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3717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研究方法(面孔方面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0世纪80年代,Bruce和Young系统地研究了人对面孔的识别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经典的面孔识别功能模型。

自此,面孔识别成为认知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面孔识别包括,面孔身份识别,即人能轻易地从不同表情中识别出同一个人的面孔,面部表情识别,即从不同人的面孔上识别出同一种表情。

2.2研究方法

2.2.1快速分类范式

快速分类实验speededclassificationtask,由Bruce设计来支持并行双路径加工的理论。

Bruce用熟悉与不熟悉人的面部表情图设计了3个快速分类(speededsificationtask)实验。

实验一要求被试行表情分类判断,结果发现判断不受熟悉影响;

实验二要求被试进行性别判断,结发现熟悉度显著影响判断;

实验三要求被判断是原始图片(intactface)还是改动过的图片(jumbledfaces),结果发现熟悉度显著影响这种身份判断。

实验结果出现了分离:

熟悉度影响身份识别,但并不影响表情判断。

这支持功能模型假设[1]。

2.2.2混合范式

混合范式由Calder和Young设计来支持并行双路径加工的理论。

混合范式指实验用的材料即面孔的上下两半分别由不同的身份和/或表情组成,再要求被试进行身份或者表情的匹配任务。

Calder和Young的实验结果支持并行独立路径假设[2]。

2.2.3Garner范式

Garner范式由Garner设计]Garner效应作为测量指标来考察面孔身份识别与面部表情识别之间的交互作用。

Garner效应是Garner提出的研究两个维量之间交互干扰程度的一种

测量指标,经典的Garner实验范式包括两个实验组段,考察两个维量之间的交互影响。

在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交互影响实验中,典型的Garner任务设计是:

在组段一中要求被试只根据一个维量(如表情)进行快速分类作业而另外一个维量(如身份)保持恒定(称为基线组段),而在组段二中要求被试同样根据维量一进行快速分类但维量二则是变化的(称为过虑组段),分别记录两个组段中的反应时成绩,然后以两个组段中被试的平均反应时成绩差作为维量二对维量一的干扰效应量。

Ganel等的实验结果验证了面孔身份对表情识别的干扰以及面部表情对面孔身份识别的干扰,并用面孔的区(discriminability)及典型性(typicality)解释了表情对面孔身份识别的干扰效应较弱的原因:

相对于表情的区分度,面孔身份的区分度明显更大一些[3]。

2.2.4神经心理学研究

失认症病人的研究,研究者用失认症病人进行了大量的面

孔识别研究。

就已有的案例而言,大多数失认症病人是面孔身份识别与面部表情识别均受损,只有少数出现面孔身份识别与面部表情识别受损的分离;

在面孔身份识别受损的病人中,有些还会伴有物体识别能力的受损。

失认症病人面孔识别的这种选择性受损,预示着面孔身份识别与面部表情识别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独立的脑神经通路。

有关正常被试的脑皮层诱发电位研究发现,N170脑电成分可能是面孔身份识别的特有成分,而N400附近的负波成分则与表情识别有关[4]。

杏仁核损伤病人的研究,杏仁核损伤病人是面部识别研究的另外一类重要临床对象,这类病人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面部表情识别困难。

3.研究点

3.1概念

在面孔识别中,动态条件下面孔识别绩效高于静态条件下识别绩效的现象被称为动态增益效应(thebenefitsoffacialmo

tion)。

3.2研究方法

3.2.1弱化面孔形式信息的方法

Lander等(1999)采用降低图像质量的方式处理实验材料,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材料倒置、冲蚀效果下,对名人面孔的辨认具有动态增益效应。

Lander等(2001)还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不同马赛克方式和黑白冲蚀方法对动态增益效应的影响,发现随着图像质量的下降动态增益效应逐渐显著[5]。

3.2.2面孔匹配实验范式

Roark等(2006)采用面孔匹配实验范式,发现在相对熟悉的条件下,即使观察条件有较大的变化,面部表情对身份辨认仍有重要作用[6]。

3.2.3重复启动实验范式

Lander等(2004)通过重复启动的实验范式发现:

在正常的播放顺序和播放速度下,面部活动均有明显的启动效应;

当目标面部活动刺激与探测面部活动刺激相同时,启动效应最为明显[7]。

3.2.4新旧判断范式

Pike等的系列研究采用了传统的新旧判断范式。

在学习阶

段,被试在不同条件下记忆一些目标照片,在测试阶段,被试对所呈现静态照片作出是否在学习阶段学习过的判断。

实验发

现,以动态形式记忆的面孔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静态条件下记忆的面孔[8]。

3.2.5目标匹配和继时匹配实验范式

此外,2003年Bonner等采用目标匹配和继时匹配的实验范式对陌生面孔的动态增益效应进行研究,也得出了与Christie等(1998)相似的结论[9]。

3.2.6眼动模式研究

Rakover(2002)等使用眼动仪记录了面孔记忆中的眼动模式,发现人在对面孔进行认知时,注视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排序为:

眼睛、鼻子、嘴巴、其他部位(比如耳朵、下巴、额头等)

另外,Lander等(2005)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的面部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动态增益效应,面部活动越具有特异性,其产生的动态增益效应越明显[10]。

参考文献:

[1]WatsonD,TellegenA.Towardaconsensualstructureofmood.PsychologicalBulletin,1985,98:

219∼235

[2]LeDouxJE.Emotioncircuitsinthebrain.AnnualReviewofNeuroscience,2000,23:

155∼184

[3]GanelT,Goshen-GottsteinY.EffectsofFamiliarityonthePerceptualIntegralityoftheIdentityandExpressionofFaces:

TheParallel-RouteHypothesisRevisited.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HumanPerceptionandPerformance,2004,30(3):

583∼597

[4]GarnerWR.Interactionofstimulusdimensionsinconcept

andchoiceprocesses.CognitivePsychology,1976,8:

89∼123

[5]LanderK,BruceV.Repetitionprimingfrommovingfaces.Memory&

Cognition,2004,32(4):

640~647

[6]LanderK,BruceV,HillH.Evaluatingtheeffectivenessofpixelationandblurringonmaskingtheidentityoffamiliarfaces.AppliedCognitivePsychology,2001,15

(1):

101~116

[7]RoarkDA,OTooleA,AbdiH.Learningthemoves:

Theeffectoffamiliarityandfacialmotiononpersonrecognitionacross

largechangesinviewingforma.tPerception,2006,35(6):

761~773

[8]PikeGE,KempRI,TowellNA,eta.lRecognizingmovingfaces:

Therelativecontributionofmotionandperspectiveviewinformation.VisualCognition,1997,

4(4):

409~437

[9]BonnerL,BurtonAM,BruceV.Gettingtoknowyou:

Howwelearnnewfaces.VisualCognition,2003,10(5):

527~536

[10]RakoverS.Featuralvs.configurationalinformationinfaces:

Aconceptualandempiricalanalysis.BritishJournalof

Psychology,2002,93(30):

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