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600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

合成气压缩机检修规程

合成气压缩机

维护检修规程

 

编写:

审核:

审定:

批准: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

目次

1总则

1.1工艺流程概述

1.2设备技术性能

1.3设备结构简介

2设备完好标准

2.1零部件完好标准

2.2设备运行正常,性能良好,能达到铭牌出力。

2.3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2.4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

3设备维护

3.1日常维护

3.2定期检查

3.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4停车

4检修周期及检修内容

4.1检修周期

4.2检修内容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5.2拆装程序

5.3质量标准

5.4附属设备的检修

6试车及验收

6.1试车准备工作

6.2试车

6.3验收

7安全注意事项

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3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1

总则

1.1工艺流程概述

来自低温甲醇洗的净化气(30℃、3.15MPag、137000Nm3/h)与来自氢回收装置的富氢气(60℃、3.15MPag、12387Nm3/h)相混合后,进入合成气压缩机的新鲜气压缩段入口分离器,然后再进入新鲜气压缩段,经过六级压缩后,气体压力升高到7.54MPag(温度为163.3℃),然后进入合成气压缩机的循环压缩段入口;

来自甲醇合成工序的循环气(40℃、7.54MPag、740000Nm3/h),进入循环气的入口分离器,然后进入循环压缩段的入口,与新鲜段来的气体相混合后(温度约61℃),进入循环段压缩至8.2MPag(71℃),然后去甲醇合成工序。

为了方便开车和防止喘振的发生,压缩机设有防喘振旁路。

首先是出压缩机的部分工艺气体,必要时经过旁路冷却器的壳程,被管程的循环水冷却至40℃,然后分成两股:

一股进入新鲜气的入口分离器,另一股进入循环段的入口分离器。

1.2设备技术性能

压缩机型号:

STC-SV(10-7-A)

压缩机性能参数如下表:

一段入口压力3.2MPa(A)

一段出口压力7.65MPa(A)

一段入口温度40℃

一段出口温度165℃

一段额定流量6265M3/h

一段压缩功耗8016KW

二段入口压力7.65MPa(A)

二段出口压力8.3MPa(A)

二段入口温度61℃

二段出口温度71℃

二段额定流量17263M3/h

二段压缩功耗3849KW

总计功耗11946KW

额定转速10200rpm

最小工作速度7141rpm

最大连续运转速度10710rpm

跳车速度11781rpm

第一临界转速带2100~4700rpm

第二临界转速20400rpm

级数为七级(一至六级为第一段,叶轮直径553mm,第七级为第二段,叶轮直径450mm,)

操作条件(参见下面的流程图)

工况一:

正常

工况二:

额定

工况三(开工)

操作点

合成段

循环气

循环段

合成段

循环气

循环段

合成段

循环气

循环段

●介质(参见下页)

新鲜气

循环气

新鲜气

循环气

新鲜气

循环气

●流量(1.013bar&0℃干)Nm3/h

147935

740000

887935

170000

851000

1021000

(1)

≥90000

(1)

○质量流量○湿○干kg/h

进口条件

●压力barA

31

76

76

31

76

76

5

(2)

●温度℃

40

40

40

40

40

○相对湿度%

○分子量

□Cp/Cv(K1)or(K平均)

□压缩指数

□进口流量○湿○干m3/h

出口条件

●压力barA

76

83

76

83

(1)

(2)

○温度℃

□Cp/Cv(K1)or(K平均)

气体组分工况一:

正常

工况二:

额定

工况三(开工)

新鲜气

循环气

新鲜气

循环气

新鲜气

循环气

○摩尔百分数%

分子量

甲醇

32

0

0.55

0

0.55

氧气

32

0

0

0

0

氮气

28

2.23

20.59

2.23

20.59

94.5

94.5

水蒸气

18

0.01

0.01

0.01

0.01

0

0

一氧化碳

28

26.81

6.96

26.81

6.96

二氧化碳

44

3.27

2.25

3.27

2.25

4.5

4.5

40

0.11

0.95

0.11

0.95

氢气

2

67.56

68.58

67.56

68.58

1

1

甲烷

16

0.01

0.11

0.01

0.11

甲醚

46

0

0

0

乙烷

丙烯

丙烷

异丁烷

正丁烷

异戊烷

正戊烷

正己烷

其它

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平均分子量

10.98

10.66

10.98

10.66

1.3设备结构:

压缩机型号:

STC-SV(10-7-A)

合成气压缩机为单缸两段六级结构,型号为STC-SV(10-7-A),由一台冷凝式汽轮机驱动,联轴器为膜片式联轴器。

压缩机缸体为筒式缸体,驱动机一侧为筒底,自由端作为筒盖敞开。

内壳组件为筒型组件从自由端插入,用限位器确定其位置。

内壳组件在水平剖分型隔板的两端带有进口和出口蜗室,而且装有轴封和轴承。

转子的叶轮采用三元流模化设计,叶轮过盈装配在无键的光轴上,叶轮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叶轮焊后采用真空热处理。

隔板为为无叶扩压器和叶片回流器的组合件,隔板为水平剖分式,各级间的水平结合面装设O形圈,所以无气体泄漏。

径向轴承为带喷油嘴的5块可倾瓦式轴承,推力轴承为两面各6块瓦的带喷油嘴的双金斯伯雷式轴承,带有自动调心功能。

叶轮口环和平衡盘密封件采用软材料、小间隙密封方式,减小内泄漏。

轴端密封采用串联式干气密封。

2设备完好标准

2.1另部件完好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主要另部件应包括转子,缸体,径向轴承,推力轴承,润滑油泵等,均应达到完好状态。

2.1.1地脚螺栓应完整齐全,无无严重锈蚀,并且坚固。

2.1.2缸体应无重大缺陷。

2.1.3转子应完好,盘车正常,运转时振动值在允许范围内。

2.1.4轴承应润滑良好。

2.1.5润滑油泵一台运转,一台处于备用状态。

2.2设备运行正常,性能良好,能达到设计出力。

压缩机在运行期间,振动在允许范围内,出力达到设计要求,出口压力正常。

2.3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2.4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

3.设备维护

3.1日常维护

压缩机的日常维护应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每一个小时进行一次巡检,并要有详细的巡检记录。

设备卫实行卫生包机制,每天都要进行卫生清理工作。

3.2定期维护

压缩机的润滑油每半年进行一次化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每二年进行一次中修,每四年进行一次大修。

检修周期可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前次检修时设备状况,经主管部门批准,可提前或推迟一年。

3.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故  障

引起故障原因 

 排除故障方法

压缩机振动或噪音

偏差(未找正)

卸下联轴节,让驱动机单独运转如果驱动机不振动,故障可能由未找正而引起的,参考说明书有关部分检查未找正的情况。

压缩机转子不平衡

检查转子,看看是否由脏物引起不平衡,必要时,重新平衡。

由于油脏而使轴承磨损

检查轴承,必要时,要加以更换。

气体管线传至机壳上的应力而引起的偏差 (未找正)

适当地固定管线,以防机壳应力过大。

管子应有足够的弹性,以满足热膨胀要求。

联轴器不平衡

卸下联轴器,检查不平衡。

喘振 

压缩机操作条件是否离开喘振条件

与压缩机邻近的机器

有关基础要彼此分开,增加连接管线的弹性。

支撑轴承故障

润滑油不合适

保证所使用的油符合规定。

定期检查油里是否有水或脏物。

偏差 

检查找正,必要时进行调整。

轴承间隙超过规定

检查间隙,必要时进行调整。

压缩机或联轴节的不平衡

重新找正。

止推轴承故障

轴向推力过大 

要保证联轴器干净,安装时保证联接的驱动机不向压缩机传递过大的推力。

润滑油不合适 

保证使用的油符合规定。

定期检查油里是否有水或脏物。

油密封环故障

偏差和振动 

重新检查找正。

油脏  

检查过滤器,更换脏的芯子检查管道是否清洁。

油密封间隙与规定不符   

检查间隙,必要时调整。

油压不足  

检查参考气压力使其不低于最低值。

3.4停车

4检修周期及检修内容

4.1检修周期

项目

小修

中修

大修

压缩机

临时检修

两年

四年

附机、安保系统

临时检修

两年

四年

注:

检修周期可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前次检修时设备状况,经主管部门批准,可提前或推迟一年。

4.2检修内容

4.2.1小修

a.对运行中的振动或轴位移较大的轴承进行检查修理;

b.对运行中温度较高的轴承及相应的进回油管道进行检查修理;

c.消除管线、阀门、法兰、接头等的跑、冒、滴、漏;

d.消除运行中发生的其他故障、缺陷。

4.2.2中修

a.包括所有小修内容;

b.解体检查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检查瓦块巴金完好情况,测量轴瓦各部间隙,调整瓦背紧力,测量油封间隙、转子窜量,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更换零部件;

c.检查轴颈完好情况(检查轴颈磨损量以及轴颈的圆度、圆柱度、表面粗糙度、和径向跳动等);

d.检查联轴器各部件的完好情况,测量联轴器各部相对位置,与安装记录比较并进行相应处理;

e.检查、调整各主要管道支架、吊架;

f.油系统检查、清洗;

g.附机、调节、安保系统检查、调试。

4.2.3大修

a.包括所有中修内容;

b.抽出压缩机缸内组件,所有部件的清理、检查;

c.转子除垢、清洗并宏观检查,形位状态检查,有关部位无损探伤,必要时对转子做剩磁检测及测震探头偏差检查;

d.清洗并检查气缸、转子等,做无损探伤检查以判断各部件有无缺陷;

e.根据转子在修前的运转情况和实际检查、修理情况,决定是否对转子做动平衡试验或更换转子;

f.检查叶轮口环、平衡盘密封件是否完好:

g.检查清理隔板组件;

h.检查下气缸纵向及横向的水平度,依据气缸中心与转子中心对中检查偏差大小,对下瓦窝做相应调整;

i.检查转子在缸体中的轴向位置,测量各通流部位间隙、叶轮流道与扩压器对中情况,视情况做相应调整;

j.压缩机缸体封头螺栓清洗检查,并进行无损探伤。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5.2拆装程序

5.3质量标准

5.3.1轴的径向跳度应小于0.03mm。

5.3.2平衡盘的径向跳度应小于0.06mm。

5.3.3轴径园柱度应小于0.02mm。

5.3.4推力盘的径向跳度应小于0.015mm。

5.3.5气封径向跳度应小于0.1mm。

5.3.6叶轮的端面跳度应小于0.16mm。

5.1.7叶轮的级间密封间隙应小于0.6mm。

5.1.8平衡盘密封间隙应小于0.36mm。

5.1.9轴套密封间隙应小于0.33mm。

5.3.10油封间隙为0.06—0.1mm,

5.3.11轴承间隙为0.15—0.3mm。

5.3.12止推间隙为0.2—0.3mm。

5.4附属设备的检修

附属设备主要包括两个冷却器,两个分离器,润滑油站。

冷却器和分离器的检修按压力容器的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6试车及验收

6.1试车准备工作

6.1.1组织工艺、设备、电仪各相关人员进行开试车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对各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进行最后检查确认。

6.1.2整个装置的所有设备、管道、阀门、电气和仪表(包括ITCC系统)的安装完毕,所有临时盲板、滤网拆除,经“三查四定”已符合规范要求;

6.1.3安全设施齐全,安全阀经调校合格;消防及气防器材按规定配备齐全;

6.1.4设备和管线的防腐保温工作已结束;

6.1.5现场杂物已清除,道路畅通、无影响试车工作的障碍,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6.1.6试车所需的物资、材料和工器具已准备齐全,并已就位,试车记录所用的图纸、表格和台帐等已齐备;

6.1.7系统的打压合格;

6.1.8公用工程系统物料,包括循环水、脱盐水、电、中低压蒸汽、仪表空气、装置空气、以及高低压氮气等具备使用条件。

6.1试车

开循环水系统,投干气密封,开润滑油系统,盘车装置试验,开工艺系统。

6.2验收

大中修后的初次开试车,机电仪人员均在现场配合开试车工作,直到开车成功。

开车成功后对各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再一次的检查确认,无误后验收合格。

7安全注意事项

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日常维护期间,所有的检修工作均要与工艺人员进行结合,并要有相应的检修工作票,且检修工作票中提及的安全措施已经得到逐项落实。

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检修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对于有毒有害介质的工作场所要有专人进行监护,并定期进行化验分析,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并向相关人员和管理部门进行汇报。

7.3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7.3.1.机组低速暖机注意事项

7.3.1.1汽轮机启动暖机过程应按启动曲线进行。

7.3.1.2倾听缸内及汽封片处应无摩擦及异常声响。

7.3.1.3检查轴承油压、回油量及回油温度应正常。

7.3.1.4凝汽器液位、真空及轴封蒸汽压力应稳定在设定值。

7.3.1.5检查各轴承温度、轴振动、轴位移及胀差的变化情况。

7.3.1.6汽轮机启动暖机过程中应注意疏水阀要畅通,必要时打开导淋;

7.3.1.7上述参数若超标,应找出原因并调整至正常,否则不得升速。

7.3.2.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7.3.2.1试车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女员工将头发盘起装到帽子里。

7.3.2.2所有参加本次试车人员应学习本方案,并熟悉试车规程。

试车前要任务明确,服从统一指挥,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

7.3.2.3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防止误操作。

7.3.3.机组停车后注意事项

7.3.3.1停机过程中的主要操作以及异常现象应有详细记录。

7.3.3.2停冷凝液泵前必须确认主抽气器蒸汽关闭,防止抽气冷凝器在无水情况下进汽而损坏。

7.3.3.3停油泵后应观察轴承温度的变化,防止热传导损坏轴承。

7.3.4.现场应备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和防护用具,不利于安全操作的外露转动部位应装上安全罩。

7.3.5.严防油系统泄漏、跑油等事故。

7.3.6.试车过程中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

7.3.7.所有安全设施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并经校验,记录齐全;

7.3.8.严禁在有压力的设备和容器上进行任何检修工作,并不得任意敲打管线和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