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872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

王涛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

节,本节内容分四课时完成,本次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主要内容是学习

用列表法求概率。

2、地位与作用: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

因此,初

中教材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是学生初中

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教材中

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都非常强;在初一,初二学习基础上,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课后复习巩固的效果较差。

为了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根据他们的特点,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方式完成学习,选择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合学生的习题,由浅入深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定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理解“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的意义。

(2)会用列表的方法求出:

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这样的试验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

(3)学习用列表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

(2)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用列表法计算出现结果数目较多时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如何灵活地列表表示出试验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尺

学生准备:

六、活动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六个环节:

  

活动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温故知新

活动2:

课堂学习目标展示

活动3:

自学环节

活动4:

重难点解析

活动5: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活动6: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旧知识检测,为新知识作铺垫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通过自学完成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解析运用知识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练习,增强知识的运用

学生归纳小结,形成系统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温故知新

1、甲、乙、丙三人抽签确定一人参加某项活动后,乙被抽中的概率是()

A、B、C、D、

2、一个布袋中有4个红球和8个白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那么从布袋中随机摸1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

A、B、C、D、

3、掷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向上的一面的点数,则点数小于7的概率是()

A、0B、C、D、1

学生完成题目并核对更正后,思考:

如何不从不漏地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呢?

引出课题:

用列表法求概率。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参与的全面性

(2)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检测,能及时反馈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活动二】课堂学习目标展示

1、什么时候采用“列表法”

2、如何正确的“列表”表示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3、如何利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

全班学生齐读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堂学习目标

【活动三】自主学习环节

环节一、分析能力展示

①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观察朝上的情况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②掷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学生单独完成

让学生在自我分析过程中寻找简便方法,为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作准备。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③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观察朝上的情况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④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情况如何?

请你用简便的方法把所有可能结果不重不漏的表示出来。

环节二、学习新知识并灵活应用:

1、请自学教材P134~P135

2、例:

把一个骰子掷两次,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次骰子的点数相同;

(2)两次骰子点数的和为9;

(3)至少有一次骰子的点数为3.

分析:

我们不妨把这两次的骰子分别记为第1次和第2次,这样就可以列表表示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了.

解:

由题意列表得:

由表可知,所有等可能的结果的总数共有个

(1)

(2)

(3)

答:

教师分析环节一后提问“如何正确的列表表示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请大家进入环节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教材的例3和学案上的例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认真巡视,督促自学和学法指导,了解和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环节作准备,并引导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

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为了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将解题的步骤展示出来

【活动四】重难点解析

1、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注意事项

2、当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教师针对学生自学环节所遇到的困难,对本堂课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

并综合知识点,分析例题,一定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控功能。

让学生更明确“列表法”求随机事件概率的注意事项,解决学生自学过程的疑难;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连续二次抛掷一枚硬币,二次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

A、B、C、D、

2、小明与小红玩一次“石头、剪刀、布”游戏,则小明赢的概率是()

A、B、C、D、

3、某次考试中,每道单项选择题一般有4个选项,某同学有两道题不会做,于是他以“抓阄”的方式选定其中一个答案,则该同学的这两道题全对的概率是()

A、B、C、D、

4、在一个口袋中有5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1,2,3,4,5,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用列表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次取的小球的标号相同;

(2)两次取的小球的标号的和等于5.

解:

由题意列表得:

由表可知,所有等可能的结果的总数共有个

(1)

(2)

(3)

答:

5、如图有2个转盘,分别分成5个和4个相同的扇形,颜色分别为红、绿、黄三种颜色,指针的位置固定,同时转动2个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用列表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指针同时指向红色;

(2)指针一个指向红色一个指向绿色.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作答时的不足之处,等学生做完题目后进行讲解,尽量让学生讲解

教师统计测试成绩

各种题型一个,让学生达到达到精练的效果

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掌握及运用新知的情况,不仅巩固了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了思维,学会做数学。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利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布置作业

(1)教材P138第3、5题

(2)预习用列举法求概率(第2课时)

预习过程中完成:

①如何利用“树形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②什么时候用“列表法”方便?

什么时候用“树形图法”方便?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同时反思不足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作业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巩固学习效果。

为下节课学习作好铺垫

【思考题】

1、有时可以看见这样的转盘游戏:

如图,你只要出1元钱就可以随意地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个区域,你就按照这个区域所示的数字相应地顺时针跳过几格,然后按照图右所示的说明确定你的奖金是多少。

例如:

当指针指向“2”区域的时候,你就向前跳过两个格子到“5”,按奖金说明,“5”所示的奖金为0.2元,你就可以得到0.2元

请问这个游戏公平吗?

能否用你学过的知识揭示其中的秘密呢?

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