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7806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新)PPT资料.ppt

四四.对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辅助性的辅助性的有条件的有条件的1.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2.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一)感觉的定义: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定义: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三)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阈限降低感觉减退:

感觉阈限增高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

(四)知觉障碍:

1.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错听、错视等。

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2.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的分类:

按涉及的感官分:

幻听:

临床最常见、且有诊断意义的幻觉。

可见于功能见于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也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肺性脑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肺性脑病、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碍等)病、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碍等)。

非言语性幻听:

轰鸣声、水流声等。

言语性幻听(最多见):

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等。

幻视:

可见于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精神分可见于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精神分裂症等。

裂症等。

单调的光、色,人物、场面、恐怖性;

嗅幻觉:

难闻的气味,可因此拒食。

幻味:

尝到某种特殊怪味,可因此拒食。

幻触:

虫爬、针刺、电击等,部位明确。

内脏性幻觉:

能清楚描述自己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肺在扇动。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真真性幻觉:

性幻觉:

幻觉形象位于外部空间;

形象鲜明生动;

感到直接通过本人的感觉器官获得;

可有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假性幻觉:

一般轮廓不清,不够鲜明生动;

不位于外部空间,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患者的主观空间;

不通过感官获得;

幻觉.知觉与表象的区别区别点知觉表象真性幻觉假性幻觉1.当时有无相应的客观刺激作有无无无用于感官。

2.映象的清晰.高低高中鲜明生动程度。

3.当事人是否否是否否感到映象是自己意志的产物。

4.映象来源有有无有无无明确的定位。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

功能性幻觉:

又称机能性幻觉;

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反射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思维鸣响:

自己思考的内容变成了声音,自己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

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仅见于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

(五)感知综合障碍: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总体上能感知,但对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二.思维及思维障碍.

(一)相关定义:

1.思维:

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由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联想、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个过程称为思维。

2.联想: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以表象的形式出现,一个表象与另一个表象联系,引起另一个表象,这样的过程称联想。

3.其余请复习基础心理学。

(二)思维形式障碍:

包括联想障碍及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

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与躁狂有关)2.思维迟缓:

抑制性的,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力、反应迟钝。

(与抑郁有关)3.思维贫乏:

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器质性痴呆状态)4.思维散漫:

思维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5.思维破裂:

概念之间联想断裂,句意互不相关,严重者可表现为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6.思维不连贯:

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语词杂拌。

(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思维中断和思维被夺8.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9.病理性赘述10.病理性象征性思维11.语词新作12.逻辑倒错性思维(三)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

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特征:

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2.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

3.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

妄想的分类:

.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类:

(1)被害妄想

(2)关系妄想(3)特殊意义妄想(4)物理影响妄想及被控制妄想(5)夸大妄想(6)罪恶妄想(7)疑病妄想(8)嫉妒妄想(9)钟情妄想(10)思维被洞悉妄想(被洞悉感)妄想的分类:

按起源分:

(1)原发性妄想:

突发、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亦非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是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2)继发性妄想:

继发于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继发于另一妄想基础上的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按妄想的结构分类:

(1)系统性妄想:

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

(2)非系统性妄想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

强迫性思维与强制性思维的区别:

强迫性思维强制性思维a.感到是自己的思维;

感到是异己的思维;

b.内容单一反复出现;

大量杂乱的不同内容c.知道不合理;

不知道不合理;

d.想摆脱但摆脱不了;

不想摆脱;

e.有痛苦感;

没有痛苦感;

f.多见于强迫症;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超价观念a.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常常有一定的事实为基础;

c.此观念片面、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d.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明显影响其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

e.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注意的定义:

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是判断意识障碍的重要指标。

主动注意:

对既定目标的注意,与个人思想、感情、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

被动注意:

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无自觉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

常见的注意障碍:

1.注意减弱2.注意狭窄

(二).记忆及记忆障碍定义:

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常见的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2.记忆减退:

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

3.遗忘:

对既往感知的事物不能回忆。

4.错构:

记忆的错误,并坚信不疑。

5.虚构:

以想象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三).智能和智能障碍智能的定义智能障碍的分类:

1.精神发育迟滞原因:

先天、围产期、生长发育成熟前,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智能不能随年龄增长,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2.痴呆

(1)后天获得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

(2)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幼稚、低级的和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等。

(3)意识清楚情况下,由后天原因造成的智能明显受损。

(4)绝大多数痴呆是脑器质性质的与假性痴呆的鉴别(由心理应激引起):

(1).刚塞综合征(Gansersyndrome)

(2).童样痴呆(3).抑郁性假性痴呆五.自知力障碍自知力:

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1.重精神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

2.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3.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情感情绪心境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1.情绪高涨自诉心里高兴、如同过节表现为精力充沛、自诉心里高兴、如同过节表现为精力充沛、自我评价过高、易激惹且易恢复、行为有感染力。

自我评价过高、易激惹且易恢复、行为有感染力。

躁狂状态:

思维奔逸、情绪高涨、动作增多躁狂状态:

思维奔逸、情绪高涨、动作增多同时存在同时存在。

2.情绪低落自诉精力不足、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表现为安静失眠或睡眠过多表现为安静独处、愉快感缺失、原有兴趣消失、自我评价低、独处、愉快感缺失、原有兴趣消失、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

自信心不足、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

抑郁状态:

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抑郁状态:

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同时存在。

同时存在。

3.焦虑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情况下,紧张恐惧、感感到忧虑不安、顾虑重重等,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到忧虑不安、顾虑重重等,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

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及运动性不安。

惊恐发作:

急性焦虑发作。

焦虑症状多见于神经症中的焦虑症。

也常见于有心理压力的人。

关于焦虑1、焦虑的定义:

没有客观刺激和特定情境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

焦虑一词的含义目前已经有些难以把握了。

2.一定程度的焦虑对生活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

3.强烈的焦虑也并不总是消极的。

4.Freud将焦虑分为三类:

(1)客体性焦虑(恐惧):

与客体有关;

原发的、继发的;

(2)神经性焦虑:

意识不到,在无意识里,与本能冲动有关;

(3)道德性焦虑:

危险来自超我;

体验到耻感和罪感。

5.焦虑的临床表现,有如下五个特点:

(1)是一种情绪状态,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

(2)情绪不快和痛苦,可有死亡来临或马上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意味着某种危险马上要发生。

(4)缺乏实际威胁,或诱发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5)伴有躯体不适感、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6.焦虑症状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

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

(2)精神运动性不安;

(3)伴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只有上述的

(1)而没有

(2)、(3)的表现,不能合理地视为病理症状。

反之,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也不能视为焦虑。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理的东西本身可以变成身体症状,这一过程称为躯体化。

又分为下列两种说法:

(1)躯体化是一种广义的转换形式。

(2)心理的东西变成随意肌或特殊感官的功能障碍称为转换;

心理的东西变成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称为躯体化。

7.没有精神症状就不能诊断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能以躯体化为理由做出焦虑症或抑郁症的诊断。

心理的东西本身可以变成身体症状,这个假设至今未被证明。

4.恐怖正常恐怖:

一种基本情绪,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可被他人理解。

异常恐怖:

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对特定情境或事物的与处境不符的恐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