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05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

《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安案例分析精简版_精品文档.doc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各章节重点、答题技巧)

(重点推荐)

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

一、安全生产相关概念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①同一个单位、②500m以内、③等于过超过临界量。

2、危险化学品分类:

根据——------------------细化

①爆炸品:

②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

③易燃液体

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⑤氧化剂

⑥有毒品

⑦放射物品

⑧腐蚀品

3、重大危险源——与“临界量”对比(500m以内,不同物质)

A百分比+B百分比≥1时,即为重大危险源;存量/临界量

注意:

没有特殊说明在同一单元时或不能证明在同一单元时——不在同一单元;

①计算所得;

②特种设备:

长输管道(200km+300mm)、工业管道、蒸汽锅炉(2.5Mpa+10t/h)、热水锅炉(出水120°)、压力容器(0.1mpa,中毒以上)、高瓦斯矿井;

③危化品临界量:

乙炔1t、氢、氯、硫化氢5t、氨10t、苯50t、汽油200t、甲苯、甲醇、乙醇500t、柴油5000t;

4、重大事故隐患:

危害、整改难度大,需要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排除事故隐患;(辨识依据:

危险特性、数量)

5、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

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危险程度、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治理方案;

6、危险源VS事故隐患:

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二、危害因素辨识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GB/T13861-2009(重点)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

指挥错误、误操作、监护有误、违章作业;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理)设计缺陷、防护缺陷、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有害光照;(化学):

爆照品、压缩气体、氧化剂、有毒品、粉尘;

③管理因素:

组织机构、责任制、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培训、安全投入;

④环境因素:

(作为补充)场地、照明、地滑、不适应;

2、事故类别分类(按起因物分20类):

——GB6441-1986(重点)

①物体打击:

不包括:

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引发的物体打击;

②车辆伤害:

不包括:

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车辆停止发生的事故;

③机械伤害:

不包括:

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④起重伤害:

起重安装、检修、试验、作业中坠落引起的物体打击;

⑤触电:

雷击伤亡;——————————————(必写)

⑥淹溺:

包括高出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

⑦高处坠落:

高处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⑧坍塌:

如脚手架、土方倒塌,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车辆其中伤害、爆破引起的坍塌。

⑨灼烫:

不包括触电、火灾引起的。

⑩中毒;

11、其他爆炸:

汽油爆炸、粉尘爆炸、纤维爆炸、混合物爆炸;(重要)

12、火灾

v写清楚爆炸类别:

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瓦斯爆炸(甲烷)、火药爆炸;

3、职业(病)健康危害因素分类——重点

第一种分类:

(可以得满分的回答)

①粉尘类:

各种尘

②化学物质类:

铅、苯、氯气、氨气、CO、硫化氢、甲醛、中毒

③物理类:

高/低温、高压、高湿、振动、噪声、高原、

④职业性耳聋:

噪声(机械、设备)

⑤放射性物质类:

辐射(焊接)

⑥职业性眼病、⑦职业性皮肤病:

(柴油)⑧职业性肿瘤、⑨生物;

⑩职业中毒:

液氨

第二种分类:

(回答的最简单,容易记忆)

①化学因素:

粉尘、有毒物质铅、苯、氯气、氨气、CO、硫化氢、甲醛、柴油;

②物理因素:

高/低温、高压、高湿、噪声、振动、辐射;

三、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基本知识

注意:

问题如果安全措施(整改措施),应从“技术”、“管理”措施分类回答。

1、安全技术措施(事故预防对策)——从“事故”或“隐患”的角度回答

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⑦个体防护(顺序)

1)消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

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

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接地(防触电)、防护罩防护网(机械)防明火防静电(防爆防火);

3)减弱:

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

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5)联锁: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7)个体防护、避难和救援。

2、安全管理措施:

(结合案例内容-参考回答)

1)建立或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通用)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用)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用)

5)加强安全生产检查

6)编制或完善应急预案+整改措施方案

7)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相关管理知识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1、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存储)及100人以上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无使用单位)

第二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三节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与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1、安全生产许可证-程序

①申请②受理申请及审查③决定④期限及延续⑤补办及变更⑥公告

2、安全生产许可-规定

①一级发证:

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颁发管理——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②两级发证:

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发证;(煤矿、非煤矿、烟花爆竹、危化品、建筑施工)

注:

煤矿——国家煤矿安监部门;非煤矿及其他——国家安监部门;

建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爆破器材——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3、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条件

(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4)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6)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7)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8)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

4、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

(1)非煤矿山建设项目;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

(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4)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化工、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

5、安全认证报告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

(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

(4)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

第四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他单位培训时间=3/4高危)

1、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

生产经营存储(包括焦化厂)、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

主要负责人+安管人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新上岗的从业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

2、其他单位生产经营单位:

主要负责人+安管人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新上岗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第五节特种作业与特种设备

1、特种作业种类(11类):

电工、焊接+切割、高处(架子工)、制冷空调、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冶金、危化品、烟花爆竹;

2、特种设备(8种)

②承压类特种设备:

锅炉(30L)、压力容器(含气瓶\氧舱)、压力管道(0.1\25mm);

②机电类特种设备:

电梯、起重机械(0.5T\高2m1T)、客运索道、大型娱乐设施(2m/s)、场内专用机动车辆;

一、安全检查

1、安全生产检查类型:

定期性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或节假日前后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2、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①查软件:

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②查硬件:

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二、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过程:

辨识危险源、分析有害因素、预测危险度、提出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活动;

2、安全评价程序(也是评价内容:

1~6条)

1)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收集各种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分析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事故发生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

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度;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根据辨识结果和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

6)安全评价结论:

列出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危险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措施;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依据安全评价结果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

第一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基本概念

一、预警

1、预警等级信号(红橙黄蓝)

①1级预警:

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红色表示;

②2级预警:

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橙色表示;

③3级预警:

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黄色表示;

④4级预警:

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蓝色表示。

2、应急管理:

预防、准备、相应、恢复;

3、响应:

①一级响应:

所有部门;

②二级响应:

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

③三级响应:

一个部门;

4、应急救援任务(措施):

营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