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302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

《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膏《全国中草药汇编》Word下载.docx

【备注】

(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

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

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

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

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

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5)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

(6)石膏煅后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

(7)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来洪大者,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

如与清热凉血药同用,尚能用治热盛发斑、神昏谵语等气营两燔的症候。

石膏善清肺胃热,如见邪热郁沸或胃火炽盛等症,均可使用本品。

在临床应用时如配以知母,则清热泻火,可治阳明里热;

如配麻黄,则清宣肺热,至肺热喘咳;

治胃火齿痛,配熟地,则清胃滋阴,治虚火牙痛;

配人参,则清热益气,治热盛津气两伤。

总的来说,大都是取它清肺凉胃的功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辞典》:

【出处】《本经》

【别名】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原形态】单斜晶系。

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

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蜜黄色或黑色等。

条痕白色。

透明至半透明。

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状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

片状解理显着。

断口贝状至多片状。

硬度1.5~2。

比重2.3。

具柔性和挠性。

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

【生境分布】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性状】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

全体白色至灰白色。

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

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

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

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

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煅石膏。

【化学成份】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

其中CaO为32.5%、SO2为46.6%、H2O为20.9%,此外常有粘土、砂粒、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混入。

据北京医学院分析,除硫酸钙外,尚夹杂微量的Fe++及Mg++。

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

【炮制】

生石膏:

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

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①《雷公炮炙论》:

"

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

②《纲目》:

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③《药品化义》:

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性味】

辛甘,寒。

①《本经》:

味辛,微寒。

②《别录》:

甘,大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

《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

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

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功能主治】

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

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

煅敷生肌敛疮。

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

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

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

和葱煎茶去头痛."

④《日华子本草》:

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⑤《珍珠囊》:

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⑥《用药心法》:

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⑦《本草衍义补遗》:

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⑧杨士瀛:

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⑨《本草蒙筌》:

胃脘痛甚,吞服。

⑩《长沙药解》:

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⑩《本草再新》:

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

或入丸、散。

外用:

煅研撒或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

鸡子为之使。

恶莽草、马目毒公。

②《药性论》:

恶巴豆。

畏铁。

《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附方】

①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遣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白虎汤)

②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

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

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热,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巳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③治湿温多汗,妄言烦渴:

石膏、炙甘草等分。

为末。

每服二钱匕,浆水调下。

(《伤寒总病论》)

④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

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龟二钱,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

(《温病条辨》化斑汤)

⑤治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仟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⑥治痰热而喘,痰涌如泉:

寒水石、石膏各等分。

上为细末。

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

(《素问病机保命集》双玉散)

⑦治热嗽喘甚者,久不愈:

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

上为末。

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残生姜汁、蜜调下。

(《普济方》石膏散)

⑧治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

石膏六两(碎,绵裹),大乌梅二十枚。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饮之。

(《外台》)

⑨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

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

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

石膏可三度用之。

(《圣惠方》石膏粥)

⑩治偏正头疼,连睛疼:

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

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

(《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⑾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

寒水石(煅)三两,辰砂三钱半(别研),生脑子半字。

上为末,以少许掺患处,咽津,日夜数次用。

(《三因方》龙石散)

⑿治喉风:

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

水煎服。

(《喉科秘诀》石膏汤)

⒀治胃火牙疼:

好软石膏一两,火煅。

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五分,为末,日用揩牙。

(《保寿堂经验方》)

⒁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

石膏末每服一钱,猪肝一片,薄批,掺药在上,缠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

(《明目方》)

⒂治小儿伤热吐泻黄瘦:

寒水石、石膏各半两,甘草(生)一钱。

上同为细末。

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

(《小儿药证直诀》玉露散)

⒃治筋骨疼痛,因风热者:

石膏三钱,飞罗面七钱。

为末,水和,煅红,冷定,滚酒化服,被盖取汗,连服三日。

(《卫生杂兴》)

⒄治诸金刃所伤,血出不止:

石膏、槟榔、黄连(去须)各一两,黄柏半两。

上为细末,随多少掺敷疮上,血定,便入水不妨。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⒅治汤火烂疮:

石膏捣末以敷之。

(《肘后方》)

⒆治乳痈:

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细研。

每服三钱,温酒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

(《仁斋直指方》一醉膏)

⒇治疔疮渍破,能搜脓清热生肌:

石膏(煅)九钱,黄灵药一钱。

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

每用少许,撒于患处。

(《医宗金鉴》九一丹)

(21)治痔漏:

煅石膏一斤,冰片五克,共为细末,外敷患处。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

用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同时可以免除烧伤患者的换药痛苦。

用法:

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拭去污物,剪开水泡,除掉腐皮,再用2~4密普鲁卡因溶液涂布创面,然后将炒过的石膏粉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创面上(可撒得厚些)。

经1~2小时后,石膏粉干固;

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可继续撒布。

一般在12~24小时后即可形成石膏痂片。

痂片干固后不宣过早剥去,以免引起剧痛、出血及感染。

一般Ⅱ°

烧伤经3~7天痴片即可脱落。

如痴皮过硬且感痛痒时,可涂2%普鲁卡因油或青霉素软膏(事先作过敏试验)。

如痂下感染,应将痂片除去,清洗干净后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时涂以青霉素软膏。

上述方法观察36例:

其中Ⅰ°

烫伤26例,Ⅱ、Ⅲ°

混合烫伤11例;

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17例,11~20%者12例,21~30%者4例,31~40%者2例,90%者1例。

结果除1例小儿因合并麻疹、肺炎,1例小儿因烧伤面积在90%左右、入院时即出现严重中毒现象而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

但此项治疗方法尚存在如下问题:

㈠冬天或天冷时常难以施行;

㈡石膏痴皮干固后患者常有难忍的痛痒感;

㈢Ⅲ°

烫伤,石膏痂片仅可作为人工痂皮,暂时保护创面,尚不能代替早期的植皮。

此外,如将石膏粉用桐油或花生油调制成膏,外敷患处,对促进创面愈合亦有较好的效果。

②用于充填骨缺损腔

应用石膏充填,治疗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14例,其中12例经2~17个月的观察,均获痊愈。

在观察5个月以上的7例中无1例复发,X线检查骨缺损均愈合,有的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