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454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3、各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

(1)从年龄组成上看,幼年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度要增大;

而老年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减小。

(2)从性别比例上看,因各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

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出生率、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原因。

(4)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①年龄组成

增长型: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②性别比例:

♀>♂→增长快;

♀≈♂→相对稳定;

♀<♂≈增长慢。

PS:

①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②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别比例,假若因各种因素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引起种群数目改变。

【例题1】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

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A.一个群落B.一个生态系统C.八个物种D.八个种群

【例题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影响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育年龄和个体数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原则:

①随机取样。

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确定调查对象(适用范围):

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3)取样方法①点状取样法:

如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随机取样)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份,由抽样比例决定间隔或距离,然后按距离抽取样方

(4)计数时,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方法:

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原因:

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④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

6、植物、动物、微生物取样调查方法简单比较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差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1)理想环境1)“J”型曲线2)公式:

Nt==N0

有限环境1)“S”型曲线2)K值:

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曲线的比较

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1)一定面积的草原所能承载的放牧量是一定的,过度放牧就会使环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使环境容纳量进一步下降,于是形成了另一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突跃下降曲线(如图所示)。

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2)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3)灭鼠和捕鱼的具体应用

注意事项

灭鼠

捕鱼

K/2

(最大增长率)

不可盲目减数,以至

于获得K/2

最大限度利用,维持

K/2

K

(环境最大容纳量)

降低K值,改变环境,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

提升K值

使某一性别不育

不能单一捕捉某一性别

尽量减少幼年个体

尽量保护幼体

环境容纳量不是绝对不变的,它可以因“超载”而下降,也可以因整体的改善而有所增大。

【例题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

(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例题4】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例题5】合理放牧是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确定合适的放牧量是合理放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下列关于某草原放牧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草原的放牧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为草原的资源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

B.随着草原放牧量的增加,牛羊间盼竞争加强

C.确定草原放牧量的首要参考因素就是草

D.为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应尽量减少放牧量

【例题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培养的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①图l和图2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②图3表示该种群在无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③图l中a点增长速率与图3中的e点增长速率对应④图2和图3中的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三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物种组成:

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特点:

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

3、群落结构类型(空间结构)

比较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含义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原因

陆生:

光照、温度

水生:

光、温度、O2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表现

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

大多群落生物呈集分布或镶嵌分布

4、群落演替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例题7】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些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双选)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例题8】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问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而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灌草丛

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千物质的量(t/hm2)

6.65

377.52

398.57

184.7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例题9】我国东南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所有植被焚毁。

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某生态学者于今年在该地进行生态调查。

下表显示了其中四类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

树龄(年)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赤杨

8

12

20

19

14

4

栎树

15

7

2

松树

11

3

杜鹃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25年来,该地生态系统内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该地森林群落由赤杨、栎树、松树、杜鹃四树种组成

C.在环境条件不受任何破坏的前提下,该地栎树的种群数量仍不会无限增长

D.如火灾后迅速选取某一高经济价值树种营造人工林,将更有利于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四种间关系

【例题10】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