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99779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文档格式.doc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文档格式.doc

7.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宜采用程序升温。

8.汽化温度:

进样后要有足够的汽化温度,使液体试样迅速汽化后被载气带入柱中。

在保证试样不分解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汽化温度对分离及定量有利,尤其当进样量大时更是如此。

一般选择汽化温度比柱温高30—70℃。

9.检测器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

10.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11.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某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1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

13.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都具备贮液器、高压泵、梯度洗提装置、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恒温器和色谱工作站等主要部件。

14.PH玻璃电极属于敏化电极和非晶体(膜)电极。

15.极谱定量方法:

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16.干扰电流:

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大、氧波、氢波。

17.ICP: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

18.光谱定性分析通常用比较法进行,对测定复杂组分以及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需用铁的光谱来进行比较。

19.紫外吸收光谱属于分子的吸收光谱,分子呈带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属线状吸收光谱。

20.一般将跃迁分成四类:

①N→V跃迁;

②N→Q跃迁;

③N→R跃迁;

④电荷迁移跃迁。

21.有机化合物价电子可能产生的跃迁主要为σ→σ﹡,n→σ﹡,n→π﹡,π→π﹡。

各种跃迁所需能量的大小:

E(σ→σ﹡)>E(n→σ﹡)≥E(π→π﹡)>E(n→π﹡)

22.p276图9-4p278图9-5p287课后习题8.9.

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及检测系统组成。

24.常用的火焰有空气-乙炔火焰(用途最广的一种)、贫燃性空气-乙炔火焰(还原性差,仅用于不易氧化的元素)、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

25.(选择题中的计算题)W=D*S*10¯

³

W为单色器的通带宽度nm;

D为光栅线色散率的倒数nm*mm¯

1;

S为狭缝宽度um。

26.(选择题中的计算题)灵敏度、特征浓度及检出限p262

名词

1.基线:

当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反映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

2.保留值:

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3.死时间:

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保留时间:

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时间。

5.调整保留时间:

指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6.死体积: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7.保留体积:

指从进样开始到柱后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通过的载气体积。

8.调整保留体积:

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9.相对保留值:

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

10.分离度:

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1.选择性系数:

指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待测(敏感)离子和干扰离子响应程度的判别,即外来离子(干扰离子)j对待测离子i产生干扰性响应的程度。

一般用Kij表示。

一般Kij都小于1。

其值越小表示电极对待测离子的选择性越高。

12.半波电位:

当电流等于扩散电流的一半时得电位,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与被还原离子的浓度无关。

13.共振线: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

14.梯度洗涤:

流动相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容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k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15.助色团:

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6.生色团:

若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将使这一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区范围内,这种基团称生色团。

17.自然宽度:

在无外界影响下,谱线仍有一定宽度,这种宽度称为自然宽度。

18.多普勒变宽:

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故又称热变宽。

19.压力变宽:

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能级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谱线变宽。

20.深色移动或红移:

由于这类原子中有n电子,n电子较σ键电子激发,使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减低,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深色移动或红移。

简答体

1.内标法原理:

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线作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与分析线匀称的谱线作为内标线,这两条谱线组成所谓分析线对。

分析线与内标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称为相对强度。

内标线就是借测量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2.内标线和分析线对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⑴原来试样内应不含或仅含有极少量所加内标元素。

⑵因为元素发射的谱线强度与该元素的激发电位有关,因此要选择激发电位相同或接近的分析线对。

⑶两条谱线的波长应尽可能接近。

⑷所选线对的强度不应相差过大。

⑸所选用的谱线应不受其他元素谱线的干扰,也应不是自吸收严重的谱线。

⑹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的挥发率应相近。

3.柱温的选择:

①对于高沸点混合物(300%--400%),希望在较低的柱温下分析。

为了改善相传质速率,可用低固液含量的色谱柱,使液膜薄一些,但允许最大进量减少,因此需采用高灵敏度检测器。

②对于沸点不太高的混合物(200%--300%),可在中等柱温下操作,固定液质量分数为5%--10%,柱温比其平均沸点低100%。

③对于沸点在100%--200%的混合物,柱温可选在其平均沸点2/3左右,固定液质量分数为10%--15%。

④对于气体、气态烃等低沸点混合物,柱温选在其沸点或沸点以上,以便能在室温或50%以下分析。

固定液质量分数一般在15%--25%,或采用吸附剂作固定相。

4.光谱定性分析通常用比较法进行,即将试样与已知的欲鉴定元素的化合物相同的条件下并列摄谱,然后将所得光谱图进行比较,一确定某些元素是否存在。

5.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

为了实现峰值吸收的测量,除了要求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应小于吸收线半宽外,还必须使通过原子蒸气的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v0相重合,这就是为什么在测定时需要使用一个与待测元素同种元素制成的锐线光源的原因。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中测定条件的选择包括:

①分析线的选择:

通常选择元素的共振线作分析线,因为这样可使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②空心阴极灯电流:

选用时应在保证稳定和合适光强输出情况下,尽量选用最低的工作电流。

③火焰:

火焰的选择和调节是保证高原子化效率的关键之一。

④燃烧器高度:

由于元素自由原子浓度在火焰中随火焰高度不同而各不相同,在测定时必须仔细调节燃烧器的高度,使测量光束从自由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通过,以期得到最佳的灵敏度。

⑤狭缝宽度:

狭缝宽度的选择与一系列因素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