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470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5、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

黄河今:

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

谷物收成不好今:

凶恶,厉害)

(3)弃甲曳兵而走(古:

跑,逃走今:

行,走路)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

供养活着的人今:

保养身体)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

可以凭借今:

表示同意,认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

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

转折连词)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

不要归咎今:

没有罪过)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

弃甲曳兵而走

(2)连词,表承接:

或百步而后止

(3)连词,表转折:

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连词,表并列: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

则移其民于河东

(2)代词,作定语成分:

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结构助词,的:

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

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

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

4.焉

(1)句末语气助词:

尽心焉耳矣

(2)代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词,这样:

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填然鼓之

6.于

(1)介词,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

(2)介词,表比较,比: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介词,在: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

(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

3.省略句

(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

(4)(梁惠王)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省去主语“梁惠王”)

(5)(孟子)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省去主语“孟子”)

(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

(7)(王)则日:

“非我也,岁也。

”(省去主语“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装句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劝学》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

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

把……做成;

今义:

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

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

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

广泛地学习;

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

古:

用,因为今:

集中注意力;

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

验,检验今:

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

安置,安身今:

托付;

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

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过秦论》

一、实词

1、通假字:

(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合纵)

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

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通“又”)

威震四海(通震,震慑)

始皇既没(通殁,死)

2、古今异义

(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

把..作为今:

(2)流血漂橹(橹:

盾牌今:

指划船的工具)

(3)赢粮而景从(赢:

背负、担负今:

获胜,获得)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

崤山以东今:

山东省)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

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

②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

登上)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

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

③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

逃走的人)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

使……退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

使……争斗)

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

使……灭亡)

⑤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

险固的地势)

⑥形容词作动词

尊贤而重士(重:

敬重、看重)

⑦形容词使动用法

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

使变弱,削弱)

以愚黔首(愚:

使……愚蠢)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⑧形容词作动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1)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制服)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规模)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2)亡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