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69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四章环境土壤精典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7.土壤净化:

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氧化—还原、络合-螯合作用及化学沉淀等作用而使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形态改变,难以被植物所吸收而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被排出土壤之外的过程。

8.溶胶:

胶体微粒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称为溶胶。

凝胶:

胶体微粒相互凝聚呈无定形的凝胶。

凝聚作用:

由溶胶凝聚成凝胶的作用。

分散作用:

由凝胶分散成溶胶的作用。

9.环境背景值:

是指环境中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0.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1.活性酸度:

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性和活性酸底。

酸度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的[H+]。

土壤胶体所吸附的可交换性H+及A13+水解所产生H+总称为潜在酸度(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二简答题

1.土壤胶体包括哪些?

胶体的性质有哪些?

答: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直径小于2微米或1微米,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

包括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和生物活动的产物,直径在20—40nm之间)、无机胶体(粘土微粒)、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胶体的性质:

(1)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物质的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越大(每100g腐殖质胶体的交换容量平均约为2000mol)。

(2)电荷性质。

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微粒的内部称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即合称为双电层。

(3)凝聚性和分散性。

2.土壤的吸附与交换包括哪些?

土壤的吸附作用:

生物吸收(指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保蓄作用)、机械吸收、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物理-化学吸收;

离子交换作用:

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

3.土壤酸碱性的来源及分类?

土壤中的氢离子主要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有机物分解产生有机酸以及某些少数无机酸、铝离子水解产生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主要来自土壤溶液中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胶料表面交换性钠,它能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

土壤酸度:

活性酸度、潜在酸度、交换酸、水解酸;

土壤碱度

4.土壤酸碱度分为五级:

强酸性(pH<

5.0),酸性(pH5.0~6.5),中性(pH6.5~7.5),碱性(pH7.5~8.5),强碱性(pH>

8.5)。

通常把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量的百分数称为碱化度。

5.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大致分为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

无机体系中有:

氧体系、铁体系、锰体系、硫体系、硫体系和氢体系。

有机体系可以包括

6.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富里酸等。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糖类、木质素、有机氮、脂肪、蜡质、单宁、木栓质、角质、有机磷、灰分等。

7.影响土壤氧化-还原作用因素有哪些?

土壤通气善,通气良好,电位升高;

通气不良,电位下降;

土壤有机质状况,土壤有机质在嫌气投机倒把下分解,形成大量还原性物质,在浸水条件下Eh下降;

土壤无机物状况,一般还原性无机物多,还原作用强,氧化性无机物多,氧化作用强。

8.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离子包括:

K+、Na+、Ca2+、Mg2+、NH4+及括H+和A13+;

其中K+、Na+、Ca2+、Mg2+、NH4+称为盐基性离子。

盐基饱和度=交换盐基离子总量(mol/100g±

)/阳离子交换总量(mol/100g±

9.简述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2005年)

10.土壤污染源有哪些?

1.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业三废,工业“三废”以废渣形式作为肥料放入农田,或用汗水灌溉等多种形式经长期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而造成污染;

2.农业污染源,化学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牲畜排出的废物;

3.生物污染源,人粪尿、生活污水和被污染的河水均含致病的各种病原菌和寄生虫等;

其他污染源:

自然状况:

火山喷发、自然灾害等。

大气污染源:

沉降物、非工业污染物。

含重金属或放射性元素矿床矿山附近的土壤:

风化、分解。

11.简述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

(1)水体污染型

(2)大气污染型(3)农业污染型(4)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12.简述土壤具有净化功能的原因。

(2006年)

答:

I.由于土壤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种物质都能分解转化。

II.由于土壤中存在有复杂的有机和无机胶体体系,通过吸附、解吸、代换等过程,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种物质起着“蓄积作用”,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变化;

III。

封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基地,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起着转化和转移的作用。

13.土壤污染物质的种类有哪些?

(1)有机物类,主要是化学农药、除草剂等(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工业“三废”中的酚、油类、多氯联苯、苯并芘等;

(2)重金属污染物,包括汞、镉、铅、铜、锌、铬、镍、砷等;

(3)放射性物质,元素如铯、锶等;

(4)化学肥料,氮类和磷类化学肥料;

(5)致病的微生物,源于人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如肠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肠寄生虫(蠕虫)、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

14.土壤中重金属一种存在形态:

水溶态的、弱代换剂可代换的、强代换剂可提取的、次生矿物中的、原生矿物中的。

15.简述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调查研究方法。

(一)平均值加标准差法,即在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中用重金属元素自然含量的平均值加二倍或三倍标准差的方法。

(二)差异检验法,即用表、底土层间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去判别。

(三)富集系数法,利用含量较高的抗风化物质TiO2或Al2O3作为指示矿物。

富集系数=[土壤中元素含量/土壤中TiO2含量]/[岩石中元素含量/岩石中TiO2含量];

(四)元素相关分析法。

16.请简述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污染特征。

(1)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不能为微生物分解,而在土壤中累积。

(2)甚至有的可能转化成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如甲基化合物),它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富集转化,对人类带来潜在的危害。

(3)各种重金属化学性质不同,而造成的污染危害也不相同;

(4)植物对各种重金属的需求有很大差别,有些是植物生长发育并不需要且对人体直接危害明显(Hg、Cd、Pb)等,有些微量元素是必需的;

(5)不同类的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生长危害不同;

(6)其危害作用还与它们的存在形态有关。

17.简述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及影响汞迁移转化的因素。

(2007年)

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成有离子吸附和共价吸附的汞、可溶性汞(HgCl2)、难溶性汞(HgHPO4、HgCO3及HgS)。

影响汞迁移转化的因素主要有:

吸附剂的种类:

土壤中的腐殖质胶体和无机胶体对汞有很强的吸附力。

pH等于7时,无机胶体对汞的吸附量最大;

有机胶体在pH值较较低时,能达到最大的吸附量。

非离子态汞也可被胶体吸附;

当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时,可显著减弱对二价汞离子的吸附;

氧化还原状况植物对汞的吸收和累积:

土壤中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离子交换与植物的根蛋白进行结合,发生凝固反应。

18.试以砷为例说明土壤中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的来源、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过程。

(20分)

来源:

自然界的土壤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原生岩石。

原生岩石中重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决定着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组成特征。

人类大规模的地球活动;

金属矿物加工的产物和尾矿部分地进入到土壤中;

每年以肥料形式向土壤中施入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中也含有微量重金属元素。

土壤中砷的形态可分为水溶性砷、交换性砷和难溶性砷三种。

砷在土壤溶液中迁移过程中可与其他组分发生一系列反应:

(1)与碱金属化合,可生成亚砷酸盐,砷与重金属化合也可形成亚砷酸盐类。

除碱金属与砷反应生成的亚砷酸盐如Na3AsO3溶解度较大,易于迁移外,其余的亚砷酸盐类溶解度均较小,限制了砷在溶液中的迁移。

(2)土壤中的砷大部分为胶体所吸附,或与有机物络合、螯合,或与土壤中的铁、铝、钙等结合形成难溶性化合物,或与铁、铝等氢氧化物形成共沉淀。

(3)吸附于粘粒表面的交换性砷,可被植物吸收,而难溶性砷化物很难为作物吸收,并累积在土壤中。

(4)土壤中各种形态的砷可发发生转化。

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值以减少低价砷酸盐的形成,降低其活性可有效防止砷的污染及危害。

19.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包括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都能引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差异,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主要有:

①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②土壤酸碱度③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和有机胶体,对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

④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

(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金属离子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为主),(羟基与氯离子两无机配位体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是影响重金属难溶盐类溶解重要因素;

土壤中腐殖质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具有与重金属离子牢固螯合的配位体,如氨基、亚氨基、酮基、羟基及硫醚等基团。

20.简述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及影响镉迁移转化的因素。

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分为水溶性镉和非水溶性镉。

旱地土壤中多以CdCO3(为主)、Cd3(PO4)2和Cd(OH)2形态存在

(1)离子态CdCl2、Cd(NO2)2、CdCO3和络合态如Cd(OH)2呈水溶性的,易迁移,可被植物吸收,而难溶性镉的化合物如镉沉淀物、胶体吸附态镉等为难溶性镉,不易迁移和为植物吸收。

(2)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和施磷肥;

(3)作物对镉的吸收,随土壤pH值的增高而降低,(4)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能与镉螯合成螯合物,从而降低镉的有效性;

(5)氧化还原电位也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Eh低或降为零,则有利于形成难溶性的硫化镉;

(6)镉还受Pb2+、Cu2+、Fe2+、Mn2+、Ca2+等伴生离子的影响。

21、简述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产生的不良后果。

(2009年)

有机氯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虫益鸟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

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用量和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

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农药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尤其是在土壤环境中,产生了农药污染环境问题。

22、请简述农药的主要类型。

按化学组成分为:

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氨基甲酸酯类等;

按环境中存在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粉状、可溶性液体、挥发性液体等;

按作用方式分为:

胃毒、触杀,熏蒸等。

23、请简述主要农药的特点。

(一)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大部分是含有一个或几个苯环的氯的衍生物,主要产品有DDT、六六六、艾氏剂、氯丹等。

其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易溶于脂肪中,并在脂肪中蓄积,长期使用是千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农药类型。

由于这一特性,它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作用,环境中的残留农药会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