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03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

5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一篇经典老课文,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46回相关内容改写。

主要讲的是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从曹操那里“借”来十万支箭交差的故事。

诸葛亮的计策之高明,令我们叹服不已,既巧妙应对了周瑜,粉碎了他的如意算盘、保全了自己,又借此机会打击了曹军士气,可谓一举多得。

《草船借箭》改写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其自身也可以独立成为一篇小说,它具备了小说的所有要素: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小说环境特别典型。

尤其是故事情节特别紧凑,前后关联紧密,特别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设置了一个悬念:

诸葛亮到底打算怎样完成任务?

诸葛亮是早就成竹在胸,作者作为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也是知道诸葛亮的打算的(这本身就是作者的精心构思和安排),但是,作者却迟迟不告诉我们,让我们读者干着急,为诸葛亮捏一把汗,这样的阅读感受真是令人欲罢不能,但又心甘情愿受折磨。

作为一名读者,我们的心始终是“吊着”的:

首先,我们都知道周瑜不怀好意,是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可是诸葛亮偏偏就往火坑里跳,周瑜给你十天时间,就已经是够紧张的了,可是诸葛亮你居然只要三天,这不是傻吗?

第二,周瑜暗中使绊子,处处刁难,目的就是让你诸葛亮完不成任务,可是你诸葛亮倒好,前两天毫无动静,也不想办法破解周瑜的阴谋,这不是急死人了吗?

你难道不要自己的脑袋了吗?

第三,你诸葛亮仅仅带着几百军士就敢直闯曹军水寨,你吃了熊心豹子胆啊?

……直到读完全篇小说,我们才会豁然开朗、如释重负,从而体会到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

如果小说先把诸葛亮的计划通过他的心理活动写出来,那么,这篇小说就失去了所有的魅力。

当我们作为一个后知后觉者,想明白一个先知先觉者的所思所为,除了钦佩,还能怎样呢?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瑜、忌、督”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生字。

掌握“妒忌、神机妙算”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能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初步学习前后联系读懂名著的阅读方法。

4.深入思考有关问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前后联系读懂名著的阅读方法。

2.深入思考有关问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制作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草船借箭》。

这篇课文改写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其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被许多人误以为该书内容就是中国三国时期的正史。

3.简介作者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4.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从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5.检查朗读。

指名接力朗读课文,集体正音。

6.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理解几个难懂的词语:

都督、迟延、水寨、弓弩、旱寨、丞相。

【设计意图:

本板块教学,旨在了解常识,训练朗读,积累语言。

同时抛出一个主问题:

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理解。

二、梳理故事,交流收获

1.读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我们交流的角度可以有许多,比如: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方法……2.引导学生说故事情节。

(1)建议大家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故事情节。

(2)建议大家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故事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人物关系图:

3.引导学生谈人物形象。

(1)说说对周瑜的认识。

(2)说说对鲁肃的认识。

(3)说说对诸葛亮的认识。

4.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艺术。

比如:

(1)诸葛亮为何答应“三天”造好10万支箭?

(2)诸葛亮什么时候有了全盘计划?

(3)诸葛亮什么时候知道周瑜是在陷害他?

(4)为什么要擂鼓呐喊?

(5)为什么借箭时要请鲁肃同去?

(6)为什么要掉头?

……

5.教师小结:

这些看似独立的细节,其实与课文前前后后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阅读小说,最需要的本领就是前后联系、深入思考的能力。

【设计意图:

充分相信学生,本课的情节、人物、细节,学生基本能够读明白读透彻,所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尽情交流。

三、结合原著,还原题目

1.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46回,请看回目:

用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请问,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字?

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

阴、阳、计、智、妙、巧……都不对,教师和学生一一给出理由。

3.教师出示原作题目: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学生齐读。

4.想想作者为什么用“奇”?

“奇”是何意?

5.“奇”就是出乎人的预料,令人意想不到。

请问,诸葛亮此计出乎谁的意料?

到文中找根据。

——出乎曹操的意料。

根据:

(1)曹操下令射箭御敌;

(2)从旱寨调来弓弩手;(3)听到船上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方知上当。

——出乎鲁肃的意料。

根据:

(1)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

(2)诸葛亮请他一起去取箭,他不知道到哪里去取;(3)听到军士擂鼓呐喊,害怕曹军出来。

——出乎周瑜的意料。

根据:

(1)以为诸葛亮中计,一心作梗,准备名正言顺杀掉诸葛亮;

(2)听鲁肃说诸葛亮不用造箭材料,心存疑惑;(3)听鲁肃回报借箭经过,长叹一声: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出乎我们的意料。

根据:

……

6.教师小结:

鲁肃聪明吗?

周瑜聪明吗?

曹操聪明吗?

为什么这些聪明的人,连诸葛亮想玩什么把戏都丝毫不知呢?

这种写法在小说创作中叫“衬托”。

【设计意图:

巧用原著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怎样高度凝练地概括诸葛亮计谋的奇巧。

再回到文本中去,印证这个“奇”,最后让学生明白这个“奇”表现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四、再读故事,学习思辨

1.在文中挑一个角色,你愿意做谁?

为什么?

2.教师激活学生思维:

你们都愿意做诸葛亮,但如果我是周瑜,你们就死定了!

因为,诸葛亮在整个过程中,留下来两个明显的纰漏!

3.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阅读思考。

4.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第一个纰漏:

诸葛亮说“从明天起,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第二个纰漏:

诸葛亮“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然没有什么动静”。

5.全班讨论:

为什么说这两处是纰漏?

预设:

——造箭不是应该在兵工厂里吗?

造箭不是应该在军营里吗?

怎么会让军士到江边搬箭?

这岂不是在告诉周瑜:

箭从江上来?

如果周瑜意识到这一点,给全军上下传达命令:

三天之内,任何船只不得出入东吴水面,那诸葛亮的计谋不是落空了吗?

——鲁肃回报,诸葛亮根本不用这些材料,那岂不是在告诉周瑜:

他诸葛亮根本就没打算造箭?

也就是说,箭必定是从外地运来的!

如果周瑜意识到这一点,叫人密切监视诸葛亮,稍有风吹草动,立即加以阻止、破坏,那诸葛亮的计划不是同样落空了吗?

6.如果诸葛亮考虑再周详一点,应该怎么说?

怎么做?

为什么?

预设:

——诸葛亮当天不应该说出搬箭的地点而应该等到第三天箭借回来了再去通知周瑜,或者说“三天以后,我将十万支箭送到都督府上”。

这样,周瑜就不会产生任何怀疑。

——诸葛亮应该前两天正儿八经地造起箭来,让周瑜放松警惕,以为他自己阴谋得逞,不致于发现蛛丝马迹、从中作梗。

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叫“瞒天过海”。

【设计意图:

用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引领学生再次回到文章中去,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能力。

五、比较阅读,揣摩语言

1.这篇课文改写自《三国演义》,在语言风格上,与原著有较大的区别,大家不妨比较比较,看看本课和原著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学生朗读。

3.学生找出对应段落,比较各自语言特点。

4.教师小结:

(1)原著文白夹杂,语言精练,句式简短,节奏感强。

(2)课文语言清晰明白,句子较长。

5.梳理本课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

将课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特点。

最后对本课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凸显本单元语文要素。

六、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学生将生字按照结构分类。

2.重点指导“督、惩、遮、寨、插”等生字书写。

3.学生书写。

4.布置作业:

请你以诸葛亮随行人员的身份给诸葛亮写一封信,提醒他整个计划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妥;或者以读者的身份给作者罗贯中写一封信,提出修改意见。

【设计意图:

抓住要领进行书写指导。

最后布置的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有序整理。

【板书设计】

5.草船借箭

6景阳冈

【教材分析】

《景阳冈》节选自古典小说《水许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在中国,这是个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精彩故事。

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十八碗“三碗不过冈”,不顾店家景阳冈上有虎伤人的劝说,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吊睛白额猛虎的故事,刻画了武松豪放、神勇而又机敏的好汉形象。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点评这一章节时言道:

吾尝论世人才不才之相去,真非十里、二十里之可计。

今耐庵乃以一人,一心,一手,一笔,而盈尺之幅,费墨无多,不惟写一虎,兼又写一人,不惟双写一虎一人,且又夹写许多风沙树石,而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

此虽令我读之,尚犹目眩心乱,安望令我作之耶!

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

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身回来一段:

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冈子去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遂与后来沂岭杀虎一篇,更无一笔相犯也。

妙哉施耐庵!

妙哉金圣叹!

作者的生花妙笔、匠心独运正是学习本文时应重点关注的地方。

如先写酒之醇醲、武松豪饮为打虎做铺垫;极写虎威衬托武松之神威;写景虽寥寥几笔,但却极好烘托了打虎的紧张气氛;棒不离身却最需要时折断的波澜……皆引人入胜之笔,真可谓无一处不妙,需细细揣摩,品味。

部编版教材选用片段基本保留了名著原貌,让学生能更直接感受名著魅力,但客观上给学生阅读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本课学习中,朗读指导上教师应花更多心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倚、箸、碟、俺、绰、杖、擒、勿、肋、踉、跄、呵、胯、霹、雳、咆、哮、锤、泊”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碟、俺、榜、杖、申、兼、勿、拖、悉、肋、坠、膛、截”等15个生字。

2.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感受武松人物形象。

3.揣摩作者生花妙笔,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生花妙笔,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教学准备】

制作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经典名著欣赏课《景阳冈》,节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文的背景资料。

PPT示相关材料:

《水浒传》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武松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施耐庵,江苏人,元末期初小说家。

2.课文是古白话文,语言和现在有些不同,请大家结合下面的词语解释,联系上下文,这样能帮助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