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46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docx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

生产配线工艺过程

安装准备

1.1阅读图纸,考虑线路排线方案。

1.2领取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及标记套、线鼻、行线槽等。

1.3按二次接线图核对辅助回路元件是否配齐、正确,检查元件表面

质量状况。

安装过程及工艺要求

2.1按配线途径量线,正确落料。

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敷设。

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清楚,用扎带捆扎时应注意形状美观,保持线束平直挺括,捆扎时扎带应锁紧,扎带锁头位置一般放在侧边上角处,扎带尾线留有3mm长为宜。

也可将二次线敷设在专为配线用的塑料行线槽内。

此时,只需将导线清理整齐而毋需捆扎。

2.2二次线在敷设途中可依次分出或补入需要连接的电器之导线而逐渐形成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

2.3导线应按二次线图正确接至各电器元件及端子上。

在接上前应套上标记套。

将多余的导线剪去,用剥线钳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并除去芯线表面的氧化膜及粘着物。

BV型导线根据连接螺钉大小弯制羊眼圈,弯圈的方向应与螺丝紧固的方向一致。

BVR型导线则在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鼻,用压线钳(液压钳)压紧后搪锡。

将羊眼圈(或接线鼻)接于所接端头上旋紧螺钉。

2.4元器件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接地。

工艺要求

3.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

3.2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

3.3塑料行线槽的配置可只配置于纵向(或横向)总体线束,分支线束不配置。

3.4 线束敷设途中,遇有金属障碍物时,则应弯曲绕过,导线与金属间应保持4mm以上。

3.5 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一般要套橡皮圈加以防护。

如防护有困难时,二次线束必须包以缠绕管。

3.6二次线的敷设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穿出。

3.7二次导线的固定

3.7.1二次导线用支架及线夹固定。

支架的间距:

低压柜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高压柜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500mm,纵向不超过600mm。

3.7.2安装线夹时,可按导线数量之多少选用不同规格的线夹。

凡是不接线的螺钉应全部紧固,以防止螺钉脱落。

3.7.3线束固定要求牢固,不松动。

在2个固定点外不容许有过大的颤动,当线夹与线束间有空档时,可用残余线头去填补,并可适当加垫塑料或黄蜡绸,以防止松动。

3.8过活门处之线束,应将一端固定在柜箱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这一段线束的长度应是活门开启到最大限度时,两支架间距离的1.2~1.4倍。

并弯成U形,外面套上缠绕管,以保证活门在开启过程中不损伤导线。

3.9过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时,为保证活门开闭顺利,及避免损伤导线,可从二处或二处以上过门。

3.10扎带的位置,两扎带捆扎距离一般在100~150mm左右要求一台产品内或一产品段内距离应一致。

在线束始末两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必须扎牢,而在线束中间则要求均匀分布。

3.11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使用手指或弯线钳,以保证导线的绝缘层不受损坏。

3.12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设备、端子排及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号码管),元件本身的连接可不用标记套。

3.13导线接好后,从接头点垂直方向看去应无羊眼圈导体外露。

3.14同一端头一般只能接一根导线,严禁同一端接三根或三根以上导线。

若需要接二根导线时,两导线之间应垫以精制平垫圈。

3.15导线接入电度表时,应将导线剥去一段绝缘层,对折后插入接线盒孔内。

导体在接线盒内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二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二只螺钉全部紧固。

3.16接至发热元件的一端,导线应套一段瓷珠(套)。

3.17二次线接在端头上应有防松装置。

所有接头螺母及螺钉上紧应使用合适工具,螺母螺钉上紧后不应有起毛及损坏镀层现象。

3.18二次导线接入母线时,需在母排上钻φ6的孔,用M5螺钉连接。

3.19如二次元件本身具有引出线时,应通过端子过渡后才能与盘内二次线连接。

接线端应就近固定。

若引出线过短时,应采用锡焊的方法与二次导线联接,外面再套上塑料套管。

3.20线束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表1所列数据。

线束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    表1

电压(kV)    距离(mm)    电压(kV)    距离(mm)

0.5    15    6.0    90

3.0    75    10.0    100

3.22端子排

3.22.1端子排的始端必须装可标出单元名称的标记端子;同一端子排不同安装单位间也要装标记端子,以便分隔。

3.22.2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的端子都要有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3.22.3端子排必须写上顺序号,若不能写顺序号的必须每隔5档用记号笔涂上记号,以便查对。

3.22.4端子排由于空间的限制安装困难时,可分二排或多排进行安装。

3.22.5每只端子接线螺钉只允许接一根导线,连接端子要用连接片,不接导线的螺钉也必须拧紧。

质量检验

4.1检查所装电器元件及其附件是否安装牢固端正,是否符合电器元件之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4.2检查接头是否牢固、配线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并用对线灯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

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

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流回路:

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0%误差范围内。

b)电压回路:

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控制回路:

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d)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

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

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电器表面发现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同仓库联系退货调换。

5工艺过程

5.1电器元件必须有合格证明方可进行安装。

5.1.1仪表:

按图将仪表安装在仪表板上。

5.1.2继电器:

板后接线的继电器,在接线端上先拧上接线螺杆,用螺帽压紧。

板前接线的继电器,在接线端上装上导线导片,需用弹簧垫圈拧紧。

注意不可滑牙,如有滑牙必须调换嵌件或整个继电器,如发现继电器的接线端嵌件螺孔有胶木堵塞可用丝锥攻好再用。

5.2信号灯、按钮等其它二次回路的组件,按图装入开关柜内,一律要求垂直、整齐、牢固。

5.3接线端子和线夹

5.3.1按图选用接线端子和接线端子基座。

5.3.2将基座紧固在开关柜的适当位置,依次将接线端子插入基座内。

5.3.3线夹按实际需要档数装在线脚上,超过六档以上则必须作二路布置,在受到地位限制时允许用圆形线夹,使线束成圆形。

5.4试行线路根据需要的长短然后落料,并将落好的料勒紧拉直。

5.5自上而下将总路线束整好,放入行线槽内,或用外排法排线。

总路线束要求排成方形或长方形然后分路。

以上下笔直的线束放在外档,有上下曲折(弯头)的线束顺序入内档。

线束不能紧帖金属表面,必须悬空3~5mm,用钢纸板、玻璃丝板或彩色胶布(或绑扎带)将线束间隔固定,不得晃动。

5.6分路部分,可先将可联接的一端接好,弯头处用手弯成园角,直横行走,力求作到横平竖直。

5.7分路部分到继电器的线束,一律按水平居中向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继电器接线端的每根导线应略带圆势裕度连接,同一台屏内接的各种继电器,接线圆势应力求一致。

见图一

图1

 

 

图2

5.8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方工式。

见图二

5.9分路部分到单排仪表的线束布置形式见图三

图3

5.10分路部分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布置,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走见图四、五。

但如受到位置上的限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的方式。

图4图5

5.11摇门部分的线束,在两端线脚固定以后,线束本身必须留有适当的长度余量,以摇门打开大于100度时线束不致过份拉紧为限。

6接线

6.1根据需要长度和线径用剥线钳剥头,不能损伤铜丝表面。

6.2按接线图纸选取相应的线号套,线号套不准反套。

6.3套上线号套,(或冷压接线鼻)末端与线号套之间距离达2mm。

羊角圈要弯成全圈,方向要顺施紧方向,其内径应比紧固螺钉直径大1~2mm。

见图六。

图6

6.4两根以上的线头,在两根线之间垫上一只平垫圈;多股线接到接线端上时,如遇到导线螺杆长够,可允许用碗形垫圈加弹簧垫圈,省去平垫圈。

7包扎

7.1线束每隔100~200mm须扎一点,用扎紧带扎紧。

7.2可动部份的线束,为了防止与金属磨擦,原则上一律要加绑扎线缠绕,

8检查

8.1接线头螺钉是否有松动现象。

8.2所有线路是否平、直、牢。

8.3所有元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或螺母垫圈等。

9其它

9.1导线穿过铁板的孔时,要套一个大小适当的保护物,如橡皮圈、绝缘管等,装套的必须牢固。

9.2凡要求用锡焊的线头一定要焊牢,不得有虚焊假焊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