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29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验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2、准备工作

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根据下穿隧道和上跨人行天桥的平纵设计参数,计算出隧道和天桥坐标及设计高程,与图纸中的逐桩坐标表及纵断面高程数据认真进行复核,确定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放线。

、测量工作在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核、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复测导线点和水准点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标段进行联测工作。

以确保导线点的闭合。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相关规的要求。

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铁路两侧挡墙、上跨铁路桥、下穿铁路框架、暗埋段框架、U型槽、排水泵房等各部位的放样,结构各层的标高控制,定位放样及其它平面定位均采用全站仪坐标法,仪器设置测站采用已知建站方法。

标高控制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分别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的方法。

2.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使用前必须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精度

型号

以上测量设备及工具只有在通过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测量设备的检验合格证及其附件的影印件和复印件随设备进入项目部存档。

3.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

根据现行测量规和有关规定进行精度控制。

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5.1、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测量规》,本工程的首级平面控制为一级导线,加密点在首级控制点的控制下采用分段布置、分段控制的方法。

并在必要时进行联测。

施测的加密控制点的精度按二级导线精度进行。

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桩位必须妥善保护,并用红漆作好标记。

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两点之间、三点之间校核。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表3.3.1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距中

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DJ1

DJ2

DJ6

二级

2.4

0.25

≤±

15

8

≤1/14000

1

3

16

≤1/10000

5.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高程控制网的布置原则

为保证道路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施工现场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根据甲方给定的高程控制点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在两控制点之间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加密高程控制点,或利用一个首级高程控制点测设闭合水准路线加密高程控制点,即施工现场半永久性控制点。

要定期对首级及加密高程控制点进行联测。

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四等水准的精度。

半永久性控制点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须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表4.2.1

高差全中误差(mm/km)

线路长度(km)

附合路线

平地闭合差(mm)

四等

10

0.5

往一次

20

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水准点应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表4.2.4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计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黑、红面读数差(mm)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

DS3

≤100

≤5

≤10

0.2

3.0

5.0

6、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分为施工复测、控制网测设、施工放样及检查、竣工测量四个阶段。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管理工作,做好施工中的交接桩、补桩、护桩工作,实行定期的复测,施工测量、放线放样实行双检制。

对工程施工测量全过程进行控制,保障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围之,以满足建筑物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

施工测量尤为重要,包括钻孔桩、系梁、立柱、箱梁、框架、U型槽等构造物的测设,测量仪器:

可使用全站仪、水平仪,为避免因仪器原因而产生测量偏差。

除要对测量仪器定期鉴定外,平时在使用中也要经常对仪器进行校验。

6.1、轴线控制

建筑物平面图给定的围,施工现场可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通过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引测本工程用定位点,并选择地面较坚硬的地方作2个半永久性定位桩,将轴线位置定出。

上述工作完成后将轴线的交叉点依次定出,其误差围根据现场国家规,距离放栏相对误差控制为不大于全长的万分之一,直角度误差控制为不大于±

10。

基础轴线可复测在垫层上,模板位置以此作为依据放样。

基础完成之后将所有轴线翻至顶面,经复核无误后作为上部施工的控制轴线。

6.2、高程的控制

框架高程的控制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向甲方单位要求提供两个水准点,并根据这两个水准点的高程采用附合水准测量的方法来引测施工现场的高程控制点,施工现场可视场地实际情况,选择地面较坚硬的地方作半永久性水准点。

结合本工程,现场水准点的数量应不少于2点,并尽量均匀布置。

施测时从业主单位提供的高级水准点之一作为起始点,最后形成一个连线,附合到所提供的另一高级水准点上。

施测结合的精度控制以四等水准测量限差来实施,总附合高差闭合差以不超过20

mm来控制。

施工完毕,经过高差平差后,即可同轴线控制桩一致,将点位妥善保护好,采取具体措施保证点位不被损坏。

6.2、施工复测

①交接桩完成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技术人员系统地进行管段的施工复测及重点工程控制测量(原地面标高,必要时请专业测绘单位进行测绘),标段交界处应由双方共同复测,确保中线、高程正确及交界处衔接一致。

②复测工作在开工前完成,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加密应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

③各类桩撅要妥善保护,根据情况进行加固,并在现场作明显标识,以防误用;

在施工影响围的桩要钉设护桩或外移桩,绘制护桩示意图;

定期检查桩撅是否移动、下沉,发现后应采用可靠方法重新补设定位,重新测量。

6.4、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①施工放样采用施工复测和控制网成果,如有破坏应采用原测量精度进行补设。

②基础、结构施工前,由项目部测量人员放线,项目部技术主管复核,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据以施工。

③结构重要部位施工时,技术人员应跟班作业,其轴线及高程控制精度按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6.5、竣工测量

①竣工测量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

②竣工测量结果整理后,列入竣工文件,并报上级技术部门备案。

③工程竣工交验前,竣工复测成果及桩撅复核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并按竣工验收要求填制竣工资料。

6.6、资料复核

1、各项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认真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不得使用。

2、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凭记忆补记。

记录要真实,签署完善。

各种测量手薄应按规定填写容及格式,统一标准,不允许用纸片或小本子代替。

7、施工监测

本工程施工安全防重点为铁路既有线变形。

安全监测对象为轨道隆沉与水平位移、路基隆沉与侧向位移、周边管线变形等。

监测要求:

线路静动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按《铁路线路维修规则》执行,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进行线路养护作业,确保行车安全;

观测资料应齐全、详实、规,并及时整理汇总分析。

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分析原因并上报;

施工过程中,变形较大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与铁路部门联系,同时配合铁路养护维修单位,尽快减缓变形,调整线路设备达到通车条件后,方可放行列车;

线路、路基变形进行跟踪监测直至数据稳定收敛。

监测频率:

临近既有线施工时对线路、路基的沉降变形观测不少于4次/d,有异常情况时应加密观测;

既有线上作业时对线路、路基的沉降变形观测每二小时一次,有异常情况时应加密观测。

7.1、挡墙工程

(1)监测期:

为施工开始至施工结束。

(2)监测容:

重点监测容为施工期线路沉降位移、铁路路基稳定及周边管线变形等。

(3)变形控制标准:

a.轨道隆沉:

每二小时线路轨面变化不超过-2mm~+2mm,24小时线路轨面变化量不得超过-5mm~+5mm,累计不超-8mm~+8mm。

b.轨道水平位移:

每二小时线路轨面变化-2mm~+2mm,累计不超5mm。

c.轨向(直线)偏差:

每二小时线路轨面变化-2mm~+2mm,累计不超7mm。

d.轨道三角坑(扭曲):

每二小时线路轨面变化-2mm~+2mm,累计不超6mm。

e.地表隆沉:

每二小时变化不超过-2mm~+2mm,累计不超10mm。

f.地表水平位移:

7.2、上跨人行天桥工程

(1)观测期:

1#、2#桥墩钻孔桩施工开始至墩柱施工结束。

每二小时变化不超过-2mm~+2mm,累计不超30mm。

f.管线隆沉:

7.3、下穿立交工程

邻近线路30m围桩基施工开始至线路恢复。

(2)监测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