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1183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领航》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2.(四川省南充市2012届高三期中,1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

从中

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功臣 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

统治疆域 ④西周政治贵族色彩浓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

由晋、卫、鲁、燕

等姬姓贵族可知分封的对象并非主要对象是功臣,①不正确。

所以排除①即可。

D

3.(厦门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10月月考,2)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

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

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根据题干信息,部落时代之后进入封建时

代,部落时代尚未形成国家的雏形,之后形成了国家,即封建时代,这一时期主要的

代表王朝是商周,其主要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郡县时代形成了B、C、D所述的内

容。

4.(山东省聊城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段考,3)《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

出,不得立;

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则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属于中等难度题。

解题的关键是认识中国古代

的继承原则:

“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材料中体现微子启是“长”,

但是是“庶出”不是“贵”,所以立了是“嫡”的年龄小的“纣王”。

材料反映的是

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选B;

材料是继承王位,非A中的财产;

只提到长幼、嫡庶,并

不考虑C中的“才”;

是在兄弟中挑选,不是兄弟之间的继承,因此D也不正确。

B

5.(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

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

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

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

之法。

”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

6.(河南省豫南九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3)《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

父,有人劝说刘父:

“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

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父子关系为宗法关系的关键,从材料可见,在秦汉之际宗法关系已绝对地服从

于君权,天子被排除于宗法体系之外。

就本质而言,宗法制是两条线拧成的绳索,一

条线是氏族时代以来的血缘关系,一条线是自封建以来的政治需要。

在宗法制发展的

历史进程中,前一条线虽然始终未曾断绝,但却逐渐削弱;

后一条线则逐渐增强,渐

次处于主导的地位。

君统与宗统的合二而一,正是这两条线密切结合的西周时期;

统与宗统分离,天子、诸侯被排除在宗法体系之外,正是后一条线增强而居于主导地

位的秦汉时期。

君统与宗统关系的这种变迁,正是宗法制对于社会结构变化与政治格

局变化的适应。

D为主要干扰项,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意思。

A、

C说法错误。

此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主要考查了

宗法制和君主制。

7.(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4)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

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

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

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

从而先排除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

再排除B(法家)。

C

8.(佛山市禅城区2012届高三9月调研,12)《汉书·

地理志》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

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

指(  )

A.郡县制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

考查阅读能力,周实施的“周制”——宗法分封制使周亡,所以实行郡县制。

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

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

制而实行了郡县制。

因此“周制”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答案为B。

9.(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1)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

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

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分析材料可了解到这一制度始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时极盛、汉武帝时期完成。

联系所学只有C项郡县制符合这一特点,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

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本题选C

项。

A项始于夏代;

B项始于汉武帝时期;

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时。

10.(厦门双十中学2012届高三9月月考,7)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

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

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

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

学者

“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通过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

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以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学派产生了沉重冲击。

联系各选项,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的原因应是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选D项,其他A项“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与题意无必然联系;

B项说法本身

不成立;

C项说法所学知识中未体现。

11.(安徽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

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

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在分封制废除以后,皇帝的子孙、兄弟受分封(血缘分封)的长期存在,只能是

巩固皇权的一种体现。

A项错在“长期稳定”;

B项错在“基础”;

C项错在“历代政

权推崇”。

12.(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

构最大的变化是(  )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秦朝实行皇帝之下的三公九

卿,西汉实行皇帝之下“内朝”和“外朝”并行制度,“内朝”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等

级较低的官员担任,区别与由丞相组成的“外朝”形成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13.(浙江萧山九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质检,3)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

“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为克服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设“中朝”B.置枢密院

C.置刺史D.设内阁

“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

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

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

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

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本题选A项,B项北宋时设立枢密院;

C项汉武帝为加强对地

方监督,设立刺史;

D项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14.(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7)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

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

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

(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

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

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

皇权,本题选C项。

A项中“相权三分”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三省六部制说

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15.(河北正定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考试,9)《资治通鉴·

唐纪》记载:

“每议政之际,

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政治民主化出现B.皇帝大权已旁落

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要政治制度。

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主要负责

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尚书省负责执行。

三个部门

之间相互牵制,因此出现题干中“是非蜂起,上不能决”的现象,因此C项正确。

16.(吉林市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4)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

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

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材料中所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