防风

组成趣记

(九位)辛勤干活、只住穷地方

其它

生地、黄与:

清泄里热

 

4.小青龙汤:

组成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延消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嘀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而四肢浮月中,舌苔白滑,脉浮紧

方解

麻黄、桂枝: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干姜、细辛:

温肺化饮

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五味子:

敛肺止咳白芍:

和宫养血

使:

炙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组成趣记

(青龙)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5.银翘散:

组成

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牛芳子、薄荷、苇根、淡豆豉、竹叶、甘草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组成趣记

(银桥上)见耕牛,河烧吃竹草

6.桑菊饮:

组成

桑叶、菊花、甘草、薄荷、苇根、桔梗、杏仁、连翘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组成趣记

(桑菊饮)国老,荷根本吉杏翘

 

7.败毒散:

组成

柴胡、前胡、人参、扶苓、甘草、羌活、独活、桔梗、枳壳、生委、薄荷、川茸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后痰,胸月间否满,舌台白腻,脉浮而重按无力

 

8.大承气汤:

组成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

3.里头热证而见热厥、痉病、发狂者

其它

通因通用:

热结旁流证寒因寒用:

热厥

9.大黄牡丹汤:

组成

大黄、牡丹、芒硝、冬瓜仁、桃仁

功用

泄热破淤,散结消月中

主治

肠痈初期,湿热瘀滞证。

右下腹疼痛据按,或右足屈伸痛甚,甚则局部月中痞,小便自理,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组成趣记

(大黄牡丹)削冬桃

 

10.麻子仁丸:

组成

麻子仁、杏仁、大黄、白芍、厚朴、枳实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脱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

组成趣记

(麻子)杏黄药朴实

 

11.十枣汤:

组成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功用

功逐水饮

主治证

1.悬饮2.水月中

 

12.小柴胡汤:

组成

柴胡、半夏、生姜、大枣、黄岑、人参、甘草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抽加二见少阳证者

组成趣记

(小财富)下江找情人草

 

13.蒿苓清胆汤:

组成

青蒿、黄苓、竹茹、滑石、青黛、甘草、枳壳、扶苓、半夏、除皮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见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组成趣记

(蒿岑)如碧玉,只服虾皮

 

14.四逆散:

组成

枳实、白芍、甘草、柴胡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证

1.阳郁厥逆证2.肝脾不和证

组成趣记

(四逆)只烧干柴

 

15.逍遥散:

组成

煨生姜、白术、白芍、茯苓、柴胡、甘草、薄荷、当归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解

君:

柴胡:

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

臣:

当归:

养血活血白芍:

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佐:

白术、茯苓、甘草:

益气健脾薄荷:

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煨生姜:

降逆和中,辛散达郁

配伍特点

肝脾同调,以疏肝为主;气血兼顾,以理气为重

组成趣记

姜二伯拎柴草,何等(逍遥)

 

16.白虎汤:

组成

粳米、甘草、石膏、知母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组成趣记

(白虎)惊吵师母

 

17.清营汤:

组成

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连翘、麦冬、银花、兀参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日寸有澹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十

组成趣记

皇帝住西丹,巧卖银元

其它

银花、连翘: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18.黄连解毒汤:

组成

黄连、黄苓、奥柏、桅子

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证

三焦火热甚证

 

19.龙胆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木通、桅子、当归、生地、黄苓、车前子、泽泻、柴胡、甘草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湿热下注证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火证。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启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

阴肿,阴痒,筋萎,阴汗,小编淋浊,或妇女带卜,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组成趣记

(农党)通知当地,请车卸柴草

 

20.苇茎汤:

组成

苇茎、蔗以仁、桃仁、冬瓜仁

功用

清肺化痰,逐淤排脓

主治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1.清胃散:

组成

黄连、生地、升麻、丹皮、当归身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组成趣记

(请为)皇帝母单身

 

22.白头翁汤:

组成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23.芍药汤:

组成

芍药、槟榔、肉桂、当归、大黄、黄苓、木香、黄连、甘草

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组成趣记

(嫂要)郎官当将,秦香莲吵

其他

芍药、当归:

“行血则便脓自愈”木香、槟榔:

“调气则后重自除”

24.青蒿鳖甲汤:

组成

青蒿、鳖甲、知母、丹皮、生地

功用

养阴透热

主治证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组成趣记

(请好别假)母诞生

 

25.理中丸:

组成

甘草、人参、白术、干姜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

脱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百,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

组成趣记

(李忠)炒生猪肝

 

26.小建中汤:

组成

饴糖、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组成趣记

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27.四逆汤:

组成

附子、干姜、甘草

功用

回阳救逆

主治

少阴证,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弱。

误汗或大汗所致的亡阳证。

 

28.当归四逆汤:

组成

当归、细辛、逋草、桂枝、白芍、甘草、大枣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组成趣记

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逋草

 

29.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枳实、黄苓、生姜、大黄、大枣、半夏、白芍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证

少阳阳明合病

组成趣记

(大财富)只请将军早卜-药

 

30.四君子汤:

组成

人参、佚苓、白术、甘草

功用

补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之力,食少便清,舌淡苔白,脉虚缓

方解

人参

益气健脾

上术

健脾燥湿

佚号

健脾渗湿

佐使: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31.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佚苓、白术、桔梗、白扁豆、甘草、山药、蔗以仁、大枣、莲子肉、砂仁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证

脾虚夹湿证

组成趣记

(森林白猪)决斗老妖,已遭连杀

 

32.补中益气汤:

组成

白术、升麻、陈皮、人参、柴胡、当归、黄芭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清,舌淡脉虚

2.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3.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组成趣记

(不忠义气)摆马屁,人才归国去

 

33.生脉散:

组成

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