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091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docx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

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语言艺术的典范,是个大宝藏。

但在六十年代以前,对《红楼梦》语言的研究还不多,这是块未触动或只动过几下锄头的地方。

就曹雪芹对修辞方式的运用来看,不论运用哪一种,都有含蓄之美,情趣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

红楼梦;含蓄蕴藉;成因;修辞

Simplyanalyzetheimplicitartistictacticsof

“DreamoftheRedChamber”

Abstract:

“DreamoftheRedChamber”isthemodelofnovellanguageartandabigtreasureinourcountry.Butinthe1960s,therewasstillnotmuchstudyonlanguageof“DreamoftheRedChamber”,thisisthefieldwherehasnotresearched.WatchingonCaoxueqin’sapplicationoftherhetoricway,nomatterwhichoneisused,thereisbeautifultheimplicitone,thebeautyofthetemperamentandinterestwhichgiveeveryonebeautifulenjoyment.

Keywords:

DreamoftheRedChamber;Accumulateandmakeuseofimplicitly;Stylecause;Rhetoric

 

一、含蓄蕴藉………………………………………………………………………1

二、《红楼梦》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3

三、含蓄手法的综合运用…………………………………………………………5

(一)谐音表义……………………………………………………………………5

(二)借物寓意……………………………………………………………………8

(三)析字妙用……………………………………………………………………9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一、含蓄蕴藉

含蓄也作涵蓄,有三重意思:

一是从思想内容说的,作品的含意深隐,意在言外。

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二是从情节上说的,即情节暗示;三是从手法上说的,采用含蓄手法,指文艺创作不用语句直言,而寄托于形象。

比如咱们中国人不太喜欢直来直去,说话办事都喜欢绕个弯儿。

这不是我们不怕麻烦,而是含蓄。

含蓄是修养,是美德,但也是虚伪,甚至是狡诈。

它已溶入我们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各个角落,渗到中国人的骨子里。

象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我们也不在乎画面本身,而重视画外之意,要的是藏在画面之下的意境。

不象西方绘画那么直接,看第一眼就要觉得美。

所以古西腊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的绘画,注重真实,符合逻辑和准确的细节。

连人首和身体的比例也有一个黄金比率。

所以难怪他们初学者又画静物,又画模特的忙好几年。

而中国画要的是传神,而这“神”不在画面之上。

故不需画面的美。

画上的物体也不必成比例和符合逻辑。

地位高的大人物,在真实生活中可能是矮子,可在画面上往往比其他人高大。

孔子的身体可以画得不魁梧,相貌也不必漂亮,但脑袋要大,象征有智慧。

而且画面极其简捷,宁愿在画面上留下大片空白也不多画一笔。

能不用色彩的就不用,所以水墨画便大受欢迎,这与我们崇尚含蓄的思想有关,要得是给观众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我们的画与诗一样就象陈年的老酒。

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不是坐在画室里画静物,画模特儿。

所以画家要溶入自己对文化的修养和积淀,人生的沧桑和对自然的观察才有好画。

品诗品画的人也要象品酒一样的慢饮细品才会咂出味道来。

像八大山人的画,多为枯枝,败叶,顽石与倦鸟,且极其简练,画面上常留有大片空白,仅从画面上看,不能算美。

但细品之下就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是失意孤独与愤世嫉俗。

宋徽宗时,绘画中的这种含蓄之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宋徽宗考官,绘画为一考试科目,评判的标准不是画技,而是要看是否有诗意。

这里的“诗意”,实际就是含蓄。

如有一年他出了一个深山藏古寺的题目,第一名的画,上面画满了层层山峦和茫茫树丛,就是不见寺庙。

但画有一个和尚在溪边汲水。

可见那寺必然隐在那山后或树丛林,要不哪来的和尚呢?

细品之下寺庙跃然纸上。

像绘画中的这种简练与含蓄,在其他艺术中还可以见到。

如在我们的传统戏剧中,若出现门,则不需真的在布景中设一门,而要演员通过高抬脚表示过门槛,或用手作推门动作来表示有一门在那里。

骑马也不用真的牵一匹马来,演员只要手执马鞭来比划一下就行了。

当然这一比一划也不是那么简单。

关键是要看是否传神。

这“神”就象那座古寺,要藏在这一比一划里,而不在比划本身。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师与跑龙套的区别。

我们中国人讲究内在的东西,对浮在表面上的东西往往不屑一顾,所以也就不太重视。

象京剧《三岔口》里的摸黑对打,道具除了演员手里的刀外,就是一张桌子。

剩下的就是演员的功夫了。

舞台上虽然灯光如昼,可演员通过动作让观众看出那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

而西方的东西则比较直接。

象绘画讲究色彩与布局,象歌剧不单要有漂亮的服装,优美的音乐,还要有真实而庞大的布景。

第一眼就会给你以强烈而直接的印象。

不需琢磨,就把想要告诉你的全都展示给你。

象前些年红的发紫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正是用它真实庞大的布景,优美动听的音乐,再加上毫无诗意可言的爱情故事来取胜的。

这正符合现代人日趋直接而高节奏的口味。

在我们的建筑方面,含蓄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西方人注意个人隐私,可庭院多不设围墙,即使有围墙也是矮矮的,让人一窥到底。

我们则喜欢院子要有高高的围墙。

在我国北方的小院,不论多么破落,刚进家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堵墙,不为别的,为的就是挡住初来者的视线,不让来人一眼看到院内,给人留下一点想象的余地。

这种美学思想在我们的园林中处处可以看到。

象苏州园林,不是曲径,就是曲廊,还有假山内的曲洞。

开阔的水面太开阔太直接,那么就建一个亭子。

要想知道亭里的风光,得先要经过九曲十八桥。

为的是让人一曲一个景致,一折一个天地。

让人想象,让人回味,这同我们诗画里的意境是异曲同工。

我们对含蓄的喜爱使得我们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和比喻。

这给我们的文学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在描述一件事情时,用只有几个字的成语来描述,不但使文字得到简练,还可以令人回想起这个成语之后的悠远的故事,大大丰富了文字的内涵。

象描述姑娘漂亮,用“倾国倾城”,或“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这姑娘到底有多美?

您只要想想连月亮和花儿都自惭形秽,那要有多美。

这比又是眉毛又是鼻子又是腰身的大段文字更生动,更简洁,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多种文体的过程,手法独特,挥洒自如,但并非毫无拘束,随意而作。

在何时何处使用何种文体,都因人因事因境而定,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

在抒发人物强烈感情时,多用长诗,如《葬花吟》、《芙蓉诔》等。

其中《芙蓉诔》尤为突出,以长诗形式激发出宝玉哀悼晴雯、痛恨黑暗现实交织而成的悲愤难抑的感情,又兼以擅长于表达波澜起伏感情的“骚体”,表达了宝玉对现实社会强烈的不满与抨击;‘在人物咏物抒怀时,一般采用短诗,如《对月有怀》、《咏柳絮》等;在预示人物命运或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时,则采用短诗或小巧且“辞欲隐而显”(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的谜语,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贾政的“砚台”谜等。

《红楼梦》运用多种文体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各种文体作为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完全熔铸于人物形象和故事之中,对于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隐含地表达思想倾向和艺术地营造意境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红楼梦》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种风格的形成,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

阶级、时代、传统文化的哺育、作家个人时身世经历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首先,《红楼梦》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

《红楼梦》明确强调以“我半世亲睹亲闻”的“一段陈迹故事”,为创作题材,开卷即云: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又云:

“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因此,《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的作品。

曹雪芹的先人曹空、曹寅、曹禺、曹颓祖孙三代,出身包衣,由于深得康熙皇帝宠信,历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曹寅父子三人还曾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等钦差。

雍正即位后,因曹家与雍正的政敌有牵连而被革职抄家,从此衰败下来;当年“锦衣纨褥”的贵族公子曹雪芹,晚年顿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境地。

《红楼梦》写作于清乾隆年间,正是大兴文字狱之时,“一字相牵,百口莫辩,一人获罪,九族株连”。

因此,他以一个罪人之身写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性的作品《红楼梦》,只能运用含蓄手法才能尽量逃脱文字狱可能带来的危险。

从乾嘉以后考据学之大盛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整个学术界的一种沉默,一些进步的政治、学术思想,也要借助别的形式来表现。

如戴震通过《孟子字义疏证》来阐发,《聊斋志异》借助神仙鬼狐来抒发蒲松龄的胸中块垒。

在此背景下,曹雪芹要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要批判君权,要表达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憎恨,就只能用委婉含蓄的手法。

曹雪芹描写了石头神话、还泪神话、太虚幻境,为《红楼梦》抹上一层神话的和迷信的色彩。

《红楼梦》以梦幻手法写出作家历尽悲欢离合的“一番梦幻般的经历”,含蓄地表达了伤时骂世之旨,从而使之不致夭折,并流传千古。

其次,《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与曹雪芹深受传统文化的哺育是分不开的。

含蓄,本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

古人写作诗文就很注重含蓄,刘勰说过:

“立之英蕤,有秀有隐。

隐者,文外之重旨也。

”[1]这“隐”字,就是含蓄之意,“文外之重旨”,就是意在言外。

对此,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的说得更具体明白:

“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

”[2]钟嵘的《诗品》提倡“滋味”说,反对诗歌内容的“淡乎寡味”,司空图《诗品》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都是主张要含蓄。

把思想感情深含于文辞之中,读者读到含蓄之处,像吃橄榄似的,越嚼越有回味,口中余味无穷。

受传统文化哺育曹雪芹,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个小说家,而且工于诗画。

他熟练掌握了含蓄的手法,并将含蓄的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采,使之别具特色。

《红楼梦》作为小说,含蓄手法运用得如此成功,这正是曹雪芹的伟大艺术力量的表现。

再次,借题发挥伤时骂世的《红楼梦》当然不像它开头就宣称的那样是一部“毫不干涉时世……大旨谈情”的书,它只不过把伤时骂世之旨作了一番遮盖掩饰罢了。

诗词曲赋中有时比较可以说些小说主体描述文字中所不便直接说的话,在借题发挥、微词讥贬上有时也容易些。

比如薛宝钗所作的《螃蟹咏》,其中有一联说: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写的虽然是横行一时、到头来不免被煮食的螃蟹,但是作为给那些心机险诈、善于搞阴谋诡计、不走正路、得意时不可一世的政客、野心家画像,也十分维肖,他们最后不都是机关算尽,却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

小说中特意借众人之口说:

“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可见,确是在借题发挥“骂世”。

又比如《姽婳词》,看起来对立面是所谓“‘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颂扬的是当今皇帝有褒奖前代所遗落的可嘉人事的圣德,实质上则是指桑骂槐,揭露当朝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如果不是借做诗为名,是不敢这样直接干涉时世,讥讽朝廷的。

三、含蓄手法的综合运用

罗宪敏的《〈红楼梦〉的含蓄美》认为,曹雪芹创造性地调用各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在小说创作上第一次创作出精美含蓄的意境,形成全书含蓄美的艺术风格[3]。

曹雪芹善于透过事物富于特征的外在形象而精确生动的描绘传达其内在的精神特质,通过曲折隐蔽的艺术构思,以反映现实的矛盾冲突和深刻的政治主题,使笔下的艺术形象更鲜明生动,这些都使《红楼梦》呈现出含蓄蕴藉的美感特征,同时曹雪芹还自觉地运用暗示、寓意、象征、反笔等具有含蓄特征的表现手段,以丰富增加作品的情趣意蕴。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有它独自的特色。

《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库的瑰宝。

鲁迅先生说: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那么,在写法上与传统的方法不同时。

《红楼梦》在读法上也应与传统的一般读法不一样。

《红楼梦》:

“出则”劈头的第一句话: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

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出则”结束时,又“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一再强调,读此书,要“细按”,“认真玩味”,不能一览而过。

为什么昵?

就是因为《红楼梦》的艺术风格就是含蓄,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正因为含蓄,所以才有“味”;因为其“味”含蓄于中,所以才须要“细按”、“熟思”,才能获得。

聂石樵说过“《红楼梦》语言最鲜明的特色是清新和自然,概括和含蓄。

”[4]在《红楼梦》这部辉煌的现实主义巨著里,他以横绝千古的艺未腕力,调动各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创造出精美含蓄的意境。

形成了含蓄美的语言艺术风格,本文试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运用的含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如下:

(一)谐音表义

曹雪芹继承和发展了《金瓶梅》给人物命名的方法之一,系统、全面、出色运用了谐音法,从而减轻了给人和物命名的负担。

谐音具有双向性,如“荣禧堂”←→“荣熄堂”。

箭头右指为正向谐音法,读者用此法以谐出作者的寓意;箭头左指为逆向谐音法,作者用此法以谐出物和人的名称。

贾雨村既然是个虚报的极为势利的人物,其籍贯便可胡诌,妻子也可侥幸取得,发迹前糊里糊涂打发他一个安身之地,令他靠人之情进京应试。

于是逆向谐音为:

贾雨村,男,湖州(胡诌)人氏,有妻娇杏(也可理懈为丫头侥幸嫁了知府大人),发迹前寄住在姑苏城闾门外的十里(势利)衡仁清(人情)巷的葫芦(糊涂)庙,这样的命名不但省时省力,且增加了作品的魅力。

1、人名的谐音

其一,一人一名谐音所指一义。

袭人之父花自芳,谐名后与姓合用:

花子坊。

所以袭人卖身贾府为奴之前,其家以乞讨为生。

一人二名合用谐音,所指一义。

袭人又名珍珠,只谐后一个名,谐合二名合用:

袭人争主。

用打小报告的办法偷袭人,是袭人常用的损人、利已、固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人三名三个谐音,各有所指。

贾化字时飞,别号雨村。

贾化即假话,喻其人之言多不可信;时飞,用名不用姓,而后谐音是非,喻其人为搬弄是非之徒;贾雨村,姓与名谐音并引申为假语村言,为作者行文谋篇之用。

或贾化的谐音“假话”系指贾雨村其人其事为作者所虚拟,并非隐喻恶劣的品质。

这样的理解,似不确切。

“假语村言”虽意为“借用村粗之言”,但由“假语村言”用作贾化的姓与号:

贾雨村。

读者自会立即想到其人其事多为假人假事。

那么贾化的谐音“假话”如果寓意故事虚拟,就显得语意重复了。

其二,二人二名联合谐音,所指一义。

贾演、贾源,拆字为寅、原,再谐音为夤、缘,所以兄弟两并不是或不单是依靠为国为皇上立下了什么汗马功劳,靠的是向上巴结及拉拢关系发的迹,封为国公爷的。

不错,尤氏曾感叹过“……只因他(焦大)从小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有水,得了半碗水,他自己喝马溺……”可见二公仗是打过的,不过靠人倚东西,才有吃、喝;靠人背才得活命,那么吃了大大的败仗砌是无疑的了。

第三回回目,贾雨村“夤缘复旧职……”中的“夤缘”影射着“演”与“源”。

贾雨村因“夤缘”的发迹之路极有可能影射着当日贾演、贾源的发迹之路。

贾政、贾赦姓与二名共同谐音为假正经。

初识贾政,给人以“端方正直”之感。

几经接触,始知人们称他是道貌岸然的假正经。

其三,三人三名三个谐音,所指一义。

贾赦(蛇),贾二舍这个名字很古怪,意为二蛇即小蛇,大蛇即为贾赦,王熙凤即蜂是王即蜂王,这三个名字的谐音共同形象地刻画了贾赦一家吃人的本质属性。

与贾政、贾母的住处不同,贾赦住处是花园隔断过来的,但文本中没有花的描写,只道“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实为蛇蝎栖息的环境。

贾瑞、尤二蛆、鲍二家的、张金哥、李守备之子,都是王熙风夫妇手下的屈死冤鬼。

贾赦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硬要讨未成年的娃娃为妾,欠下一命;为几把扇子逼死了石呆子,又欠一命;其亲生女贾迎春,则死在了五千两银子之上,这个贾赦,甚至连自己的生母都不放过。

贾母因自己需要,不肯放走鸳鸯,他便借中秋讲故事之机,讥讽贾母偏心。

有的读者提出,贾琏既是二爷为何没有胞兄,贾琏又名二舍,便是琏二爷称谓的去处,并非上有长兄才称二爷,贾琏确是贾赦的独生儿子。

作者在这里有意把兄弟之间的长幼次序移到父子关系之上,即大蛇、二蛇或大小蛇首在嘲讽、调侃与揭露。

其四,合家谐音,所指一义。

或只谐姓,或只谐名,或姓、名同谐,谐后合用。

刘(溜)姥姥,王成(望成),板(攀)儿,青(亲)儿。

于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故事,就可联合谐音概括为“依靠岳母刘姥姥的溜须拍马,走狗攀亲戚,事成有望。

”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谐音,“青儿”就是一个不说一句话,不走一步路,不起一点点作用的小废人,而系多余之笔。

王成的儿子狗儿与周瑞有过来往,曾是周瑞的一条走狗。

2、画名谐音

袭人判词的配画:

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袭)——花袭人。

林、薛的配画: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一堆雪(薛)——薛宝钗。

玉带——带玉——黛玉——林黛玉。

元春判词的配画:

一张弓(官),弓上挂着一个香橼(元)——元春入宫。

史湘云判词的配画:

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逝(史)水(湘)飞云(云)——史湘云。

判词中有:

湘江水逝楚云飞。

3、物名谐音

文本中物名谐音很多,群芳翠(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等等,不必一一列举,但大观园建筑群的谐音值得一提。

潇湘(香消)馆、怡(遗)红院,蘅芜苑(恨无缘),梨香(相离)院,蓼红(红了)轩,稻香(香倒)村,缀(坠)绵楼。

作者习惯追求高覆盖率,即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是有限的,可数的,数量不太的,作者就力求穷举这个概念的外延。

如文本中,诗歌的数量很大,作者就几乎穷举了当时诗歌所有的体裁。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死亡的形式就有,金钏的跳并,鸳鸯的上吊,尤二姐的吞金,李守备之子李衙内的投河,贾敬、夏金桂的中毒,赵姨娘的中邪,司棋的碰壁等等,唯独一个跳楼的,即是迎春。

4、人名、物名的综合谐音

“娇杏者,侥幸也。

脂砚斋批语中所指出的许多人名、地名的谐音义是可信的,它确是隐寓着作者写某人、某事的意图,非后来一些红学家的牵强附会可比。

”[5]如果上面所举谐音的例子,没有大的差错,那么我们仅用谐音一法,就可粗线条地勾勒出对荣宁二府认识的一个大体上的轮廓。

贾演、贾源两兄弟不是凭刀枪、战马而是靠向上巴结、拉拢关系,飞黄腾达封为国公爷的。

延续到文字、玉字、革字辈时,已是“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

如今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了。

”宁国府已堕落成了荒淫无耻的禽兽之窝,荣国府的长房已蜕化成了致祸的蛇蝎之窟,二房也已沦为伪善、腐朽任人宰割的无能之辈。

在禽兽们的蹂躏、蛇蝎们的摧残、伪善礼教的毒害之下,红颜凋零殆尽,宝玉出家为僧。

内有寄生贾府的来(赖)升,赖尚(上)荣以及花贾府之钱,张罗贾府之财,寻找贾府之银,偷运贾府之粮的钱华、张才、蔡信、载良等高级奴才们的大挖狠挖墙脚,外有狠狠踢了一脚的贾雨村辈,偌大一个贾府,在内外交困,内外夹攻之下,便剩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二)借物寓意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记得薛宝钗害有先天热毒症,病发时就要服用海上奇方“冷香丸”。

这先天热毒症和异香气的“冷香丸”,暗寓着丰厚的含义。

作为一位少女,薛宝钗有美的青春、美的人性,有从天性中带来的一股“热毒”,但她更是“露砌魂”、“水作影”的“雪”姑娘。

“冷美人”,藏愚守拙,安分随时,总是自觉的以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浇灭少女心中燃起的爱情火焰和压制萌发的人性美,其外在表现常是那么冰冷无情。

作者借物见人,把薛宝钗整个丰富复杂的性格特征都离示出来了,真是旨深意远,内蕴无穷。

曹雪芹亦有很深的诗词造诣,曹雪芹描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爱情纠葛的那些场面,如“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等都写得含蓄隐蔽。

正如脂批所说,“文则是虚敲傍动之文,笔则是反逆隐曲之笔”,呈现出“花看半开,酒饮微醉”的神情风采。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将宝钗比作杨贵妃,宝钗不悦,适逢黛玉问宝钗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明知戏名,却说‘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

”宝玉不知是指自己,却纠正宝钗,说这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

“原来这叫《负荆请非》!

你们博古通今,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什么叫‘负荆请罪’”一句话未说完,宝玉黛玉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原来,宝玉和黛玉吵嘴之后,宝玉亲自去黛玉那里陪不是,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深情蜜意。

宝钗就把这件事假托在“负荆请罪”这出戏上,言在此而意在彼,旁敲侧击,加以讪笑嘲弄。

作者用这样隐微曲折的笔法来写,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舒缓迁回,含蓄隽永。

褒贬互易也是一种曲折隐蔽的表现手法,具有含蓄道藉的美感特征。

它的特点是以正作反,似贬实衰,以反作正,似褒实贬。

第十二回,有脂批提醒读者: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第五回,在“那宝玉亦在孩提之何,况自天性所秉来的一片愚拙偏僻”一句的后面有脂批说:

“四字是极不好,却是极妙,只不要被作者瞒过。

”这说明,对宝玉下的“愚拙偏僻”这个贬词是反话,读者应该从反面进行理解,认识到贾宝玉颖慧、叛逆、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性格。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经一再褒扬主夫人“宽仁慈厚”,但是对照她逼死金钊、晴雯的言行,我们就知道曹雪芹用的是反笔,需要从反面去看她“宽仁慈厚”是假、冷酷暴虐是真。

这是明褒暗贬,含着辛辣的嘲讽。

(三)析字妙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采取这种手法。

所谓“析字”,就是通过离合字的形体,构成一个表示特定含义的词或者句子,以表达一种不便明言或不厚明言的语意,造就一种含蓄、委婉的美感效应。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字有形、音、义三方面;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即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辞。

 析字修辞格为汉语所特有,许多汉字都是字中有字,由若干个上下左右的零部件拼合而成,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特点达到析字的目的,是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

[6]如:

1、化形析字

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拼形文字,它是由不同的偏旁、部首和部件组合起来的。

化形析字就是变化字形,对文字形体加以离合、增损或只假借字形的一种修辞手法,以离合最为常见。

它是利用汉字可以分析的特点,对字的结构(部位或笔划)进行增损离合,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而产生另外的意思,达到修辞的效果。

其一、离合,离合是在字形结构上进行分解变化,重新组合后而得出新的字,构造出一种临时性新的意思的一种析字手法。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红楼梦》第五回)这里把“孙绍祖”的“孙”字析为“子”、“系”两字,再用“子”、“系”来代“孙”字。

离合析字也可以与谐音等其他手法交互运用。

如称“假”为“西贝”,就是先把“假”字谐音作“贾”,再把“贾”字析为“西”、“贝”而成的。

其二、增损,许多汉字是一些独体字,把这些独体字作为某个汉字的零部件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汉字,这种表现方式就是赠损析字法。

在《红楼梦》中,这种修辞格最为常见。

比如: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次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