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9642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

《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大客专接触网设备质量标准Word格式.docx

(检规,无弛度要求存疑)

1.5、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

直线、曲外正定位及曲内反定位拉出值为±

250mm;

曲外反定位、曲内正定位拉出值为-300mm。

允许误差为±

20mm。

(存疑:

无站线、联络线及动车所线路拉出值标准)

1.6、接触线高度

悬挂点处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均为5300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宜小于5150mm。

允许偏差为±

30mm,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6.1、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偏差为±

10mm。

但不得出现“V”字形;

1.6.2、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高度变化时,时速200~250km其坡度不大于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0.5‰。

时速300km以上坡度为0;

1.6.3、两相邻悬挂点等高相对差:

时速200km不得大于20mm,时速250km、350km不得大于10mm;

1.6.4、简单链形悬挂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接触线高度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弹性链形悬挂相邻吊弦点处接触线的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

1.7、接触线偏角

正线接触悬挂工作支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

,困难情况下不宜大于6°

(@)(存疑:

无站线、联络线及动车所线路的偏角标准)

1.8、承力索、接触线不得有接头。

无站线、联络线及动车所接头标准)

1.9、站场正线及重要线的接触线应在下方,侧线及次要线的接触线在上方。

2.吊弦与弹性吊索

2.1、整体吊弦

2.1.1、哈大客运专线接触网吊弦采用JTMH10型铜合金绞线,弹性吊索采用JTMH35型铜合金绞线。

2.1.2、整体吊弦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应在±

50mm范围内,吊弦预制长度偏差应在±

1.5mm以内。

2.1.3、平均温度时,整体吊弦顺线路方向垂直,承力索吊弦线夹在垂直方向的相对误差为±

直线区段吊弦线夹应端正、牢固,曲线区段吊弦线夹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

2.1.4、站场内各股道同类悬挂的吊弦宜在同一断面内;

复线区段上、下行平行时吊弦应在同一断面内。

2.2、吊弦线夹

2.2.1、正线承力索侧采用120型承力索吊弦线夹;

站线承力索侧采用95型承力索吊弦线夹;

弹性吊索内吊弦,弹吊侧用35型承力索吊弦线夹。

2.2.2、螺纹卡子仅限95型整体吊弦使用。

承力索吊弦线夹的U型螺纹卡子与载流环位于同一侧。

2.2.3、接触线吊弦线夹应全部卡入导线沟槽内。

2.3、吊弦载流环

2.3.1、载流式整体吊弦的载流环(线鼻子)应固定在吊弦线夹的螺栓侧。

承力索吊弦线夹与接触线吊弦线夹的螺栓安装方向相反。

载流环线鼻子与吊弦线夹呈45°

2.3.2、承力索吊弦线夹的载流环应面对列车前进方向,接触线载流环方向则相反。

2.3.3、压接管双压口在载流环侧,单压口在本线侧;

线鼻子使用六方型压接模压接。

压接管、线鼻子压接部位光滑无裂纹。

2.4、弹性吊索

2.4.1、弹性吊索张力为3.5kN,允许偏差为±

10%。

当跨距为36m~55m(不含)时,弹性吊索长度为14m,距定位点两侧4m处安装弹性吊弦;

当跨距为55m~60m时,弹性吊索长度为18m,距定位点两侧5m处安装弹性吊弦;

当跨距小于等于36m时,不设置弹性吊索。

(#存疑)

2.4.2、弹性吊索两侧长度应从悬挂点处平分,施工偏差不大于20mm。

2.4.3、弹性吊索的安装不得引起定位器的上抬。

2.5、吊弦及弹性吊索不得有硬弯、断股、散股现象。

2.6、各部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锁紧垫片搬动正确。

2.7、吊弦线夹及弹吊线夹内涂有导电介质。

3.锚段关节及关节式电分相

3.1、哈大客专锚段关节有电分段锚段关节、机械分段锚段关节及电分相锚段关节。

电分段锚段关节、机械分段锚段关节均为五跨关节形式。

(四跨存疑)(#)

3.2、五跨锚段关节4支转换柱自关节开口方向向闭口方向依次以A、B、C、D命名,腕臂依次以2、1顺序编号。

转换柱内水平腕臂不得低头。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C2工作支为保证绝缘要求取掉弹性吊索;

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C2工作支弹性吊索及吊弦长度可长于正常工作支。

3.3、五跨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间及两悬挂其他各带电部分间的有效绝缘距离须大于450mm,允许偏差±

50mm。

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应保持500mm。

A转换柱处非支承力索高于工支承力索500mm(存疑),非支接触线高于工支接触线550mm;

B、C转换柱处非支承力索高于工支承力索550mm,非支接触线高于工支接触线150mm;

D转换柱处非支承力索高于工支承力索550mm,非支接触线高于工支接触线550mm。

接触线分段绝缘子下裙边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450mm。

线索终端锚固线夹根部距定位点为5.5m,允许偏差为±

承力索、接触线的绝缘子串中心应对齐,允许偏差为±

3.4、A、B、C、D转换柱在无偏转温度的情况下,须将腕臂向下锚侧偏转一定角度。

A转换柱处A1腕臂偏转3.5°

(140mm),A2腕臂偏转3°

(120mm);

B转换柱处腕臂偏转3.5°

(长腕臂170mm,短腕臂140mm);

C转换柱处腕臂偏转3°

D转换柱处腕臂偏转3°

(长腕臂150mm,短腕臂140mm)。

3.5、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应小于100mm,允许偏差-30mm。

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应保持500mm,允许偏差±

A、D转换柱处非支承力索高于工支承力索500mm,非支接触线高于工支接触线550mm;

B、C转换柱处非支承力索高于工支承力索550mm,非支接触线高于工支接触线150mm。

3.6、软横跨处锚段关节:

3.6.1、正线、站线四跨绝缘锚段关节中心节点(10C、Z10C),两接触线水平距离为500mm,两承力索水平距离约为1100mm,绝缘关节卡绝缘与直吊线距离为3000mm,与距悬吊滑轮最近一根吊弦距离为500mm。

3.6.2、当正线采用拉压型道岔时,两悬挂中心在同一组软横跨的间距根据道岔形式确定。

站线直线非绝缘锚段关节、绝缘关节转换节点处(10a、10b),两支导线的水平间距(d),非支抬高(h1)见下表(单位mm):

非绝缘关节

绝缘关节

h1

350

500

d

200

3.6.3、站线软横跨上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可采用7节点,两支悬挂间距200mm。

拉出值及关节布置见壹化(2007)1000-14(站线拉、压型道岔定位安装Z5、Z7节点)

3.6.4、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定位方式:

3.6.4.1、非绝缘锚段关节参见节点6(有空间限制),节点7、Z7(无空间限制);

绝缘锚段关节参见节点10a、Z10a、10b、Z10b;

3.6.4.2、非工作支定位时宜采用夹环与Φ6.0拉线对导线进行悬挂。

(节点11、12)---中心锚结图中出现定义(只悬挂不定位),正线及侧线也存在这种形式(非支定位)

3.6.5、非工作支定位时,导线与下部固定绳距离为(节点11、12)单位(mm):

正线/侧线

正线

侧线

导高H

6000

下部固定绳高度H2

6400

6300

节点11接触线与下部固定绳距离h1

100

节点12接触线与下部固定绳距离h2

表中:

h1=H2-(H+200);

h2=(H+500)-H2

4.中心锚结

4.1、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线材型号为JTMH120,接触线辅助绳线材型号为JTMH70。

(#,线索型号需确认修改)

4.2、接触线辅助绳位于中心锚结柱弹性吊索外第二根吊弦与第三根吊弦之间,长度约为5倍的跨中结构高度加250mm,(#)允许偏差±

(@存疑)

4.3、距承力索座两侧约200mm处安装承力索中心锚线夹。

接触线辅助绳与承力索采用2套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间进行连接,线夹间距为200mm。

辅助绳端头预留40mm。

4.4、全部偿链形悬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张力相等,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应与相邻吊弦处接触线高度相等,允许偏差0~+5mm。

4.5、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应放在承力索座靠近支柱侧槽内。

承力索与中锚绳均应加铜铝过渡衬套,两衬套开口水平布置,开口相对,并在衬套内涂导电介质。

4.6、接触线辅助绳承力索侧,用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固定,线夹螺栓从上向下穿,长螺栓靠近田野侧;

4.7、接触线辅助绳接触线侧,压接管外漏回头25~30mm。

压接管应压接两道,压接部位光滑无裂纹,压接管距鸡心环应小于20mm。

4.8、接触线、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无破损裂纹,并涂有导电介质;

接触线中锚线夹与接触线及接触线辅助绳之间应夹持牢固,且无滑动现象。

4.9、中心锚结绳及辅助绳无散股、断股及硬弯。

4.10、软横跨处中心锚结:

4.10.1、站场软横跨处防窜动的中心锚结(14,Z14节点),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应在悬吊滑轮轮槽内,悬吊滑轮两端200mm处承力索与中心锚节绳采用Φ1.6铜线绑扎,绑扎长度为150mm。

4.10.2、接触线中心锚节线夹安装在相邻两跨距(L1/2,L2/2)的中点,在距接触线中锚线夹水平距离8000mm安装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5.电联结器

5.1、接触线电连接线夹

5.1.1、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卡子的两肢应稳固的卡在接触线上需安装线夹部位的沟槽内,卡子的开口朝向机车前进方向,与电连接线穿向相对。

在另一端露头1~3mm,但不得大约3mm。

5.1.2、电连接线穿入电连接线夹上部的圆孔内,在另一端露头大约10mm~20mm,并用细铜丝绑扎。

5.1.3、压接的偏斜程度

压偏的电连接线夹在线夹底部会出现单侧窄小直面,此直面的高度不得大于2mm。

5.1.4、压接后的尺寸检查

高度:

从接触线底面至线夹顶面的总高度尺寸150mm²

接触线时约为39~40mm,120mm²

接触线时为37~38mm;

宽度:

压接后的线夹最大宽度为26~27mm。

5.1.5、接触线电连接线在直线区段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倾斜角度不得大于15°

5.2、承力索电连接线夹

5.2.1、被压接线索直径小的位于线夹本体短边侧(有沟槽标记),直径大的装在线夹本体长边侧。

5.2.2、中夹板与被压接线索配型正确,两端与线夹本体面平齐。

5.2.3、压接后接触密贴,不得夹线,中夹板不得卡在线夹开口之间。

5.3、电连接线夹本体无裂纹、松动,线夹孔内无杂物。

线夹与被连接导线的接触面光滑无氧化膜并涂导电介质。

5.4、电联结线无烧伤、断股及散股现象。

(存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