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986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_精品文档.doc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摘要:

中俄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双方未来是保持合作还是会走向对立,对于两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局势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然而.中俄关系仍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复杂问题,尤其是面临着几大制约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因素、转轨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等。

探讨中俄关系发展中的这些不利因素,有助于发现、控制、弱化以至消除阻力,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国关系;中俄关系;战略伙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逐步提升,由“互视友好邻邦”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而《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订、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在“上海合作组织”等方面的合作,更表明了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战略合作的内容不断充实、范围不断扩大,在纷繁复杂的大国关系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温家宝总理曾表示,“中俄两国关系处在最好的历史时期。

,,[1]可以说,中俄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

双方未来究竟是保持合作还是进行对立,对保持和提高两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世界局势的稳定和发展,乃至保障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然而,中俄关系仍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复杂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及其影响,以期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拓宽视野、消除障碍提供借鉴。

一、历史文化因素

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不同,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了内容和形态迥异的文化类型,进而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性和民族精神。

自17世纪正式建立以来,中俄国家关系每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无不受到两国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从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E看,中俄两国均不可能成为某一大国或集团的附庸或“小兄弟”。

俄罗斯不可能臣服于任何一个大国,俄几百年来都是以世界大国为定位的,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利益局限于境内,也从来没有被外来者征服过。

19世纪.I-_半叶,俄对欧洲的影响曾经达到高峰,它凭借其辽阔的国土和雄厚的军事实力打败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充当欧洲的宪兵和消防员。

令其他欧洲国家俯首帖耳。

尼古拉一世曾狂妄地宣称:

“俄国的君主是全欧洲的主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挡住俄国的道路。

',[。

]二次世界大战时。

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无敌手,苏联人民在国家已失去半壁江山、民族生存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奋起反击。

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冷战时期,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几十年的全面对抗。

虽然苏联以解体而告终,但并不是被敌人从军事上打垮的,它遗留下的庞大核武库和世界第二大军事力量仍然是西方国家的心腹之患。

到目前为止,俄与西方国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一就是,俄坚持追求和捍卫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和权利与西方国家要求其放弃或阻止其发挥世界大国作用之问的矛盾。

中国则有长期遭受外族侵略和奴役的历史,这为中华民族培育出勇于抗争、不甘屈辱的顽强性格。

从鸦片战争到抗I:

1战争,为了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统治,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艰占卓绝、前赴后继的长期斗争。

因此,中华民族一贯珍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的根本利益所在。

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走向看,俄文化总体卜具有鲜明的欧洲性质,面向欧洲在俄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通常是首选。

“俄罗斯从来不是东方”,。

在俄罗斯文化的产生中拜占庭和斯堪的纳维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㈣¨。

从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到叶利钦、普京,俄一直都希望并谋求通过“融人欧洲”实现国家民族的强盛和发展。

那些认为俄罗斯文明是欧洲文明组成部分之一的人,在大多数文化史家看来更为可信。

同时,争做世界一流强国的信念一直萦绕在俄罗斯的人心头。

当代欧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A·巴纳林声称:

“俄罗斯是我们这个星球的中心,这不仅是从地缘角度上说的,而且也是从历史角度上说的。

它不仅是东方与西方在空问意义上的连接点,而且是其在时间意义上的连接点。

一[4]‘P4∞这一想法反映出俄罗斯人根深蒂固的大国心态。

俄罗斯的帝国情结使人不得不想到.如果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俄可能会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和手段维护其在亚太地区以至全球的经济、安全利益,届时中国在有关重大利益问题上与俄罗斯打交道的难度就可能增大。

中俄在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上的差异和冲突。

潜移默化地妨碍了中俄之间深层次信任关系的建设。

在中国,关心俄罗斯问题的学者和民众普遍认为,俄是一个领土扩张型的国家。

俄的扩张意识部分根源于它没有安全感。

早期的俄罗斯地处东欧大平原,没有任何保障自身安全的天然屏障,就像没有护栏的婴儿车,其国土甚至曾遭遇敌人的包围。

ll至14世纪,南方游牧部落波洛维茨人、东方的蒙古人、西方的立陶宛人和波兰人都曾借助地理上的便利袭扰过俄罗斯。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经历使俄罗斯民族自古就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和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感。

这种不安全感驱使俄自近代以来不断谋求出海口,并最大限度地扩大疆域,以期建立可以威慑他人的强大帝国。

对此,俄罗斯国内却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资深汉学家加列诺维奇曾说过:

“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性格温和,带有防卫性。

中国人作为~个民族,具有侵略性,对地球上的邻国是一个威胁。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侵略后进攻状态是相对短期的,是已经过去的阶段,对于中国人来说则是自然的,故意夸中俄尽管毗邻而居300多年,但在文明、文化上始终泾渭分明并且很难对话,因此容易相互误解,容易产生隔膜和不信任。

这是构成两国关系波动的心理原因。

二、转轨与发展的不确定性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两国国内的转轨进程都尚未完成.而且未来的战略指向都是从一个地区大国发展为世界超级大国.这给两国关系带来了很大变数。

(一)中俄两国都是国际舞台上的大国,经济上正在崛起,相互之问难以形成。

权威魅力”。

以吸引对方加入到自己作为核心的共同体之中。

俄是传统的政治军事大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俄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虽然在苏联解体初期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但其发展后劲不容低估。

俄拥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战略核武器,是有能力抗衡和迅速摧毁美国的军事大国。

俄横跨欧亚大陆.在地缘战略上处于重要位置,在独联体范围内居主导地位.对世界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统影响。

近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俄正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支柱重振大国雄风,以独联体为主要依托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力量中心”,将来很可能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历史最悠久、近20年来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正如邓小平所说,。

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

五极也好。

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

中国不要自己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6](瑚5”。

中俄两国国内社会经历着相似的转型,在总体实力、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等方面日益接近,因此。

两国谁也不能对对方产生示范效应进而吸引对方加入到以自己为核心的共同体之中。

(二)中俄两国是大国。

有自己宏伟的抱负,双方都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对方视为自己潜在的竞争者.或者对对方持有戒备心理。

俄对外关系的重心是独联体国家而不是中国。

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问题。

俄罗斯新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2008年3月3日宣布,他将继续推行普京总统制订的独立外交政策方针,优先发展与近邻即独联体国家的关系[7]。

近年来,俄根据其在中亚地区的地缘优势、传统的密切联系以及与中亚国家之阅成熟的合作机制等,不断推进不同层次的一体化进程,以图建成由其主导的。

经济圈”,“势力范围”。

经过努力,俄与中亚国家已经建立起全面而且比较稳定的军事安全合作关系。

特别是2006年8月乌兹别克斯坦加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后,上合组织中的俄、哈、吉、塔、乌均成为集体安全组织成员。

由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原因,俄明显将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看得重于上合组织,当然不希望上合组织在中亚安全方面发挥超过集体条约组织的作用。

上合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的角色和功能在该地区的冲突由此可见一斑,这对中俄关系是一个考验。

冷战后,中国地缘战略的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中国全方位地发展对外关系.不仅加强与俄的友好关系,还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

在俄传统势力范围中促进与各国的合作。

因此,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俄对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会存有戒心,加一卜俄参加上=合组织主要是出于“借中抗西”、“倚东融西”的战略考虑,其与中国在上合组织中的合作就会更加有所保留。

中俄之问长期的相互防范必然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成消极影响,并制约着两国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三)俄对外战略的实用主义倾向.使中俄关系充满变数。

几个世纪以来,作为一个大国和军事强国,俄一直是平衡欧洲大陆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

这为俄仲长“触角”、扩展势力范嗣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苏联解体后,俄遭受重创。

但其大国意识、帝国野心并未泯灭,其扩张欲望只是限于当时的困境而暂时收敛,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提高综合国力和保持强大的军力。

所以,俄独立后出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等方面的考虑。

其对外政策坚持避免冲突,与所有国家探寻共同利益和采取互利的解决办法[8。

事实上,在恢复经济和实现现代化问题上,俄离不开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市场。

据俄通社一塔斯社报道,截至2008年4月1日俄政府外债减少为441亿美元[91。

俄外债压力的缓解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西方的支持。

截至2006年底,俄累计吸引外国投资1429亿美元,投资主要来自西方大国。

占其总投资的84%。

其中塞浦路斯为俄罗斯最大的外来投资者,紧随其后的为荷兰、卢森堡和英国[1o|。

俄罗斯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两方,俄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内社会的稳定,需要西方的巨额援助。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经为俄提供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援助,俄的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援助的严重依赖[1¨。

相对而言,中国在这方面对于俄的吸引力要小得多,加上俄对外政策“希望与所有伙伴国家发展伙伴、同盟和战略关系,包括美国在内-[123。

这就决定了俄与中国等大国关系的不确定性。

(四)中俄两国国民间互信不够,特别是俄国内右翼势力对华的不友好态度将对中俄关系的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虽然中俄官方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签定了一系列法律文件,甚至破天荒地从法律上彻底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但这也丝毫未降低俄一些人对于中国崛起的敌视、担忧。

近300年来,俄在经济、军事、科学和教育等方面一直走在中国的前面。

俄罗斯人习惯于居高临下地看中国。

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使得俄国内某些人感到不舒服和不安全。

加深了俄对中国的担心和疑惧。

俄学者承认:

“俄罗斯人傲慢的原因在于,他们还不习惯看到二:

十年前比自己贫穷的中国人现在逐渐富裕起米.不习惯中国人不把俄罗斯当成老大哥。

我们很习惯于把韩国人和日本人看作是办事认真的有钱人,但却不想把中国人看作是与自己完全平等的入。

对这种历史转折的愤愤不平引起了俄罗斯的恐惧,担心中国的人口扩张吞并俄罗斯的领土,担心购买俄罗斯武器的中国会反对我们,把俄罗斯挤出中亚等等。

”[133“中俄力量对比失衡论”,“中国人13扩张论”、。

领土要求论”等等.在俄国内特别是其远东地区很有市场。

中俄两国的人El数量差距过大,即使中国没有扩张的念头,俄也不放心,仍然有人把中国看成是俄的新威胁。

虽然俄国内人13死亡孝仍然高于人口出生率,人口预期寿命在欧洲也处于最低水平,人l:

I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但俄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移民持防范态度。

而且其针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极端排外事件都在上升。

俄学者也认为,“目前(中俄)两国人民间的信任问题是首要解决的同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