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777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文档格式.docx

  【英文标题】TheEducationoftheHistoryofBooksandLibrariesinChinaoverthePast60Years

  【作者简介】王蕾(1981-),女,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员,中山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生,已发表论文20余篇;

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510275

  张琦(1983-),男,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员,已发表论文6篇;

  程焕文(1961-),男,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已独立完成和主编学术著作18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内容提要】图书和图书馆史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20年文华图书科开设图书馆史课程以来,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教育经历了初创(1920-1949)、发展(1949-1978)和完善(1978-2010)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教育体系,刘国钧、皮高品、谢灼华、来新夏等为图书和图书馆专门史教育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贡献。

  Thehistoryofbooksandlibrariesisanimportantpartoflibraryscienceeducation.BooneLibrarySchoolinitiatedthecurriculaoflibraryhistoryinChinain1920,sincethentheprofessionaleducationofthehistoryofbooksandlibrariesinChinahasgonethroughtheinitialperiodof1920-1949,thedevelopingperiodof1949-1978,andthesoundperiodof1978-2010.AneducationsystemofBachelor,MasterandDoctoralDegreesinbooksandlibrariesisfoundedinChina.Mr.LiuGuojun,PiGaopin,XieZhuohuaandLaiXinxiaplay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theprofessionaleducationofthehistoryofbooksandlibraries.

  【关键词】图书史/图书馆史/专业教育/图书馆学Bookhistory/Libraryhistory/Libraryscienceeducation

  自1920年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私立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开设中国图书馆史略、西洋图书馆史略等课程开始,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已伴随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一起走过了90年的历程。

作为图书馆学教育中最早设置的基础课程之一,图书史与图书馆史课程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其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水平与成就。

纵观图书和图书馆史教育9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以社会的变迁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变化为标准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大约为30年时间。

  1初创的30年(1920-1949年)

  1920年,韦棣华女士、沈祖荣先生和胡庆生先生在武昌文华大学创办文华图书科,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先河。

其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全国各地渐次展开,如1921年开办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图书管理科,1925年开办的上海国民大学图书馆学系,1926年在成都开办的四川图书馆专科学校,1927年开办的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1930年开办的江苏省立教育学系图书馆组,1941年在四川璧山开办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1947年开办的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图书馆学专修科等[1]。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大多开办数年即中途停办。

  这一时期,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处于初创阶段,以模仿美国图书馆学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主要以图书馆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图书馆实习[2],同时兼顾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实际需要,融合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或者教学内容,其中图书史、图书馆史课程较早成为图书馆学基础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受到比较普遍的重视(见表1)。

  从表1可见,1920年至1949年间创办的8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中有4所机构开设了图书史、图书馆史课程。

可以说图书史、图书馆史教育自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创立之初就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这一时期的图书史与图书馆史教育基本上是分别开设的课程,同时比较重视西方图书馆史的教育,如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开设有中国图书馆史略、西洋图书馆史略两门图书馆史课程。

其中,西洋图书馆史略课程采用萨费基(E.A.Savage)著、毛坤先生翻译《西洋图书馆史略》教材,主要讲述欧美图书馆之起源、发展及现状,教学课时与中国图书馆史略一致,同为20个课时[5]。

1941年创办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办学十年,学制四年,课程体系包括:

学系共同必修、主系共同必修、分组必修、辅系课程及选修课程五项[6],其中,图书馆史、中国书史为专业必修课程。

  2发展的30年(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我国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机构基本上只有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两个科系,其间曾出现过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学博物馆学专修科、北京文化学院图书馆研究班、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中国科技大学情报科学系图书馆学专修班等,但仅发展几年就停办了[7]。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培养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约2000人[8],图书和图书馆史教育也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期。

王重民、刘国钧、皮高品等多位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开始关注并致力图书史和图书馆史的教学与研究,谢灼华、卢中岳等一批青年学者亦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奠定了近60年来我国图书史和图书馆史教育的发展基础。

  在1965-1971年间,图书馆学教育基本停滞,图书史与图书馆史的课程教学亦随之停顿。

1972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恢复招生(工农兵学员)后,图书史和图书馆史课程的教学才开始逐步恢复。

根据不完全调查、访问与统计,这一时期的图书史和图书馆史课程开设情况见表2。

  课程教材建设方面,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国钧、皮高品等率先编写了多部讲义和教学参考书,奠定了图书史和图书馆史教育的发展基础。

1961年《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亦称高校六十条)发布后,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召开了图书馆学专业教材编写会议,协商以“合作编撰、分头开展”的方式开展专业教材的编撰工作,短短数年内产生了一批图书史和图书馆史教材(见表3)。

  从表3可见:

1949-1978年编写的图书史、图书馆史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共计17种。

书史以刘国钧编写的《中国书史简编》和皮高品编写的《中国书史讲义》最具代表性,其中刘国钧的《中国书史简编》于195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这一时期唯一正式出版的书史教科书;

而谢灼华负责,由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校合编,于1959年完成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史》教材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史的第一部正规课程教材。

这些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不仅改变了此前图书史和图书馆史专业教材缺门少类、内容贫乏的局面,而且奠定了图书史和图书馆史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基础。

  在教学内容上,武汉大学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史课程主要按历史时期和朝代顺序讲授古代藏书机构与藏书事业发展,重点是官府和私人藏书,兼及书院和寺观藏书,受当时社会意识的限制,不涉及民国以来的图书馆发展史。

北京大学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史课程起初亦以讲授中国古代藏书史为主,其后包含近代和现代图书馆事业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比较齐全,但是受当时社会思想意识的影响比较大。

  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图书史、图书馆史教育主要在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在课程设置、教材编纂、课程内容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就和经验,奠定了新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的基础。

  3完善的30年(1978-2010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开始恢复图书馆学本科教育,与此同时,全国多所高校纷纷开始创办图书馆学系和专业,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进入全面恢复和繁荣发展时期,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

1981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图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获得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

1983年谢灼华先生率先招收中国图书馆史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5年来新夏先生在南开大学开始招收中国图书事业史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6年谢灼华先生开始在武汉大学招收中国图书馆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由此我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教育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层次,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见表4-6)。

  在这个时期,教材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图书和图书馆史课程的设置和建设。

过去图书和图书馆史课程教材大都停留在自编、油印和内部交流上,正式出版的极少。

1978年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有8种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材被教育部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规划(1978-1983年),60余种教材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年)[10]。

其中谢灼华主编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被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这是第一部由国家统编出版的图书和图书馆史教材,填补了该课程专业教材的空缺。

该教材在其后的20余年间屡次修订,被许多高校采用,有力地推动了图书与图书馆史课程在各校的开设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学术影响。

此外,程焕文的《中国图书论集》、《中国图书文化导论》,肖东发、杨虎的《插图本中国图书史》等著作亦被多所高校相继采用。

1996年教育部高教司还出版了《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教学大纲》[11],该教学大纲的颁布对于规范图书与图书馆史的教学内容,推动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图书与图书馆史教材亦呈现出丰富多样性的特征,据不完全统计,曾被列入高校专业教材的图书史著作约有24种(见表7),图书馆史或图书馆事业史类著作约计有16种(见表8)。

  1987年,谢灼华主编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图书馆学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进了图书史与图书馆史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合并图书史和图书馆史两门课程成为此时期图书和图书馆史教育的基本潮流。

  1992年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学专业系主任联席会议确定《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等12门课程为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次年,第二次图书馆学系主任联席会议进一步认定了这12门核心课程,并就各门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编订原则、体系、标准等作了详细的讨论[12]。

1993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指定图书与图书馆史等12门课程为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13]。

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了图书与图书馆史课程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的核心与基础地位。

根据1995年全国高校第三次图书馆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对17所专业教学机构的课程统计分析,有6个系开设中国书史和图书馆史专业必修课,4个系开设中国书史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