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530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答案】D

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氧气难溶于水,压强几乎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不符合题意;

氨气和氧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但氨气易溶于水,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符合题意;

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符合题意;

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氮气与氢气都难溶于水,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D。

3.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2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O2、N2B.NO、CO2

C.NO2、CO2D.NO、CO2、N2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无色混合气体甲中一定不存在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CO2,排水法收集气体,广口瓶被上升的水注满,说明没有N2,所以甲气体的组成为:

NO、CO2,故答案为B。

【点睛】

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和性质,把握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及气体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氮气不溶于水,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无氮气。

4.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

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

5.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B.NO2与NOC.O2与N2D.NO与O2

【分析】

常温常压下,气体之间不能共存说明气体之间能发生反应,根据气体的性质解答。

A.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硫和氧气不反应,所以二者能共存,但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A不符合题意;

B.NO2 

与 

NO不反应,所以能共存,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故B不符合题意;

C.常温常压下,氮气和氧气不反应,但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故C不符合题意;

D.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所以NO和 

O2不能共存,故D符合题意;

6.足量铜溶于一定量浓硝酸,产生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若与1.12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被水完全吸收。

若向原所得溶液中加入5mol·

L-1H2SO4溶液100mL,则继续溶解的Cu的质量为(  )

A.6.4gB.9.6gC.19.2gD.24g

【答案】C

Cu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Cu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硝酸得电子生成NO2、N2O4、NO,且转移电子守恒,这些气体若与1.12LO2(标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被完全吸收,说明氧气得到的电子等于这些气体生成硝酸根离子得到的电子,所以氧气得到的电子等于Cu失去的电子,根据转移电子得n(Cu)==0.1mol,根据原子守恒得n(Cu)=n[Cu(NO3)2]=0.1mol,再加入稀硫酸后,相当于溶液中含有硝酸,能继续溶解Cu,n(H+)=2n(H2SO4)=2×

5mol/L×

0.1L=1mol,n(H+):

n(NO3-)=1mol:

0.2mol=5:

1>1/4,所以氢离子有剩余,根据硝酸根离子计算溶解铜的质量,设溶解Cu的质量为x,则:

3Cu+2NO3-+8H+=3Cu2++2NO+4H2O

192g2mol

x0.2mol

192g:

2mol=x:

0.2mol,解得x=19.2g。

答案选C。

【点晴】

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进行过量计算,注意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的利用,难点和易错点是没有进行过量计算。

7.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H3B.O2C.H2OD.CO2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CO2,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CO2,通过过氧化钠,H2O、CO2转化成O2,再通过足量浓硫酸,NH3被吸收,只剩下O2,B正确;

浓硫酸除了能吸收水蒸气,还能吸收碱性气体。

8.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

干燥气体

液体

A.

B.

4mol/LNaHSO3溶液

C.

Cl2

饱和NaCl水溶液

D.

1mol/L盐酸

 

A.AB.BC.CD.D

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所以不能充满烧瓶,故A不选;

B.二氧化硫和亚硫酸氢钠不反应,而且在亚硫酸氢钠中的溶解度极小,所以不能呈喷泉状喷出,故B不选;

C.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D.氨气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又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且反应后无气体剩余,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且最终几乎充满烧瓶,故D选;

9.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B.铜与HNO3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

A.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可以表现出都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

B.铜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和水,不属于分解反应,B不正确;

C.金属与HNO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等含氮化合物,一般不产生氢气,C正确;

D.铁或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D正确;

10.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A.(NH4)2SO4B.NH4NO3

C.NH4ClD.NH4HCO3

一种盐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则Y为NH3,氨气经一系列氧化后的产物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Z溶液为HNO3溶液,Y和Z溶液反应又可生成X,则盐X是硝酸铵,故选B。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

+OH-NH3↑+H2O

B.向氨水中加盐酸:

NH3·

H2O+H+=+H2O

C.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3Cu2++2NO2↑+4H2O

D.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

SO2+H2O+Ba2+=BaSO3↓+2H+

A.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制氨,不在溶液中发生,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

B.向氨水中加盐酸,生成NH4Cl和水:

H2O+H+=+H2O,故B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3Cu+8H++2=3Cu2++2NO↑+4H2O,故C错误;

D.亚硫酸酸性弱于盐酸,SO2不和BaCl2溶液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必修重新配制

B.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

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红,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的刻度线,如果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以配制溶液浓度偏低,则要重新配制,故A正确;

B.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故B正确;

C.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则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D.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不能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

故选:

D。

氯水的成分有:

Cl2、HCl、HClO;

所以溶液显酸性、氧化性、漂白性,能够漂白绝大部分有机物。

13.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先滴加,再滴加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B

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溶液

C

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有,不确定有无

D

加稀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故A错误;

B.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银,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故B错误;

C.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原溶液中有Na+,不确定有无K+,故C正确;

D.滴加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则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