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0222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总高度高层为42.050m,一层会议厅为8.450m;

±

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2982.900m。

2、建筑耐久年限:

一级(50年)。

3、建筑耐火等级:

一级

4、抗震设防烈度:

8度

5、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

6、基础形式:

筏型基础

二、测量准备工作

1、所需主要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1台

经纬仪2台

水准仪2台

铅垂仪1台

50m钢尺2把

各种仪器及工具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准使用。

2、人员:

测量人员需固定,事先应对施工队的测量放线人员进行培训,然后进行考核,合格后上岗试用,不合格的一律不用。

根据工程规模预计测量人员需要6人。

3、进场后,首先是现场的原始地物、地貌的测量绘制。

要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布点,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有关数据及资料,并绘制成图,作为原始资料归档保存。

4、现场水准点、红线桩的接收:

要进行复测、校核,看其误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三、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为了保证在给定的定位线在开挖施工完成后,能恢复到基槽里,并为以后的施工中提供放线依据,故此需建立平面控制网。

(一)建立首级坐标控制网:

由于多功能综合楼基槽开挖深度大,采用全站仪放基槽线,故在多功能综合楼建立坐标控制网。

以现有的地形条件下,采用矩形控制网控制。

在多功能综合楼的外围选择互相通视,不易遭施工破坏的位置利用全站仪根据已知的控制点建立矩形控制网。

(二)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见施工控制网布置图):

1、多功能综合楼采用5轴和30轴向单元内偏1.0米;

R轴和E轴向单元内偏移一米,建立矩形控制网。

2、当轴线的交点用串线法确定后,仪器必须架设在其交点上,分别观测“其交点,看是否满足90°

6”的要求。

其交点确定后,以设计距离进行对加密轴的校核并放样。

3、控制网加密桩应选择在距建筑物开挖线上口线50㎝处稳定位置处,主要控制点和加密控制桩要埋设砼桩,并用废钢筋焊接一个小铁罩将砼控制桩罩起来,并插小旗以作标识。

4、由于开挖施工及对建筑物的维护封闭对施工控制网的影响较大,除了要经常复测校核外,还要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网延伸至施工影响区之外或将控制点延伸至建筑物内的预埋件上或其他固定的地方,用红漆标记。

引测投点误差≤2㎜。

(三)正负零平内的平面控制

在地下结构部分浇至±

0.000时,在±

0.000面层上根据流水段的划分依据4轴、10轴、20轴、32轴,A轴、F轴、J轴、R轴等轴线在每个流水段上测定四个主要柱列轴线点。

控制点要留在两偏轴控制线相交的地方,以便于拉刚尺。

在每个流水段上组成一矩形控制,并在上升的每层模板上与该四个柱列轴线点相对应的位置留出10㎝×

10㎝的预留孔,作为该四个柱列轴线点向上作垂直传递之用。

向上传递采用激光铅垂仪向上传递。

四、建筑物定位及开挖线的测设

1、根据现场校核合格后的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放线。

将主要轴线的轴交点测设在场地上,然后用钢尺检查各轴之间的轴线尺寸并用经纬仪检查建筑物外墙转角处的轴线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由于外墙保温随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外墙线无法随结构测出,所以将主要依靠施工方格网的外部控制点恢复外墙线。

2、开挖前,测量人员要根据制定的开挖方案及开挖图放出开挖上口线,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用坡度尺进行坡度控制和下口线的恢复。

同时还要注意高程的测量,随开挖深度的加深将高程点引测到槽下,测量人员要注意对挖掘机的指挥,在开挖至距离坑底1000㎜以内时,要抄出1000㎜水平线,在基坑壁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楔,以此作为控制坑底标高的依据。

开挖时要预留20㎝保护层,留待人工清理以避免机械对原土层的扰动,破坏土壤持力。

人工清土时,应先放出各主要轴线,并在轴线上钉钢筋桩,抄测水平线,以此作为控制设计高程的依据。

3、基础开挖施工结束后,为方便施工,将轴线投测在基坑边坡上。

具体做法是:

在距坡顶30㎝左右的高度用水泥砂浆抹一块30×

30㎝的平面,抹灰面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

然后用红漆将轴线号标注在抹灰面上。

五、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1、在垫层混凝土浇筑完后,利用引桩在垫层上放出导墙内边线、底板外边线、内外墙边线,基础梁边线及各轴轴线和偏轴50cm的控制线。

在投下各主要轴线后先用经纬仪检查是否90度后,用检测合格的钢尺(注意要加尺长改正系数)量出各轴线的距离,合格后再进行其他相关测量工作。

高程控制要从至少两个以上的给定的水准点引测到工作面,其误差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即:

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误差4mm。

2、在基础底板浇筑完后,根据上部结构流水段的划分在每段留三个竖向控制点,控制点要留在两偏轴控制线相交的地方,要便于拉钢尺,以上每层顶板在相应位置留洞,利用激光铅垂仪向上传递。

每层以经纬仪配合钢尺量具放出每层的平面线,注意每段的校核。

3、竖向点的误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即: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2.5mm)。

4、高程传递,在每个流水段要由两个点以上向上传递。

在地下二层墙体施工完后,在墙的内外侧测出建筑1米的标高线,并用墨线弹出。

高程控制主要采用内控,即电梯井内弹线控制向上传递。

所以弹在墙上的墨线的误差要控制在2㎜以内,墨线宽度不大于1㎜。

在高程传递过程中要注意随时与其他几个流水段的高程点进行相互校核,以满足规范要求。

5、外墙大角线要随结构一起放出,在大角两个方向分别放出大角50cm控制线。

且四个大角线要随时相互校核其尺寸,保证结构的垂直。

6、外墙线采用内控,随结构将外墙施工用线及时引测到外墙。

7、二次结构线在主体施工完成后,依据结构50cm控制线放出施工用线。

六、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主要是为了掌握建筑物各部位的沉降变化情况,分析数据,做出预报,为建筑物的安全施工服务。

同时根据测得资料,对设计所预报的沉降数据进行验证。

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由甲方分包给有资质的测量施工队伍进行观测。

、永久性沉降观测基准点

永久性沉降观测基准点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依据,将绝对高程换算成相对高程,分别引测到建筑物四周无外界干扰的地方,位置不少于3处,永久性沉降观测基准点做法详下图:

、结构上埋设沉降观测点:

利用甲方聘请的施测单位所设置的沉降观测点。

(3)、沉降观测原则

沉降观测按照“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进行,做好沉降观测记录,绘制时间——沉降量与时间——荷载关系图等分析资料。

水准基点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利用周围建筑物使用的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即可。

观测前,应从水准基点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标准进行引测;

每次观测均应作仪器I角检验(I<15”)。

基点和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应严加保护,不得碰撞和破坏。

观测按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高程中误差±

1.0mm,相邻点高程中误差±

0.50mm,环线闭合差为0.6σn(n为测站数),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米,观测中应随记气象资料。

水准仪采用精密水准仪DSZ2或同精度的水准仪。

观测次数:

主体施工阶段每施工两层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填写工作观测记录及校验记录签字表,以备查归档,如果观测到异常沉降,应及时通知设计院和有关单位会同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观测点和观测次数。

(4)、沉降观测时间

沉降观测时间:

从±

0.000开始埋设沉降观测点,主体施工期间,每施工两层,观测一次。

主体施工完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直到至沉降稳定为止,如工程竣后仍需观测,应及时向甲方办理移交手续。

竣工后的观测工作由勘测专业单位承担,具体观测次数及时间与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与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有关条文及设计要求执行,我单位有能力承担施工期间的变形观测。

(5)、沉降观测方法

、观测基点: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基点,另外引测两个工作基点各若干个联系点。

、观测中一定保证“定人、定仪、定时”,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校验,以免影响观测结果,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制面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监理、甲方和设计单位。

、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进行,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使用DSZ2精密水准仪,并采用闭合法。

、采用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为小于0.3n1/2mm(n为测站数)。

、每次观测结束后,将观测高度列入沉降观测表中,及时计算相邻两次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并将资料提供给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

A、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B、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C、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D、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6)、整理成果

每次外业观测完成后,要即使进行内业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做好沉降观测记录表,完善沉降观测曲线图。

若发现异常,要及时通报设计、监理单位和甲方,以便进行必要的处理。

七、验线工作

在项目部验线员验线合格后报监理验线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验线工作需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进行,应对施工测量工作做出预防性的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

验线工作必须独立,应与放线工作分开,项目部应设立验线员。

高程验线要采用《规范》中的方法,用两次仪器高法加钢尺温差、尺长改正,传递上来标高平均值与放线值要符合《规范》中的要求。

本工程准备采用内外双控,但要注意用经纬仪随时检测建筑物外侧每个大角偏轴50cm的垂线是否垂直,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规范》中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复检。

八、资料管理

1、施工测量记录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确保建筑工程的定位、尺寸、标高、位置、和沉降量等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资料统称。

2、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应在完成施工测量施工方案、红线桩校核成果、水准点引测成果及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记录后,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

3、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应依据测绘部门提供的放线成果、红线桩及场地控制网,测定建筑物的位置、主控轴线及尺寸、建筑物±

0.000绝对高程,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

工程定位测量完成后,应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请测绘部门进行验线。

4、基槽验线记录,应根据主控轴线和基础平面图检验建筑物基底外轮廓线、积水坑、电梯井坑、坡度、基槽断面尺寸等填写《基槽验线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

在完成高程控制网布置后5日之内上报高程控制平面布置图(要标识流水段的划分及每个流水段上的高程控制点的位置)。

5、楼层平面放线记录,包括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各层墙柱轴线、墙柱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垂直度偏差等,应在完成楼层平面线后填写《楼层平面放线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

6、楼层标高抄测记录,楼层标高抄测包括建筑1米控制线,在完成楼层标高抄测后,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

7、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应在结构工程完成和竣工时,对建筑物的垂直度和全高进行实测并记录,填写《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

8、所有记录的填写要字迹清晰可辨,按要求内容逐项填写,记录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