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31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落儿岭中心校程立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的全等的证明、命题、轴对称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揭示了同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它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新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证明和计算依据,是解题论证的必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全等的证明,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会利用全等来证明边、角相等,为验证判定定理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推理、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比较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阐述、推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学会比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联系与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综合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学

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图,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C

A

B

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是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本课的主题,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导学(探索新知)

Ⅰ、知识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判定作铺垫。

Ⅱ、实践

1、画一画:

请同学们先画一个锐角,然后分别以一条线段AB的两个端点为顶点在AB的同侧作两个角,使它们等于已知角,所作两个角另外一条边相交于点C

2、比一比:

请你用刻度尺量出上面图形中AC、BC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画图、测量)

3、想一想:

你能从上面的结果中发现什么规律?

Ⅲ、归纳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注:

多种叙述方法,是学生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注意纠正语言上不严谨的错误。

不要说成: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提高语言表述的严谨与科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Ⅳ、验证

A

B

C

思考:

如何证明?

请根据上述命题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

如图,在△ABC中,∠B=∠C,求证:

AB=AC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不同的证明方法。

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采取提出问题、实践操作、归纳验证这一方式,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

(三)导法(例题解析)

例2求证:

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先写已知和求证)

A

B

E

D

C

1

2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书写出证明过程后与书本规范的证明过程比对。

设计意图:

及时巩固、反馈,开方式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四)导练(课堂练习)

课本P53练习1、2、3

(五)课堂小结:

请你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

(本节课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判定定理中,是由角相等→边相等,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中,是由边相等→角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认识,正确地理解和应用两者。

(六)课后层级训练【Ⅰ、Ⅱ题必做,Ⅲ题选做】

Ⅰ、双基训练

1.填空

(1)在△ABC中,∠A的相邻外角是110º,要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_______

(2)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________;等边对___________

(3)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和腰上的高线相等,则它的各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

2.先求证以下三个结论,然后归纳你发现的结论。

(1)已知:

OD平分∠AOB,EO=ED,求证:

ED∥OB

(2)已知:

OD平分∠AOB,ED∥OB,求证:

EO=ED

A

O

B

C

D

E

(3)已知:

ED∥OB,EO=ED,求证:

OD平分∠AOB

3.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中线和所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说明理由。

Ⅱ、创新提升

A

E

B

F

C

D

如图:

△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过点D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

求证:

EF=BE+CF

Ⅲ、探究拓展

如图,在△ABC中,AD⊥BC于D,AB+BD=CD,

A

C

B

D

求证:

∠B=2∠C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为“演员”,教师为“导演”的教学思想。

学生之间互动、合作,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