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83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7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小学教育是在(D)。

A.1878年B.1920年

C.1903年D.1904年

2.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B)。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7.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D)。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需要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需要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的需要

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8.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

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

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A)。

A.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B.推进党的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C.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D.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10.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以改进工作为目标的教育评价是(A)。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绝对评价D.相对评价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D.②④

12.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3.新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4.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A)。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

D.考试制度

1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是指

(C)。

A.读、写、画B.读、算、画

C.读、写、算D.画、写、算

1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17.教育科学研究的展开环节是(C)。

A.组织B.实施

C.组织与实施D.组织与发展

18.教育科学工作者必须把(C)作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依据。

A.教学质量

B.教学方法

C.为学生发展服务

D.为科学服务

19.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整个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是(A)。

A.研究课题的选择

B.研究课题的评价

C.研究假设的提出

D.研究方案的设计

20.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

假设的研究方法是(A)。

A.实验法B.个案法

C.观察法D.调查示

21.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

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

的研究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法B.观察法

C.实验法D.调查法

22.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产生于(A)。

A.夏代B.商代

C.西周D.汉代

2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C)。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2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

25.(C)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水平

C.生产力水平

D.文化发展程度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7.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8.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D.终身教育

29.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是(C)。

A.孔子B.孟子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30.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

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3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

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3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

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

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

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3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C)。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35.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C)。

A.低水平B.高水平

C.中等水平D.极高水平

36.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C)。

A.符号学习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37.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38.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C)。

A.乌申斯基B.皮亚杰

C.维果斯基D.鲁利亚

3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0.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一思维过程属于(D)。

A.联想B.幻想

C.理想D.想象

41.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

突是(C)。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4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A)。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43.童年期是生理发展(C)的时期。

A.相对稳定与不平衡

B.变化与不平衡

C.相对稳定与平衡

D.变化与平衡

44.衡量一个人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D)。

A.认识B.情感

C.意志D.行为

45.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

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兴趣D.知觉

46.许多人利用早上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不受(C)的干扰。

A.双重抑制B.多重抑制

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47.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B)

A.气质B.性格

C.能力D.兴趣

48.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D)。

A.一般迁移B.负迁移

C.水平迁移D.正迁移

49.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50.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

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D)。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D.审美需要

5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A)。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D.刺激消退

52.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53.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C)。

A.否认B.文饰

C.投射D.幻想

54.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C)。

A.定势效应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D.首因效应

55.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C)开始的。

A.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制度

C.师资培训机构

D.教育法律法规

56.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B)。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5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

A.以业余为主

B.以国外学习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参加辅导为主

58.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A)。

A.学历素养B.职业道德素养

C.知识素养D.能力素养

59.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A)

A.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C.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D.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60.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B)。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1.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D)。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62.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A.专业预备期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D.专业更新期

63.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A)。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64.(A)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在职教育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D.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