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450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案

 

新的大一统

 

 

总第61时

 

 

新授

 

设计者

 

授时间

 

128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通过对西汉巩固大统一的重大事的学习理解其大统一的含义。

 

过程

方法

 

通过学习西汉巩固统一各方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掌握并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变化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与沟通,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西汉巩固大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西汉大统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西汉有关知识的材料积累,并初步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堂生成记录)

 

导入

 

问:

秦朝的统治是否如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延续了千秋万代?

 

承上启下。

 

秦朝的灭亡与西汉的建立

 

投影陈胜、吴广起义图

强调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灭亡的时间为公元前206年,为项羽、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简述秦朝统治延续的时间,灭亡的原因、时间。

 

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使知识上下衔接,不出现断层。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意识。

 

材料分析:

刘邦夺得天下后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率领将士,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个人才,我能任用他们,就得了天下。

 

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楚汉战争”的史实、成语典故。

回答:

刘邦得天下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过渡

 

如果你是汉高祖刘邦,你将采取什么措施巩固刘家天下?

 

新的大一统的形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2,认识其做法,并分析其利弊。

指导学生阅读、概括加强统一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利弊?

(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措施有哪些,结果怎样?

 

小品表演:

河间王与汉武帝的对话。

思考:

两人的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猜想汉武帝将采取什么措施巩固王权?

分组讨论:

1)推恩令与“分封制”有何区别?

(2)“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哪一个高明?

 

通过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汉朝新的大一统形成的过程:

汉高祖的建国封邦,汉景帝的平定叛乱,汉武帝的“推恩”“尊儒”。

 

过渡

 

汉武帝时期是汉朝的强盛时期,也是开疆拓土的时代。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指导阅读P84-86

强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时间、意义。

 

分析、讨论汉武帝加强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

讨论:

西汉初期的和亲政策与汉武帝之后的和亲政策有什么不同?

如何看待和亲政策?

 

加深对汉朝盛世的理解。

 

小结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

(政治、思想、边疆治理)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作业

设计

 

1、收集三国人物故事。

2、作业本:

P49第1-47-1题P0-2第19-20题

 

板书设计

 

新的大一统

 

颁布推恩令

 

加强监察

 

独尊儒术

 

和亲政策

 

派张骞出使西域

 

政治

 

思想

 

边疆

 

巩固新的大一统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理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亚欧大陆桥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理解其重要作用。

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及沟通的水系等,理解大运河对经济甚至政治的作用。

能够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

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导入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去看戏。

长袍制作之精美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

穿着用中国丝绸缝制的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时尚。

猜一猜:

汉代的丝绸织品怎么会出现在古罗马呢?

(三)新教学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

1[我试一试]:

根据刚才视频和本知识,获取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

2[我扮商人]:

请同学们扮演“经商者”,体会当时的繁荣景象,理解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贸易往的重要通道的历史作用。

3、[想一想]:

丝绸之路有哪些历史作用?

4[比一比]:

〔展示图片〕欧亚大陆桥资料。

思考:

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

在今天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播放视频〕隋朝大运河

[说一说]: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出示京杭大运河示意图,并指图讲解京杭大运河的中心、东北与东南分别到达哪里、自北向南分哪四段,沟通了哪五大水系,使学生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概况。

6[议一议]:

看本第102页,议一议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7[小组讨论]:

《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

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问:

两首诗中,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关系分别持什么观点?

(2)你赞同哪一个观点?

请说明理由。

8、[比一比]:

历代对大运河进行了怎样的治理?

今天的大运河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四)堂小结: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和交流。

2、都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不同点:

丝绸之路:

开通了一条亚洲通往欧洲的交通大道;沟通了东西间的国际经济、化交流

大运河:

南北向沟通了国内的五大水系;促进了国内南北间的经济、化发展和交流;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巩固练习

(六)外拓展

1、组织调查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丝绸之路明天的蓝图。

2、收集资料并列表比较京杭大运河与世界上的著名运河。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 贞观之治武则天的 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 开元盛世以及后期的 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 具体表现,认识 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 的 先进地位,增强民族的 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3)初步用客观辩证的 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 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问答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新导入

出示各国唐人街的 图片资料

提问:

唐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 影响力?

新教学

问题讨论

你知道那些唐朝的 著名皇帝?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 ?

你是怎样看待武则天的 ?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生朗读杜甫的诗忆昔提问:

此时反映得 是 什么历史时期的审美景象?

讨论:

唐朝农业生产上的 大进步,还与什么密切相关?

曲辕犁和筒车.说说有哪些划时代的 意义?

举例:

一些科技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事例?

叙述:

新农具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有极大的 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唐代的手工业产品种类生产规模技术水平都超过了以前.

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展示

唐朝长安的录像

叙述:

社会经济的繁荣,内地与少数民族的密切交流中外交往,带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说一说:

唐代的 衣食住行以及社会娱乐等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

讨论:

你是怎样看待唐代妇女较为开放自由的 生活的?

堂小结

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的政策,制定出皇帝要勤于政事,使得 唐朝前期社会秩序稳定,阶级矛盾缓和,广大劳动百姓辛勤劳动,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盛世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体系构建

设计理念

本所要体现的程标准是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明的化成就及其特色。

教材从史学、诗歌、宗教、绘画、雕塑等方面,选取比较典型的成就,较为全面的展示了汉唐盛世的伟大的艺术成就和他们各自的特点。

也是从化的角度,让学生更深的去理解汉唐“盛世”的盛。

对学生说,主要是了解每一方面的具体成就,和他们各自的特色,也可与阿拉伯的明成就相对比,理解汉唐在当时世界上的比较领先的地位。

对学生说了解这些成就不是很困难。

标实现

程标准: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明的化成就及其特色。

转承建议:

汉唐盛世的表现还有化上的成就,就各个古代明说,化上的成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代的明成就主要有西方的宗教明,阿拉伯帝国的明成就,中华明在这时的成就体现在化上主要有哪些呢?

这就是我们汉唐化要体现的内容。

我们认为,中华的明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明,化成就也很巨大,希望学生能了解主要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汉唐时期在史学、诗歌、宗教、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方面的灿烂成就。

了解各自的具体特色。

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欣赏汉唐时期在化上的各种成就,了解汉唐的化成就,感受汉唐盛世的风采。

理解汉唐化是在继承前代化和吸收外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时安排:

建议教学1时。

*重点展示:

史学和宗教上的成就。

*难点突破:

化的传承和吸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分小组收集资料:

一个小组收集当时世界化成就,其余小组收集汉唐时期在化上的成就:

从宗教、学、历史学、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方面去收集。

准备展示活动。

教师准备:

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

二、学生情况简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学习《历史与社会》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愿意花时间去收集资料。

部分学生动口动手能力比较强,愿意在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基于上述两点,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两点担心:

一是学生在业负担较重,没有多少余时间,二是现阶段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非常有限。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主要评价学生能不能积极主动的收集汉唐的化成就,去欣赏这些明成就。

不要求过多的去记忆。

四、教学流程设计

新引入

【提问】与汉唐同时期世界上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国家?

(我们以前了解过的古代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

【叙述】汉唐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泱泱大国,留给我们不只有英明的政治家,多民族的大融合,也不只有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开放,还为我们留下了化的瑰宝,这与当时世界各地的化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请把我们所了解的汉唐的化成就展示出,尽情的欣赏吧。

【展示】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收集的当时其它区域的明成就,主要是古代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