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9938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届初三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Word格式.docx

C.锥形瓶

D.试管

4.下列加热试管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B.试管底部要接触灯焰中温度最高的焰心

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D.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要干燥

5.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6.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7.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8.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9.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  )

A.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C.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D.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10.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下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

A.烧制陶瓷

B.黑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1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1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乙醇可作燃料

B.氧气用于炼钢

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

1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14.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1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湿抹布盖灭

D.撒沙土扑灭

16.区别瓶内是人体呼出的气体还是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C.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

D.观察颜色

17.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18.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了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19.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橱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

D.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第Ⅱ卷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写在其用途相应的位置

(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______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4)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22.化学实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

(2)用量筒量取20mL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

23.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请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任写两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共1小题,共10分)

24.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

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化学实验中也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所以化学实验室也要有防火器材,故A错误;

B.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会腐蚀衣物,木材,纸张,皮肤等有机物,所以要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弱碱性的碳酸氢钠溶液来中和,故B正确;

C.任何条件下易燃易爆物都不可跟其他物质混存,故C错误;

D.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可以采取封闭式体系进行,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

取用液体时,瓶塞要倒放。

故A、B、C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

所以答案应选D。

3.【答案】D

【解析】烧杯、集气瓶、锥形瓶均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只有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故答案应选D。

4.【答案】B

【解析】在加热试管的操作中,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要干燥;

酒精灯的灯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不是焰心。

所以答案应选B。

5.【答案】D

【解析】取用任何化学固体药品,都不能用手接触;

大理石是块状固体,应先将试管横放,再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入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以免将试管底部撞击破裂;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如氯化钠、二氧化锰粉末,应先将试管倾斜,即一斜二送三直立。

6.【答案】D

【解析】在甲装置中萝卜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是清水;

在乙装置中萝卜变得软缩说明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是浓盐水。

7.【答案】A

【解析】本题需把握好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臭氧与氧气是不同种物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气,生成物是臭氧,属化学变化;

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8.【答案】D

【解析】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故D错误。

9.【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进行时人体吸收掉一部分氧气呼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同时随气体排泄出一定量的水蒸气,当人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即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

10.【答案】D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烧制陶瓷涉及到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黑火药爆炸时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造纸术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指南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不属于化学发明。

11.【答案】B

【解析】往容器口塞橡胶塞时,不应把容器放在桌面,然后再塞进塞子,这样容易把容器压碎,故B不正确。

12.【答案】C

【解析】A.乙醇可作燃料,是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以上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化学性质;

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物理性质。

13.【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中的过程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打开瓶塞观察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14.【答案】B

【解析】在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故A、C、D的操作方法均正确;

15.【答案】C

【解析】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既能隔绝空气,又能降温。

所以答案应选C。

16.【答案】C

【解析】根据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

即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分析物质的性质解答。

A.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

若木条熄灭,则是呼出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D.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17.【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汽,属于解释与结论,故选项A错误;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属于解释与结论,故选项B错误;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故选项C正确;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的分析,故选项D错误。

18.【答案】D

【解析】石蜡能浮于水面,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A正确;

石蜡能用小刀切割,则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故B正确;

因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与氧气接触,则蜡烛被吹灭,则说明温度降低了,故C正确;

用干冷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滴生成,只能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而不能确定生成二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