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6566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 报 须 知

  1、按照《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课题负责人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而且课题组中又无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的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采取“双负责人制”,每个课题可以第一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的顺序填报两名课题负责人。

  4、课题论证应尽量充分。

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尽量明确。

  5、课题所需经费原则上由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如确有困难可酌情给予适当资助。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请书按一式三份报送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姚志存

徐鑫

50

44

系主任

一线教师

教授

讲师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课题负责人学术经历

姚志存,经贸系系主任,硕士,教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2类期刊6篇,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8项。

其主要学术:

1、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2011年)

2、浅谈物流企业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商贸2012(3):

141-142

3、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瓶颈突破[J]中国商贸2012(4):

174-175

4、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证券市场A股经验证据[J]求索2012(5):

25-27

5、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4):

56

徐鑫,硕士,讲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3项。

课题组主要成员

工作单位

高于十

吴兴松

袁学勇

陶宏志

张元嘉

32

47

36

34

28

教学秘书

校长

科长

总经理

助教

中学高级教师

网店运营专才讲师讲师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舒茶高级职业中学

合肥成诚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有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校企深度融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性构建时期,课程体系的合理化、科学化构建已经成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构建好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使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平稳过渡,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严格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战略指导思想,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根本,依托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环境,紧扣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主题,探索并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校企深度融合的本质是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校企“双赢”局面,其思想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面参与,最终实现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的共同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有着很好的衔接,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各弹各的调,人为的鸿沟,浪费了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得不到好的衔接,各自大都沿用原来的中专与专科的教学模式,脱离了社会的需求与需要。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求校企双方均要积极更新观念,探索和选择校企合作的运作方式,有效扩大校企合作的外延,提升校企合作的空间,实现校、企优势的互补,共同培养出技术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构建出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框架和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的依据、原则,并通过对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究,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

实践意义在于能促使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效发展,特别是指导中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地进行课程开发,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减少两类学校衔接中的教学消耗,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

总之,在构筑中、高职教育“立交桥”平台时,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它是实施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所在,也是本项目着力要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项目的研究,旨在科学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避免教育资源或智力资源的浪费,并为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以及一体化衔接课程的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试点案例;

就项目研究的适用性而言,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力求适用于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尤其适用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改革试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调研分析。

以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分析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度。

2、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调研和分析。

包括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比较研究等,切实加强中高职衔接的内涵研究,通过对课程体系改革协调统筹中高职衔接。

3、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理论研究与实践。

包括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定原则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框架的构建等。

4、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课程教育衔接的实践研究。

包括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如何更好地研制中高职贯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标准、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紧贴职业岗位需求,按照CDIO教育理念设置课程内容,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开发校本教材,培养学生技能。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许多国家成功改革了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

其中:

德国“双元制”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这些校企合作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可用“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运行机制上有国家法律制度加以保障;

具有专门的协调或监督机构;

在利益方面遵循互利互惠原则”加以概括。

他们又建立和完善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

如德国实施螺旋式循环上升的学制体系衔接和在课程上实行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法国在政策措施上规定高职院校不设入学考试,由职教机构对中职毕业生进行专门补习,使之达到升高职的学历标准,并用课程分类法来实现中、高职的相互衔接;

英国通过国家教育制度对职业教育与文凭等值的规定,确保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重要课题作了大量研究与探索,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十分重视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研究,但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速度快、时间短、规模大,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涉及面宽,涵盖的问题错综复杂,尚未形成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达到“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基本要求。

1、我国高职教育中,课程体系基本沿用中专、专科的高校体系,该体系的不足。

一是实用技能不明确,导致理论偏深,与实践结合不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是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在以“技能”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很难达到“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要求;

2、现行课程体系中不能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3、现行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项目的内容一般不到二分之一,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预计突破:

1、探索校企深度融合下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与整合,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减少两类学校衔接中的教学资源浪费,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探索和践行职业教育新模式。

2、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1、成员力量雄厚:

项目组成员由“双师型”教师,学院骨干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组成,结构合理、知识与经验丰富;

课题组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各成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课程模块的整合有深刻的认识。

2、教研经验丰富:

课题组成员曾承担“基于3+3模块化构成的现代服务类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证研究”(省级重点课题)、“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物流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体系探索与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地方物流产业之适应性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打破了原来课程独立、偏理论、难掌握、不适合的体系,整合了课程结构和内容。

3、研究方法领先:

本课题采用文献法、现状研究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当前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状况进行全面探索与讨论,对相关问题及问题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对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等地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

4、经费保障有力: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对教职工所承担的校级以上科研项目一贯提供配套资金支持,能够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设备等相关保障条件,学院乐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姚志存,课题组第一负责人,主持、协调课题的研究工作。

徐鑫,负责课题申报、开题报告与研究报告的撰写,课题阶段性任务的安排,课题成果的呈报,研究论文的起草,以及课题研究信息处理等具体工作。

高于十,任课题组校企合作实证分析和秘书工作,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与编印,负责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实证分析,配合课题组负责人的日常工作,会议的召集等。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吴兴松、袁学勇、陶宏志、张元嘉,为课题研究的数据提取和抽样调查提供真实有效的保障,并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负责调查问卷编制,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成果的评价。

全体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初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并形成最终结果。

主要研究阶段

阶段成果形式

1、课题调究:

收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各类文献资料,熟悉现状背景,分析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简称“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影响因素;

2、探讨与实践:

开展项目调研,明确重点难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3、项目开展实施阶段。

建立、完善和践行“一体化课程体系”;

3、成果总结、撰写论文。

1、提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调研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